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农机化服务合作社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思考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k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总结平湖市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发展情况,分析其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作用,探究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提出发展措施和注意事项,实现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实现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农机化;合作社;机插秧
  平湖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地带,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现有标准农田2.15万公顷,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为2.3万公顷,年产量达19.2万t,是标准的水稻种植大市。如何破除用工量大、用工紧张、工价上涨等制约因素,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依托发展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开展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农机化服务合作社育秧规模化、规范化、基地化,不断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1 农机化服务合作社成立背景
  2004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平湖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成立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并鼓励开展农机化社会服务,在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施行,为全市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机化服务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加快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步伐,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
  2 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发展历程
  平湖市始终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项目实施为依托,牢牢抓住农机化社会服务关键,落实组织保障、强化宣传培训、优化管理服务,带动多方投入,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6年,平湖市成立第一家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引进了第一台高速插秧机,秧盘4000只,在新埭镇秀溪村建立起第一个20公顷水稻机插示范点。2012年,全市开展农机化作业服务的合作社总数达到42家,累计引进高速插秧机116台、秧盘130万只,建立示范点69个,带动全市完成水稻机插面积4604公顷。
  3 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发展现状
  3.1 大中型机械与小地块矛盾。广大农民习惯了单家独户小地块经营,加上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民“惜地”观念加重,制约了土地流转和农机化服务合作社扩大经营。
  3.2 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特别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后期管理还跟不上,造成一些地方机插秧技术推而不广。
  3.3 资金投入不足。组建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资金需求大,制约了农机化服务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随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面积的扩大,机具存放和粮食储存也困扰着合作社的发展。
  4 农机化服务合作社优势
  4.1 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据测算,通过机械化作业每667m2可比常规晚稻生产节本增效118元,其中从翻耕-收割全程机械化生产每667m2节约人工1.7工,降低成本53元;病虫草害防治从常规的9次减少到5次,病虫害防治和化肥成本每667m2降低成本65元。通过机耕形成“土壤水库”,改良土壤物理结构,抗旱排涝能力显著增强,水稻产量明显提高。
  4.2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农机化社会服务使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农村劳动力加速分工分业,不仅带动更多农村劳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而且带动了土地合理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
  4.3 提高农机利用率,实现抗灾促增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采用大机械连片作业,实现了农机高效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2007年10月,突如其来的16号台风“罗莎”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全市水稻倒伏达2647公顷,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而机插秧倒伏仅为1.33公顷,不到机插秧总面积的1%。
  5 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发展措施
  5.1 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的推广摆到农机化工作的首要位置,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进度和资金应用进行有效规划,分解落实年度工作目标和责任,列入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内容,提高思想认识。
  5.2 引导多元化投入。逐年加大对新成立农机化服务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农机化配套资金按市财政50%、镇(街道)财政50%的比例配套补助。2012年,落实作业补贴349.1385万元,使示范效应更集中、更明显。同时,鼓励工商资本、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集体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化服务合作社。
  5.3 加强技术指导。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环节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通过专家授课、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深入每家合作社,走遍每个育秧点,保证机插工作顺利展开。
  6 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发展注意事项
  6.1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合作社社员和农民的意愿,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以农民、机手为主体,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切实把“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地实现、维护社员利益,不断增强农机化服务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6.2 坚持因地制宜。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成立合作社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以典型带动、示范引导为主,做到引导不强迫、服务不干预、支持不包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
  6.3 坚持内外有机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搞好服务和扶持,是推动发展的外部条件,只有二者实现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赢得持续发展。协调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给予政策扶持,使农民群众办社有動力有后劲,推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服务健康发展。
  创建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是推动农机农艺结合,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以石喻人、以石寄情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人类钟爱山石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这不仅因为人类发展史上经历过一段石器时代,还因为大自然山石造型的传神趣味,有独特的魅力。在自然的山水中,有人的意志、意境所在,所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本文根据园林置石的石材、种类、分布及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阐述风景园林中置石在选石及布局过程中的的一些做法,为石材在园林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石材;
【摘 要】本文从选种、播种及秧田管理、移栽及大田管理几方面详细地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南方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期给广大农业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方;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是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南方粮食产业中占有极大比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米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前人们只注重温饱,现在还要求有饭香味、软硬度适合。然而,米质好的水稻往往产量低,质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着矛盾。如何提
近日,农业部召开粮食增产模式重点科技攻关部署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粮食实现“九连增”后,各种资源要素和支撑条件已经绷得很紧,促进粮食继续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推广成熟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农业部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是一项新的重大工程,是深入推进高产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把目前星罗棋布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上的成熟技术,集成组装成可在更大范围推广普及的区域
【摘 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的可持续运营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普遍赞同的林业经营方向,它不但涉及了科学技术的再次定向与定位,并且涉及了生物种类性的保护、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以及改良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本文针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新趋势。高度重视林业技术创新,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肩负的时代
【摘 要】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咳嗽和气喘。多因管理不善,营养不良,环境不好及各种疾病诱发,引起猪消瘦,甚至大批死亡,特别是中小规模化养猪场危害极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养猪场;猪气喘病;诊治;预防  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呈良性经过,然而在冬春气候多变季节,该病继发猪气喘病的病例
【摘要】由于种公羊的种用价值高,对于后代的影响也大,因此在种公羊的饲养管理上要求比较精细,要让种公羊保持良好的健康体况,保证和提高种公羊的利用率,提高母羊的产羔率。本文从饲料、放牧和防病等方面阐述了种公羊的管理要点。  【关键词】种公羊;饲养;管理技术  在一群羊中,种公羊的数量虽然较少,但其在改良中所起的作用很重要,同时种公羊在繁殖利用上也有许多特点。由于种公羊的种用价值高,对于后代的影响也大,
【摘 要】近年来巴里坤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以合作、服务为基础的合作社组织每年都在以加速度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覆盖的区域逐步扩大,内部管理也在逐步规范。但在看到巴里坤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就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巴里坤县花园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花园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县围绕兴农富民目标
【摘要】为解决金针菇生产中产生的大量菌包废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浙江平湖区食用菌生产区积极探索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推广技术,实现食用菌生产高效生态循环发展之路,既丰富了餐桌,又增加了农户收益,促进了平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关键词】金针菇;废料;循环利用;生态  金针菇为低温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
【摘 要】本文以个例农经管理网络发展为例,通过分析绩效总结经验,以便对后期发展提出供参考。  【关键词】农经管理;网络平台;成效  为了加快“三农”政策的落实与深化,各级农经部门稳健发展,借助于网络手段,全面加快农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初步完善了信息基础设施,搭建网络平台,应用“三资”管理和统计等软件,逐步建立了全新现代化的农经信息队伍,使各项工作逐步信息化、快捷化,实现省、市、县、乡各级间的互联互
作者简介:叶凌风(1984-)男,汉族,助理农艺师,就职于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研究方向:园林景观的施工与养护。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景观得到了城市居民的欢迎和赞誉,城市园林景观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本文以园林景观绿化造景为出发点,对园林景观的绿化设计、施工和养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希望以此提升园林景观绿化造景与养护工作的质量,让园林景观为美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