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旧环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焦虑、失落。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融入新集体,更好地建立归属感和彼此支持的关系,在学期初的团队干部竞选后,学校组织了新生团体熔炼活动,用几个心理游戏促进团队干部之间的了解,并以这种活泼的方式向队员们传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团体中的成员相识
(1)“刮大风游戏”帮助成员初步相识
所有队员围成圈,请其中一人站到中间主持活动。围成圈的每人都有一把椅子,站在中间的人是号令“刮风”的主持人,刮什么风全由他定。比如他说“西伯利亚的大风刮过来了,刮呀刮呀刮,刮到了担任班长职务的人身上”,那所有坐着的班长必须起身换个位子,主持人可以趁机坐下,必有一个人没有占上位子,这个人就是下一个指挥“刮风”的人。要想调动所有人的话,可以刮“所有的男生和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某个年级同学”之类的风,也可以突出心理特征、内部特征、生理特征。有人会不知所措,突然发觉自己是被刮的人之一,然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个游戏中,队员们的位置一次次发生变化。通过寻找有不同共性的新队员,使小组成员快速相识,并建立起了良好的团体气氛。
(2)“连环扣游戏”拓展成员相识面
辅导员要求八人组成一组,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须包含姓名、所属班级、自己的特征。当第1人说完后,第2人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第8个人都必须重复第1个人的介绍内容。八人团体成员距离很近,表现出对他人介绍的极大兴趣。而当成员一时记不起太多的信息,全体成员就会一起帮助他。小组成员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他人的信息,新生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辅导员请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把全组成员一一向团体内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介绍,并谈对活动的感想。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认识这么多的朋友,队员们感到高兴和新鲜。
团体中的相互接纳
进入团体内的成员在初步相识后,需要进一步的相互接触、相互了解,以逐渐建立信任的关系,相互接纳,减少防卫心理。
引导队员之间相互接纳,“接龙游戏”能够满足队员的心理需要。团体中的队员,两人一组,简单自我介绍后,协商产生龙头、龙尾;两人小组之间合作,要通过每组龙头相识,面对面采用“剪刀、锤子、布”的形式开始相互随机确定新的龙头。经过几回合后,形成的是一条长长的“龙舟”。队员之间前后站立,双手搭肩,配合前行。在辅导员的启发下,请所有队员思考:当相邻两人身体接触,互相拍打肩、背、腰时,有什么感觉?当全体队员手拉手围成圆时,有什么感觉?
本来不太熟悉的队员,通过接龙游戏,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当相邻两人身体相互接触,互相拍打肩、背、腰时,不需要任何防备,全身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感觉到的是同伴的力量,同伴的帮助。当全体手拉手时,所有队员都意识到我是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及荣誉。
团体中的自我认识
在团体中,每位成员在信任、理解、关怀的气氛中逐渐减少自我防卫心理,开放自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诚恳地与他人交换彼此的思想、感情,也通过他人的反馈,进一步了解自己。辅导员组织了“无家可归”游戏,通过设计三个环节进一步启发和引导队员自我认识。
第一环节:相邻的两名队员自由组合,组成一个家。当三人、五人、九人一组的指令分别下达后,先后出现了当时没有找到家和经过帮助后找到家,以及一个人积极努力后仍然没有找到家的情况。辅导员针对三种情况,提出三个问题;当时没有找到家的感觉是什么?经过努力找到家的感觉是什么?看到别人手拉手在一起,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环节:请所有队员组合成九人小组,相邻队员记住自己左手和右手边同伴的名字。队员在小团体活动范围中可自由地走动,当听到停止的指令后,所有队员马上停止活动,原地不动。观察你相邻的队员,按原来的样子拉他们的“左手和右手”。面对现在的状态,想办法还原刚才的状态。游戏在愉悦、兴奋的气氛中结束,大家集中讨论,交流各自在游戏中的感受。谈一谈大家是怎样解开“矛盾和死结”的?怎样做才能合作的更好?
第三环节:辅导员总结。找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被人接纳信任的感觉。只有当你体验了需要帮助时的焦虑和得到帮助时的欣慰,你才能深切理解帮助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从游戏中学到第一个人生经验是要真诚待人。大家在游戏中都经历过从互相陌生到配合默契的过程,这个游戏成功的关键就是配合的技巧,而成功的前提是互相信任。所以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二个人生经验就是在帮助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第三个人生经验就是,帮助其实是一种合作,合作者不但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合作技巧。游戏毕竟是游戏,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遭遇这样的经历,体验这样的人生经验,生活会教会我们怎样信任理解别人,与别人合作。
团体中的成员相识
(1)“刮大风游戏”帮助成员初步相识
所有队员围成圈,请其中一人站到中间主持活动。围成圈的每人都有一把椅子,站在中间的人是号令“刮风”的主持人,刮什么风全由他定。比如他说“西伯利亚的大风刮过来了,刮呀刮呀刮,刮到了担任班长职务的人身上”,那所有坐着的班长必须起身换个位子,主持人可以趁机坐下,必有一个人没有占上位子,这个人就是下一个指挥“刮风”的人。要想调动所有人的话,可以刮“所有的男生和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某个年级同学”之类的风,也可以突出心理特征、内部特征、生理特征。有人会不知所措,突然发觉自己是被刮的人之一,然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这个游戏中,队员们的位置一次次发生变化。通过寻找有不同共性的新队员,使小组成员快速相识,并建立起了良好的团体气氛。
(2)“连环扣游戏”拓展成员相识面
辅导员要求八人组成一组,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须包含姓名、所属班级、自己的特征。当第1人说完后,第2人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第8个人都必须重复第1个人的介绍内容。八人团体成员距离很近,表现出对他人介绍的极大兴趣。而当成员一时记不起太多的信息,全体成员就会一起帮助他。小组成员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他人的信息,新生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时,辅导员请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把全组成员一一向团体内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介绍,并谈对活动的感想。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认识这么多的朋友,队员们感到高兴和新鲜。
团体中的相互接纳
进入团体内的成员在初步相识后,需要进一步的相互接触、相互了解,以逐渐建立信任的关系,相互接纳,减少防卫心理。
引导队员之间相互接纳,“接龙游戏”能够满足队员的心理需要。团体中的队员,两人一组,简单自我介绍后,协商产生龙头、龙尾;两人小组之间合作,要通过每组龙头相识,面对面采用“剪刀、锤子、布”的形式开始相互随机确定新的龙头。经过几回合后,形成的是一条长长的“龙舟”。队员之间前后站立,双手搭肩,配合前行。在辅导员的启发下,请所有队员思考:当相邻两人身体接触,互相拍打肩、背、腰时,有什么感觉?当全体队员手拉手围成圆时,有什么感觉?
本来不太熟悉的队员,通过接龙游戏,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当相邻两人身体相互接触,互相拍打肩、背、腰时,不需要任何防备,全身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感觉到的是同伴的力量,同伴的帮助。当全体手拉手时,所有队员都意识到我是团体中的一员,要保持和团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以团体为荣,爱护和保护团体的形象及荣誉。
团体中的自我认识
在团体中,每位成员在信任、理解、关怀的气氛中逐渐减少自我防卫心理,开放自己,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诚恳地与他人交换彼此的思想、感情,也通过他人的反馈,进一步了解自己。辅导员组织了“无家可归”游戏,通过设计三个环节进一步启发和引导队员自我认识。
第一环节:相邻的两名队员自由组合,组成一个家。当三人、五人、九人一组的指令分别下达后,先后出现了当时没有找到家和经过帮助后找到家,以及一个人积极努力后仍然没有找到家的情况。辅导员针对三种情况,提出三个问题;当时没有找到家的感觉是什么?经过努力找到家的感觉是什么?看到别人手拉手在一起,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环节:请所有队员组合成九人小组,相邻队员记住自己左手和右手边同伴的名字。队员在小团体活动范围中可自由地走动,当听到停止的指令后,所有队员马上停止活动,原地不动。观察你相邻的队员,按原来的样子拉他们的“左手和右手”。面对现在的状态,想办法还原刚才的状态。游戏在愉悦、兴奋的气氛中结束,大家集中讨论,交流各自在游戏中的感受。谈一谈大家是怎样解开“矛盾和死结”的?怎样做才能合作的更好?
第三环节:辅导员总结。找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被人接纳信任的感觉。只有当你体验了需要帮助时的焦虑和得到帮助时的欣慰,你才能深切理解帮助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从游戏中学到第一个人生经验是要真诚待人。大家在游戏中都经历过从互相陌生到配合默契的过程,这个游戏成功的关键就是配合的技巧,而成功的前提是互相信任。所以同学们从这个游戏中学到的第二个人生经验就是在帮助的过程中,成员之间要互相信任。第三个人生经验就是,帮助其实是一种合作,合作者不但要有合作精神,还要有合作技巧。游戏毕竟是游戏,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遭遇这样的经历,体验这样的人生经验,生活会教会我们怎样信任理解别人,与别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