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学人生攀登的“秘籍”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n_ac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弱小的蜗牛,只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尽管艰难而缓慢,但总能到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同样,在芸芸众生中,只要自己不放弃,始终沿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努力攀登,积极进取,一定能闯出人生的一片天地,成就属于自己、有益于党和人民的辉煌事业。这是追求的力量,更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做人做事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攀登是每个人的“必修課”,也有很多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终身践行。
  道路必须选正确。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对了不怕遥远。每个人要想成功,必须选择正确的道路,并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尽艰辛、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偏移,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攀登新高峰,努力创造新辉煌。
  道路的选择,会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纠偏、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甄别,懂得取舍,看清发展大势,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不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拉拢腐蚀,不让一些社会乱象遮蔽双眼,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始终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任何人,任何组织,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道,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更不能一意孤行,迷失人生方向。
  执着追求不可少。实现人生价值,没有追求不行,没有孜孜以求的执着追求更不行。追求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它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实地走下去,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人生就是要不断前行,仕途更得要稳步走好。在人生不断攀爬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风雨,碰到困难,甚至出现陷阱,但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明确,就要“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需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决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更不能贪图安逸,不求上进,止步不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对中国梦的追求。否则,不仅成就不了人生,更成就不了事业,也难以兑现向党和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是一段极其短暂的岁月时光。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时光里,创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具备执着的精神,坚持做到勤勉跋涉、淡泊心境,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始终保持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各种诱惑和腐蚀面前,要坚如磐石,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要忘情专注,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探求人生真谛;要热情投入、激情付出,如黄大年那样,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不留下任何遗憾。
  信心意志不能丢。意志坚强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没有比失去信心、缺乏意志力更大的失败。蜗牛前行,靠的就是信心和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也是靠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心和顽强意志,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当前,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应对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新形势、新挑战,全党上下,必须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顽强意志,以人民的名义跑好接力,以历史的担当成就新业。
  信心和意志,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一些人,不是没有信心,也不是缺乏意志,而是不能做到始终如一、敬终如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常常会随着岗位的调整、境遇的改变、条件的优劣,而出现波动甚至动摇,更有甚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信心、对能够捞到好处的工作有意志,而对那些不感兴趣、没有好处的不上心、不用心,也提振不了信心、锤炼不出意志。还有的在表态时、承诺中,信心满满、豪情满怀,而一旦到了实践中,尤其是遇到艰难险阻时,便怨天尤人、信心全无,更不用说有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力了。这样的人,说到底,还是缺少磨炼。全党上下,要坚持在实践中提振信心、磨炼意志、增强能力;要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甘当人民的学生,拜百姓为师,与广大人民群众并肩战斗、共克时艰。
  脚踏实地为王道。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事业不会轻而易举成功,也没有捷径可走、速成法可用,必须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图与时间表,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攀爬。蜗牛虽然比不上骏马跑得快,但因为它不急不躁,哪怕是多费点儿时间也一样能爬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之中;相反,骏马奔驰,如果太过急促,遇到障碍,来不及跳跃,说不定就会栽得个四脚朝天甚至粉身碎骨。时下,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个别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不想不愿不能做具体务实、细小琐碎的事情,习惯于等、靠、要,满足于大跃进,热衷于瞎折腾,既折腾别人,更折腾自己,累死累活,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而且留下太多的后遗症和“废弃物”。更有甚者,不按套路出牌,不依规矩行事,超越了底线,触犯了法纪,让自己的人生与仕途戛然而止。
  脚踏实地,说起来容易,而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一来,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少数人,包括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工作、对事业,总是三分钟热度,缺乏认真研究、刻苦钻研的精神,满足于大概、差不多,甚至浮在表面上,沉不下去、坚持不下来,也就难以真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二来,要有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要能够对工作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付、不对付。三来,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能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任接着一任抓,不瞎折腾、不乱翻烧饼。
  万众一心成大事。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生进步、事业成功,向来不是单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的。为此,必须善于借势借力,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努力营造让本地本单位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众志成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能也不允许自以为是,一意孤行。要自觉主动地放下架子,放低身段,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向实践学习,向老百姓请教,汲取智慧,增强动能,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不断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努力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能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领好班子、管好队伍,以上率下,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感受到、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果。
  为官从政不断攀登,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方法,不能为了个人升迁敛财而不择手段、逾越底线。否则,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责编 / 刘博)
其他文献
蔺挺达(1606~1681),字金芝,号东崖,河南偃师蔺窑村人,清代顺治、康熙朝官员,顺治九年进士。他为官清廉刚正,疾恶如仇,奏劾不法官员,不避生死,以“老实官”享誉朝野。至今,蔺挺达为官理政、扶助贫弱的故事,仍在其家乡一带广为流传,在蔺窑村北的一块农田里,仍存留有蔺挺达墓冢,墓前一通乾隆三十年镌刻的高大石碑巍然挺立,上书“敕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公之墓”。  一、孙承爷志,蔺门清廉家风育新秀
[摘 要] 问题倒逼就是指事物的矛盾所发挥的逆向促动作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与问题倒逼密切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积极应对问题倒逼的结果。发挥问题倒逼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积极作用,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索和遵循问题倒逼的规律。  [关键词] 问题倒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基
2016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就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问题作出专门部署;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要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要求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坚决查处。为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多次通报各地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纵观2016年以来的中纪委网站通报的102个典型案例,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有四个特征、四大原
“本想能通过贫困户给自己一级残疾的大女儿享受点儿政策补助,加之碍不住十余年的邻里面子关系,就利用职务便利帮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补助款,犯了原则性错误,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我愿意接受组织的处理。”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彭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某某在接受纪律审查时这样坦陈道。  陕西省合阳县彭城村,一个有180户、720余人的自然村,2015年1月,担任村委会主任达6年之久的刘某某被选举为该村支部书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这是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庆祝吴玉章六十寿辰,毛泽东致祝词时对吴玉章作出的评价。  吴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延安五老”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