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破坏的能量分析初探

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揭示了这一过程的能量耗散及能量释放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表明,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起着根本的作用.岩石的失稳破坏就是岩石中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这种释放是能量耗散在一定条件下的突变.从力学角度而言,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局部耗散到局部破坏最终到整体灾变的过程;从热力学上看,这一变形、破坏、灾变过程是一种能量耗散的不可逆过程,包含能量耗散和能量释放.现有的力学理论体系主要是强调能量耗散结构和局部破坏过程,而岩石的灾变是以能量释放为其主要特征,所以有必要综合考虑能量耗散及能量释放对岩石变形破坏的影响.试验研究也揭示了应力–应变强度不能很好地描述岩石的破坏这一特性,在大体相同的应力–应变曲线下,试件的破坏形式不同,能量释放量完全不同,因此,从能量的观点可以更好地描述岩石的变形破坏.
其他文献
在有效质量近似条件下研究了垂直耦合的自组织InAs GaAs量子点的激子态 .在绝热近似条件下 ,采用传递矩阵方法计算了电子和空穴的能谱 .通过哈密顿量矩阵的对角化 ,对电子和
基于对空中轴对称目标识别的需要,根据目标投影变换和姿态测量,利用匹配滤波和坐标变换,提出一种简化的识别方法.选择合适的目标投影图像作为识别模板,并用计算全息的方法编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中央各项改革举措密集出台,编办作为多项改革的牵头和参与部门,重任在肩、任务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积极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讨论了Cr/Ru(1)/PtCo(稳定层)/Ru(2)/PtCo(记录层)/Ru(3)结构的矫顽力Hc与层间反铁磁耦合交换场Hex随Ru(1)与Ru(2)厚度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样品的矫顽力及交换场随Ru(1)厚度
运用非傍轴光束传输的矢量矩理论,对非傍轴矢量高斯光束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二阶矩定义的横向光束宽度在光束传播过程中满足简单的双曲线变化规律,并且
研究了在自散焦介质中诱导光束聚焦过程中椭圆高斯光束对光束聚焦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在不同初始抽运光束振幅、初始光束间距和波长比情况下椭圆高斯光束对信号光束聚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二乙醇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
用Taylor级数展开的方法得到含速率平方阻力项的一维相对论谐振子的运动微分方程.从守恒量的性质及运动微分方程出发得到了系统的Lagrange函数和守恒量的表达式.
Reengineer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profile of inhomogeneous coatings is a troublesome task. Multiplicity of solutions may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providing add
Ternary complex [Cu(L-Ile)(TATP)(H2O)](ClO4)]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molar conductivity, rotational analysis, spectroscopic (IR and UV-Vis) and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