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邻国效应对出口的影响,并将512种HS商品分类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证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或贬值,会增加或减少我国对低收入国家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对中等收入国家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以及对高收入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类产品的出口;我国对亚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存在相互抑制的邻国贸易效应,对欧洲地区三类产品的出口呈现相互促进的空间协同效应;邻国汇率水平变化通过竞争效应与贸易优势作用,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产生不同影响;邻国汇率波动通过扩散效应,抑制中国对该国的出口.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外贸表现为贸易规模与增速调整变化、贸易区域分布更加均衡、商品贸易方式不断优化、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资源型产品及集成电路等进口依存度高、民营企业已是我国外贸的主要经营主体等多个新特点,我国外贸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因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多双边贸易协定持续达成及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对外投资增长等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但也将面临全球疫情防控、中美关系及全球贸易治理改革等不确定性带来的多方面挑战.为了全面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了如下建议:着力提升竞争力;
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金融制裁日益成为大国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美国为例对金融制裁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揭示传统经济制裁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制裁兴起的国际背景与根源;其次,从微观的视角剖析了美国实施制裁的法律基础、制度架构及约束条件,表明美国金融制裁正是美国金融霸权的集中体现;再次,以俄罗斯和伊朗为例,观察美国金融制裁的最新实践,并从中寻找可行的应对之策;最后,综合前文研究,从立法和制度建设、部门设置及货币国际化的角度提出了未来强化中国实施金融制裁与反制裁能力的政策建议.
在中国与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投资贸易协议谈判过程中,商业秘密的立法保护已成为各方关切的重点之一.近两年,作为欧盟核心成员国之一的德国制定了新《商业秘密法》,其中特别完善了商业秘密立法保护的限制与例外规则,引入了权利人对"合理保密措施"的举证责任,以及明确了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定形式及其防范手段、维权方案等.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商业秘密立法保护制度和解决中欧贸易中的信息流通法制障碍,中国应加强中欧之间的法律交流合作、深化对等保护标准,以积极管控投资贸易过程中跨国商业信息流通的法律风险.同时,中国企业也应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