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形析义由隐入显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duo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文字的字形,能大体知悉文字的字义,这是汉字的神奇之处,是拼音文字不具备的。但是汉字在经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无论在形体或者结构上,都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由繁到简,由象形变为不象形,虽然在书写上和认读上带来了便利,但是对于汉字字形本身所揭示的意义,却由显性变为隐形了。
  汉字最初的本义是最能与汉字起初的原形联系起来的,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汉字字义不断产生引申义,这就有可能让汉字的本义使用率降低,甚至搁置起来。但是这些汉字本义却保留在古代文献中,因此,如果我们不清楚汉字的本义,就会误读甚至读不懂古代文献。
  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上,他们往往对文言文中字词的意义感到特别的陌生,为了识记这些字义,采用机械地背诵方法。究其原因,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字原初的意思已经很难与汉字联系起来了。假如我们语文教师能利用文字学的一些知识,给学生学习文言文铺设台阶,让他们看出简单的字形背后隐藏着丰富的造字理据,我想,学生学习文言文会由畏惧转变为喜欢的。
  一、字形里面的图画
  汉字起源于图画。当依照客观事物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符号,具备了表达语言中词义的功能,它也就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了——象形字。但由于汉字的形体简化,已经很难把现今的字形与原初的字义联系起来了。再加上一些象形字本义在发展过程中用其它的假借字来替代,学生就更难理解了。但是,对一些本义与简化后的字形有很大差异,学生容易误解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还原最初的字形,适当地穿插一些字义变化的资料,理清汉字的来源,情况就会大为改观。例如下面的一些汉字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教学:
  来:,金文的形状像麦子。麦穗直上,所以“来”字上端不下垂。讲明了这些,学生对《诗经·周颂·思文》中的:“贻我来牟”,是“赠送我麦子”的意思就豁然明朗了。
  户:,甲骨文字形像单扇的门。如《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此中的“户”就是当“门”讲,而不是“窗户”。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古代的“窗户”一般是用“牖”字来充当,此种记忆就有联系了。
  豆:,金文字形像一种有高圈足的大口容器。许慎的《说文解字》:“豆,古食肉器也。”如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此中的“豆”就是用了其本义。
  斤:,金文字形像斧子一类的木工工具,类似后代的“锛”。如《荀子·劝学》中:“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斤”字用了本义。再如析,用斤剖木;折,用斤断木等。
  古人在造象形字的时候,利用的是观其形知其义的特点,应当是最容易识记的。但是汉字的简化,这些特点被掩盖了,再加上这些本义已经用其它汉字来代替了,现代人反而对这些象形字的字形与本义之间的联系很难理解了。还原当时的造字形体,可以使隐形变为显性,打通字形与字义之间的阻隔,是符合人们识记规律的。
  二、字形里面的故事
  相对于象形字代表诸物的静止形态,会意字的意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起来的,这些意符是表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活动形态的一些词。如果我们能让学生领会这些意符组合时的意义,这些会意字的本义也就一清二楚了。
  即:,金文字形像席地跪坐的人就食。本义为“就食”。引申为“走进、靠近”的意思。如柳宗元的《童区寄传》中:“以敷即炉火烧绝之”,“即”就是“靠近”之意。这个意思还保存在成语中“若即若离”、“可望不可即”中。
  既:,表示饮食完毕,所以人形上端的竖“口”不向食物而向身后。如果学生了解意符组合表示的“食尽”的意思,就不难理解孙樵《书褒城驿壁》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中“既”引申为“尽、完”之义。进而对“既”又引申为“已经”的意思,“既而”有“不久”的意思就能顺势掌握。
  陟:,甲骨文“陟”字的左邊是“阜”字,像山阜形,右边的趾形向上表示人向高处攀登。如《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就是“登、上”的意思。由此就可有效地迁移到诸葛亮的《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有“提升、提拔”之意。
  秉:,金文之形表示手里拿着一把禾。如《诗经·小雅·大田》:“彼有遗秉,此有滞穗”,就是“禾束”之意。又引申为“把持”之义,如《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这类会意字,意符之间组合的关系就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就一个个冰冷的汉字,根据汉字造字时的理据,编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会使这些汉字有温度感,又怎能不吸引学生呢?而且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记得牢,并且对这些汉字的引申义也能找出依据,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字形里面的形码
  某些独体的象形字和少数的会意字,既可代表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字词,又是合体字中的一个偏旁符号,也就是说它既是一件完品,同时又是其它众完品中的一个部件。因此,我们掌握了这类字的意思,对以这类字为形旁的其它汉字,就能推知它们所属的义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欠:,金文字形是在人形上端加竖起来的“口”字,以表示张口的意思,其本义是“张口舒气”。以“欠”作形旁的汉字,如“吹”、“饮”、“歌”等,字义都跟张口有关。
  肉:,甲骨文字形像肉形。当其发展到隶书时,除胔、脔等少数字写作“肉”,一般都写作“月”。因此,如“膏”、“臂”、“腹”、“肯”都与“肉”义有关联。这样就可以讲清形旁“月”是兼指日月之“月”和“肉”两个意符。
  隹:,金文字形像一只鸟。许慎《说文解字》:“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隹之属皆从隹”。以此类推,如“集”、“雕”、“雎”、“雄”等字义都与鸟有关。
  邑:甲骨文写作“”,邑为人所居之处,所以在表示区域的“口”下加跪坐人形以示意。许慎《说文解字》:“邑,国也,从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卩,凡邑之属皆从邑。”古文邑字偏旁在字体中的位置,或左或右,没有统一规定。在楷书中,用作意符的 “邑”一般写作“阝”,固定在右边。如汉字“邦”、“都”、“鄙”等,都与“邑”字义有关。
  熟知常见形旁的含义,对以这些形旁而构成的陌生汉字,也能知晓大概意思。再借助具体的语境,有时也能推知出具体的词义。这就保证了汉字的数量不断地增加,但我们对这些新增的汉字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四、字形里面的声码
  一般情况下,汉字中形声字的意符是表义的,而它的声符是标音的。但是经过文字学家考证,其中一类形声字的构成并不是这样简单。它们的意符只不过是强调了该形声字所属的义类,而它的声符却完整地体现了该形声字的本义。认识此类形声字这种“以声符为本字”的现象,对于正确地考识字形、字义,深入地了解形声字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以简驭繁地掌握它们,具有重要的价值。
  溢:“益”是“溢”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表示水从器皿里漫出来。后加水旁明确了“溢”字本义。而“益”字就逐渐变得不再用来表示本义,而只用来表示“增加”、“利益”等引申义了。
  嗅:“臭”是“嗅”的初文,甲骨文“”的字形从“犬”从“自”,“自”是鼻形,狗以嗅觉灵敏而著称,所以其本义是用鼻子辨别气味。后加“口”形旁,“臭”则成声旁。而“臭”字逐渐表示引申义“气味”、“臭味”。
  暮:“莫”是“暮”的初文,甲骨文“”的字形以日在丛林或草莽之中表示日将落下。后又在下面加一“日”,“莫”则成声旁。而“莫”字则假借为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没有谁)和副词(相当于“不要”、“不能)。
  俘:“孚”是“俘”的初文,甲骨文“”的字形像用手抓住一个孩子。在原始社会,战胜者往往把对方的成年男子全都杀死,只俘虏妇女和孩子。后加“人”以确定其义类,“孚”则为声旁。而“孚”则假借为“信任”。
  在教学中适当地讲一些这类汉字的构造特点,可以究本探源,正确地理解汉字的先后关系,对汉字的起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颠倒是非,混沌不清。
  博大精深的汉字,对文化的传播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汉字的教学是学生启智怡情一种重要方式,我们教育者当怀敬畏之心,严谨之态,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一颗颗文字的种子,就会有日后的生根、发芽、开枝与散叶。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木心先生上文学课,常会说,今后诸位走访列国,必要熟读该国的人物与史迹,有备而去,才是幸福的出游。“幸福”的意义,在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的心里,不是取决于一笔不菲的旅游费用,也不在旅游对象的热门程度,而在自己的兴味里,和因为充备了文学的人生。  我总以为文学是一扇门,而非什么台阶。门的意义在于隔绝与不隔之间,门的情趣在于可锁闭可虚掩可洞开,它不像台阶那么有指向性与目的性,它也不像台阶有绝对的高低之分。所
1997年7月,我师范毕业,到县城最好的中心小学任教,担任一年班的语文和五年班的英语。刚开始,我的工作平平淡淡。一天,校长来听五年班的英语课,我深知这是一次自我表现的好机会,心里既高兴又害怕。我信心百倍地踏上了讲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互动互学,教学效果很好。课后,校长、主任们都给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严校长还拍着我肩膀说:“英语课就是要这么上,很不错。”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轻轻的表扬,
一张好端端的日历表,被女儿用刀片裁出几个窟窿,我注意了一下,被裁去的都是已经过去的月份;本月已经过去的日子,虽然暂时还没有裁去,却也被用黑笔涂掉,难辨数字,我想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做。  女儿告诉我,是班主任这样教导他们的:你们已经没有以后,只有现在!女儿今年参加中考,离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老师的意思很明确:如果现在还不知道抓紧时间学习,一切为时已晚,你们将永远和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说“拜拜”了。“以后
特莱津的一万五千名孩子就像是一群受了惊吓的惊惧的小鹿。他们本来的生活是平静而幸福的,他们或者是乖巧听话的小女孩,深受父母兄长的宠爱;或者是让父母头疼的调皮捣蛋的小子,但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近六安市解放中路路边的公益广告引用了“二十四孝”的典故,但其中一则“埋儿奉母”让人难以接受,不少市民看后称太瘆人!专家表示,这是文化糟粕,不能倡导如此“愚孝”。(见《新安晚报》)  六安政府部门将“二十四孝”内容画在街头,是想达到宣传传统孝道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民众重视孝敬父母的目的。可是,“二十四孝”里面的内容良莠不齐,部分内容违背现代社会理念和科学常识,或与
据报道,美国孩子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写论文,题目多数与动物和生活內容有关。通常拿到题目后,学生会独自去图书馆找资料,或者上网下载资料,写出的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像模像样。  教小学生写论文,让他们独立探索、求真质疑,让小学生成为生活人、善于思考的创造者。通过写论文以及课堂上生动有趣的讨论,小学生的条理性与逻辑性会得到一定的锻炼,让孩子办事有条理,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国内,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际上,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其他三所大学经过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但是,目前校企合
寻常的日子里,我总想起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于是,那流淌笛声的村小,那如诗如画、恬淡平和的乡村教育生活,轻风一样温软地拂过心头。那年我走出洒满梦想和憧憬的师范学校的大门,来到栖身的乡村小学。  当我走进那所乡村小学时,一下子就被一种古朴和宁谧淹没。村小前后
获信如晤!  信中言及如何培养孩子物理兴趣的话题,不禁一哂:当下的学生,谈对物理兴趣有点奢侈?不过,你问的是儿童,其对于物理学习而言有“学前”的意思,古云“童蒙养正”,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谈点物理兴趣,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个人感觉,对物理(自然科学)兴趣的培养,首先的挑战来自于当下这个所谓的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孩子们的兴趣多从自然转向了电子产品,要让孩子的兴趣从虚拟世界转向现实世界,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走近我们的生活,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软件开始是根据使用者需求开展的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