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生成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理念。在关于“生成”的一片叫好声中,却有许多教师曲解生成,误以为只要学生说得别具一格、天花乱坠就是有效的生成。那么语文课堂怎样做到有效生成呢?
  
  一、激活情致,演绎活度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毫无顾虑,畅所欲言。为此,在教学中应善于捕捉、创设一些情境,挖掘学生的兴奋点。
  在《彩色的非洲》教学时,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先为非洲的“蓝天骄阳”做做广告。顿时课堂情趣盎然,简直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浮想联翩,把课堂当成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几分钟后,该是“收场”的时候了,因为下一步预设是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但孩子们却意犹未尽,怎么办呢?于是我说:“同学们,大家的情绪很高涨,我替非洲的老百姓谢谢你,但是这篇课文单单写了非洲的蓝天骄阳吗?就学这些行吗?”“不行”,正想切入重点段的时候,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也能给非洲的绿树、红土、鲜花做宣传呀!”对呀何不让学生自己来学呢?于是笑着问:“你们怎样才能把它介绍美呢?”“通过读呀!”“抓句子体会。”“抓关键词品读。”……就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时而点拨,时而倾听,课堂又一次成了欢乐的海洋。既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学习了第三自然段,体验了非洲的风情美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一生成的教学环节无疑成了整堂课的高潮。这未曾预约的精彩应该说和我原先的预设异曲同工!这样“演绎”了此起彼伏的课堂,学生趣意盎然。看,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
  
  二、反复诵读,诱发宽度生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诚实的孩子》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课文,在处理打碎花瓶后孩子们的回答段落时,如果采用单纯的说教,学生是很难体验列宁和表兄妹内心的世界。如何让学生自然情感得到自然流淌,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从而感受列宁的情感波澜?让学生反复诵读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部分的内容非常简单,学生一读就会明白,但是其中隐藏的情感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发现了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回答的语气是不一样的。于是就抓住学生这一生成资源,进行质疑:“为什么朗读的语气不一样?找找词句。”于是,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生成了感悟:细心的孩子从省略号体会出此时列宁的内心是慌张的,所以读出紧张的语气;有的孩子抓住了提示语的“红着脸、低着头”感悟出列宁当时的心虚,读出慌张的语气;有的揣摩出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当时的心理,读出沉着的语气;还有的观察到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分别读出各种不同的情感……接着,放手让学生继续读课文,学生又有了新的体验,有的体会到列宁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的认识到做了错事后要赶快认错。他们在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验,习得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可贵的是唤起了学生更为深切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关注。
  
  三、拓展阅读,激活厚度生成
  
  语文课仅仅靠课本是不行的,必须把书本变厚,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开放必须是有机的、有效的。
  如在人教版第十册《赤壁之战》的教学前,由于学生对三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课前让学生通过谈天说地话“三国”,有的孩子把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听,有的孩子把自己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与大家分享……顿时,课堂热闹起来,成了欢乐的海洋。这正是课堂预设所要达到的效果,正当准备自然地导出今天的教学——《赤壁之战》时,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还知道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伟大战役!”“是呀!它为什么能以少胜多?”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在学生的阅读期待下导入了今天的课堂。可见,合理运用生成,并通过适度的课前拓展,能有效地激活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读通课文之后,我布置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第49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周公瑾赤壁鏖兵”。这样到第二课深读时,学生由于了解了这一战役的详情,就引经据典、触类旁通,课堂交流时表述得头头是道,取得了出人意料的阅读效果。正当我们准备收场的时候,又有“好事”的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这次的战斗不是伟大的胜利而是可怕的失败!因为曹操如果在这次战斗胜利了的话,中国就可以更早统一了,也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更没有战火纷飞的岁月,老百姓也就能早日过上好日子!”学生说得句句在理,但是这是课堂教学中没有想到的,如何合理引导呢?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国演义》,对孩子说,到底这场战斗的功非是过如何?请大学去深入学习,我们下次再来一次品《三国演义》主题会。之后好多孩子通过课余时间去阅读,在后来的交流会上许多同学说得头头是道,这样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把文本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促使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其他文献
对于语文教学。决不能以追求浮华虚化的表面现象为目标。而应紧紧扣住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注重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不断夯实“双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一、写作目的的开放    学生为什么写作文?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为了所谓的提高写作水平?带着这样的功利色彩,为文而文的写作,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就不可能发挥主动性,也不会有积极的创造性火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们该让学生树立为表达、为交流的写作意识,巧妙地抓住一些契机,诱发一些话题,引导学生作文时仿佛在跟对方说话、谈心,使其心灵放松,语言流畅。比如,数
2004年是百万像素拍照手机元年,多款百万像素拍照手机的惊艳效果把手机拍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数码相机之间愈演愈烈的像素大战相似,百万像素的拍照手机刚刚登场,像素大战就
所谓“化平淡为绚丽”就是说把一张画面平淡.色彩灰暗的数码照片通过一定的手段,变成一张无论在色彩.光线还是构图等方面都焕然一新的照片。要做到这一步.自然少不了通过使用Phot
虽然数码相机的普及导致了传统相机的日渐没落,但是对于高端专业摄影师而言,传统相机仍然是工作的首选,因而,一款专业的照片扫描仪是不可或缺的,爱普生最新推出的EPSON Perfection
滇西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通过先后开展五期详查,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金矿规模达到超大型,共伴生铅、锌、银、铜、铁、硫矿也达到大型—特大型规模。文章在近十年的勘查工
所谓教师课前备“读”是指语文教师在上阅读课之前,通过反复读,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并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的过程,成为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课前备“读”的具体要求和巨大作用,很多老师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这个环节往往被教师忽略,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教学设计的新颖与奇特上。  凡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课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尽
美国、日本已经开始播放高清晰数字电视,在澳大利亚和韩国已经开通数字电视广播,中国也计划于2007年开播高清晰度电视。高清晰影像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于是这款XL H1就应运而生了,C
GRSO61在外形设计上跟B&O的A8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两者在设计风格上截然不同。B&O A8追求的是一种酷味十足的金属感,而GRSO61看上去则更为平易近人,GRSO61的整个耳塞采用半透明
南宋诗人陆游在写给他儿子的诗中说:“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数学教师的教学也是如此,既要考虑到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能力,又要考虑到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能力。特别是在当前教师专业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共识的时候,教师教育不但要回答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且要从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角度来研究教师教育的改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