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海外社交媒体使用与国家认同——基于海外中国留学生的实证调查

来源 :现代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开放进程,海外中国留学生近年来日渐发展为数量可观的群体.他们接触和使用海外社交媒体的便利为其母国国家认同提供了新的经验视域.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四个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于前四国家的2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抽取中国留学生发放问卷,对中国留学生的海外社交媒体使用、其母国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研.研究显示,海外中国留学生对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的使用都较少,对三者有关中国的信息信任度也都较低;中国留学生的母国国家认同程度普遍很高,一定程度上受留学国别影响而呈现差异;不同海外社交媒体使用对中国留学生母国认同的影响存在差异,Facebook使用行为会对中国留学生的母国认同产生负向影响.
其他文献
教师语言意识在二语教师教育领域备受关注,而英语媒介教学(EMI)情境下的学科教师语言意识却未引起研究者重视.鉴于此,本研究以一名EMI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该教师通过与一名英语教师合作授课后其语言意识的发展情况.研究采用课堂录像、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社会文化理论解读合作授课如何促进EMI学科教师语言意识的发展.研究发现,EMI学科教师的语言意识呈现积极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对语言与内容有机融合的关注、对学生语言难点的关注、对学生提供适时语言支架以及课堂教学语言的策略性选择等.研究结果对EMI教师发展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看,新闻文本是社会历史结构的产物,因此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征,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文本在生产、结构以及消费三个层面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新闻生产主体在不同话语领域来回振摆,其文本的实质便是不同社会力量相互协商之后的产物;意义产生于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互文"关系将碎片信息重新整合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叙事张力;融媒体时代更加注重具身化体验,新闻文本从心理、物理以及社会三个维度全面提升了消费者的在场能力.
本文依据社会文化理论,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留俄归国和国内毕业的两位新入职俄语教师最初三年的职业适应进行探讨.数据收集方法为半结构访谈、微信聊天和课堂观察,数据分析方法为类属分析法.研究发现:1)入职初,海归博士信心不足,更难适应;2)两位新老师均感受到融入大学文化和群体的困难性,但都借助不同支架稳定了职业生涯,促进其向前发展;3)两位老师均在入职第三年完成了职业适应,但相比国内博士,海归博士较晚度过“认识困难期”和“相对稳定期”而进入“向前发展期”.导致两位新入职俄语教师职业适应差异的原因在于其过往情感经
随着智能算法在新闻行业的流行应用,计算技术与传统新闻业的结合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基于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算法新闻分别在数据、代码、生产者层面产生隐私侵犯、新闻价值模糊、从业者主体性削弱等诸多伦理风险.对工具理性的推崇、信息体验的追逐以及算法技术本身不完善是导致伦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应秉持包容、谨慎、专业的原则正确审视算法技术的应用,提升算法技术在新闻行业应用的规范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塑造可爱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塑造指明了新方向.革命志士、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可爱中国"重要论断,可爱中国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有重大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国际局势与国际斗争、国家叙事与共情传播、传播形态和受众环境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塑造与传播可爱中国形象,要注重梳理可爱中国形象资源;加强共情传播;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和国际力量;强化创意与技术的重要作用;破除"唯数字论""唯成就论""唯短期效果论",改进国家形象塑造的评价机制.
乡镇直播带货中的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共同构成了直播带货媒体、物流及生产行动者网络这三大直播带货行动者网络.其中,綦江区融媒体中心的直播带货团队是整个乡镇直播带货行动者网络的核心,其积极通过"转译"实现三大直播带货行动者网络的组建和联结,使得三大行动者网络之间形成相互建构与作用的动态关系,也促成綦江区融媒体中心改变原来单纯信息沟通中介的角色,进行价值重塑.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嵌套的行动者,因为链接到互相协作的支持网络中,彼此会获得支持,不仅能培育自身主体性,也能体现出数字工具的"赋能"作用,但人类行动者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新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艰苦探索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新闻实践的成果;在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特征.实践将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不断地推向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和更高的理论境界.
本研究基于理论语言学语素点位研究视角,以83名本科生学生译员为研究对象,以眼动跟踪语素点位记录为研究方法,探究眼动跟踪语素点位与带稿同传绩效的贯连关系.通过眼动跟踪语素点位研究实验数据解析、SPSS统计计算以及带稿同传绩效检验,研究发现:1)词内语素眼动点位密度与学生译员带稿同传绩效不成正比,密集型、离散型、游离型、外围型、回置型的词内语素眼动点位均凸显较差的绩效,适度型的词内语素眼动点位(平均1.5个语素一个眼动点位)绩效最佳;2)词间语素眼动点位密度与学生译员带稿同传绩效不成正比,适度型眼动词间语素点
话语互动是社会互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也是形塑社会的重要手段,话语互动因而构成了批评话语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在回顾有关话语互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和田海龙提出的双层五步分析框架,尝试提出了描述话语互动的七个步骤.文章最后以案例为基础,对本文提出的话语互动模式进行了展示,呈现了“腾讯”和“老干妈”双方关于合同纠纷这一话题所展开的话语互动的基本模式和运作机制.
通过分析互联网50年全球整体演进的共同特性和各国演进的基本规律,可以发现全球史视野的互联网史论研究与互联网全球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史实和现实两大脉络,参照以年代为阶段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演进脉络,系统梳理和总结全球范围互联网史研究的成果和不同阶段的特点,考察不同区域互联网在人类新文明进程中扮演的独特角色.从1990年代及其之前的"美国中心",到2000年代欧美主导的"西方中心",到2010年代突破西方范畴的互联网全球史意识觉醒,研判2020年代将是真正全球史视野研究的重要拐点和范式转变,并预测20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