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飘渺杳然去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多,你再不回家,等老子找到你了,就打断你的腿!”这是严父呵斥顽皮孩童的声音,似乎没有丝毫温情,严苛里还杂有些许的粗鲁,夹有太多的暴戾。
  可是,这种声音,现如今在乡村里,已然无法听到了。
  只能,在睡梦中寻觅,在回忆里重温,在依稀幻化飘渺风声杂糅的夹层似有若无地辩认。
  这其实是一种无法复制,已然飘渺远去的乡音。
  在村子里,小孩子都先起个小名,或者叫做乳名。到读书的年龄了,老师或者家长再给起个正儿八经的学名,这是姓名,或叫名字。但是,村里人喊他们的时候,仍然用的是小时候的称谓。即便长大了,甚至老了,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依然是那个小时候就喊顺了嘴的小名。
  听家人的呼唤,孩子們大多立刻爽脆地回应了。
  但是,被父母找着去吃饭和回家的孩童,也是些极调皮甚至十分捣蛋的。
  一般来说呢,农村的小孩子还没有上学,或者已经上学了,可是那时有太多的课余时间,大家似乎都有被大赦般欣喜若狂的心理,疯一样地玩,早已经把时间概念遗忘得一干二净。
  有在机关单位里升职当官的,村里人找到办公室,大声地喊对方的小名、乳名,害得当了领导的人面子上拉不下来,可又不好发作,只好唯唯诺诺地应承着,心底里却特别不高兴。但是,真没办法,谁让彼此小时候就共水一瓢饮呢。
  如今的村子里,小孩子们一律讲普通话。那些土话啊,有的小孩子还能说出一两句,有些甚至已不会听土话了。那些个小名啊、乳名啊,早消失了。
  再过十年二十年,那些千腔百调,地方味特浓的土话、方言,恐怕就会销声匿迹。
  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没有了土话,没有了方言的国度,距离我们心心念念的乡土文化,会有太大的落差吧。


  近几年来,民宿文化受到青睐和热捧,想必有其深层次原因。
  但是,如今所谓的民宿,其实与真正的民宿却相差甚远。
  各个不同的民族,有着千差万别的民宿特色,不仅仅以几排房子,几间瓦牖铺排的农村旧房模型,就能够彰显民宿文化的。
  雨打芭蕉叶是怎样的一种意境?不同的人,不同心境之下的感受会不一样。可如今,要看到宽厚夸张的芭蕉叶,非得到芭蕉种植基地,才有可能一睹其芳容。
  昔时,瓦房后面的园子里,几蔸芭蕉树,垂下深沉肥阔的蕉叶。淅沥雨帘下,蕉叶承载着从瓦檐滴落而下的雨滴,“蓬咚蓬咚”作响,空旷而深远的响声,勾起瓦房里梦中人几多的连想和愁怅。如此的意境,如此的心境,如此的情调,现在的民宿能体现出来么?
  村子里的农家人,季节来了,家家户户都要饲养上十来只鸭子。放养资源有限,难免彼此的鸭群会有混杂起来的时候。为避免各自鸭子难于分辩,便在鸭子的爪子、鸭蹼上留下记号。有切下一个缺口的,有切下两个缺口,三个缺口的,但这样简单的标记还远远不够用,还得在鸭头、鸭蹼上留下什么印记。
  那时,好大一群鸭子被赶到村口时,几个人便同时亮开大嗓门:“桨——桨——界界界——界界界——”鸭子似乎听懂了,一家子一家子的鸭群便相互聚拢着,频率很大地歪斜着头相互招呼着,乖巧地往自家的方向蹒跚而去。一边蹒跚一边还“嘎嘎嘎”地关照着同伴,似乎在担心着,自家的“鸭兄弟”,迷恋新交上的朋友,记错了回家的路。
  可惜了,这样的呼唤声音早已经远去,这样的亲切乡音,空空的留下浓浓的乡愁。


  儿时,狗吠、牛哞、羊咩、鹅歌、鸡鸣,同一个时间相互呼应,连绵起伏,组成一组完美动听的乡村固有的交响乐。这一情景,对于如今的年轻人,似乎早已经完全陌生。
  狗有灵性,人所共知。但是,狗对于主人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候还会有准确的揣摩和判断。
  上个世纪80年代,年青人到别的村庄找对象谈恋爱,不好好打发村子里的狗们,想必会遇上大麻烦。
  往往,小伙子们十分恼火别村的男子到自己的村子里找对象谈恋爱,这是因为,这么做,有给村里小伙子打脸的意思:你没本事谈,眼睁睁被外村人抢了去哩!
  于是,无奈之下,年青人有意识地培养起狗的警惕性,提防陌生人到村子里谈情说爱。一旦有陌生人出现,狗发现情况有异,大声狂吠。听到犬吠,狗便一呼百应地吠将起来。于是乎,村子里便异乎寻常地出现狗群的彼此呼应的奇观。那吠声似有听懂年青人的心思,同仇敌忾,态度果决。
  那个场面,那个气氛,现在到哪里找去啊?
  傍晚时分,倦鸟归巢,在外放牧一天的牛群,稀稀拉拉地回圈了。一家一头牛,最多也是母子两头。调皮点的小孩子,骑在牛背上,虽然没有牧笛,但那悠哉游哉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洋溢于脸上满满的幸福感,现在的人们很难模仿得出来。而牛草足水饱后回家的神态是知足常乐的模样。牛要展示一下这样的心境,“哞哞”地喊叫起来。靠近牛群的人们,闻得到哄哄扑面而来的牛味道,大多时候,跨过村头石桥时,一些牛还拉下一大坨牛粪,大得可以装下一筐。牛粪热气扑来,却没有奇臭味,还氤氲着草叶的新鲜味道。牛粪落地那种“嗒嗒嗒”的声音,以及四处弥漫的牛粪味,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农村绝版味道”。
  这个时间段,放牧的牲畜都纷纷地赶回。到村头了,到家了,牲畜们也要表达一种幸福快活的情感,感恩主人的辛苦,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生命的不易和宝贵。
  因为,每当这个时候,夕阳斜照下,炊烟袅袅中,牧笛声声里,饱食归来的牲畜们,总情不自禁地,以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呼朋引伴、相互唱和着,热情洋溢、志得意满,引以为好、知足长乐,以歌者的身份,尽情歌唱。


  昔日的乡村,看到陌生人进村了,不用对方先开口,村里人总是习惯性地,主动跟客人亲切地打着招呼。   称谓没有刻意的讲究,只凭第一眼看到对方的长相,估摸出大概的年龄和身份。或者大姐,或者阿叔,或者阿伯,和对方打个照面,给个模糊的称谓。似乎极其随意,可是,就因为这一个称呼,使得到了村子里的客人,不管干什么而来,不管所干之事友好与否,总能首先享受到一种暖暖的、贴心的、柔和的心境,感觉到这村里人朴实诚挚的可爱,将原本不好的心绪自然调整到和谐友好的状态。
  即便是计生工作严苛的时候,工作队进到村子里了,村里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和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至于后面发生的任何龃龉和纠葛,与照面打招呼,毫不相干。
  客人来了,即使是十分熟络的亲戚朋友,吃饭时候,家里人也一概地先招呼客人挟菜,好酒好菜尤其如此。
  有顽皮的小孩子不谙礼数。自顾挟起肉块直接往嘴巴送,碍于客人的面,家长不好发作。当客人稍不注意,家长便将严厉的眼神扫将过去,低声地吼道:“饿死你啊,看等下老子不揍死你!”做这事的当然都是男孩子,也被吓得战战兢兢。接下来的后半场,男孩的吃相就老实了很多。
  说:“叔叔,您吃菜啊!”
  看到叔叔客人满脸笑意地挟菜了,犯错的小男孩才小心翼翼地也跟着挟起菜来。而看到客人面前那一碗好不容易遇上的上好猪肉,有一块特别大块,特别诱人时,小男孩也只能生生地将欲滴之馋涎吞到肚子里,也绝对不会,擅自将筷子往那块中意的肉块挟去。
  这是与生俱来的家教,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僭越。
  如今看来,这一句怯生生的“叔叔,您吃菜啊!”多么的难能可贵,多么的可遇而不可求。


  “双抢”是什么季节?“双抢”,即抢收抢种,也就是夏收夏种。当农民,最惧怕的就是这个季节。不累死你也要让你“脱一层皮”。
  毒辣的太阳,最不能拖延的黄金时段。把金黄的稻谷赶紧收了,再赶紧把犁耙好的水田种下秧苗。而收回来的稻谷要晒干、装袋,存储到铁皮仓里。
  谁来晒稻谷啊?不少人自己收自己晒。天公偏不与你配合,三伏天,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碧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转眼间,黑云却从天边滚滚而来,一下子,雨水的凉意便扑面而至。这时候,很多人都还在田垌里忙碌着,晒场上晒着的稻谷,眼看就要被雨淋湿了。
  此刻,便有人大声呼喊:“要下雨了——快来收稻谷咯——”一遍遍地喊,一遍遍声嘶力竭地喊。
  每一户农户至少要留有一个人,在家看守晒台上晒着的稻谷。也有的人家,缺少劳力,没人留守。
  呼喊的人一边呼喊,一边往没人留守人家的晒台上跑去,手忙脚乱却又十分麻利地将没人照顾的晒匾围掩起来。
  当然这只是应急办法。
  如果雨下得小,从田垌里赶回来的人,就可以钻到竹匾下,将稻谷灌到箩筐里,雨势停了,便急急挑往家里。
  有时候,呼喊“雨要来了——”的人家,往往因为先照顾别人,却把自家晒台上晒着的稻谷,让雨给淋了个透。
  “雨要来了——快来收稻谷咯——”这一声声声嘶力竭里的呼喊,如今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有魅力。
  久远了,这些飘渺的乡音。逝去了,这些遗落的乡音。可惜了,这些消失的鄉音!
  (摘自《左江日报》2018年8月19日)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最享受的时光,便是和奶奶坐在门前的合欢树下,看奶奶织五彩的线。奶奶每次织布时,身旁总开满著姹紫嫣红的野花,真不知是五彩的花点染了七彩的线,还是七彩的线绣出了五彩的花。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奶奶仿佛总有说不完的话。奶奶织布时喜欢戴着一副小圆框眼镜,豆粒大的眼珠中仿佛流淌着慈祥的暖流。我呢,也只在旁边蹦蹦跳跳,一会儿摘这个,一会儿指那个。“奶奶,您总是在织布,这天下是有您织不完的布吗?
慢性咽炎是一种发生在咽喉部位的慢性炎症。每个人的咽喉部位均有一层黏膜,但这层黏膜受到外界刺激或感染时会处于充血状态,黏膜、周围的淋巴细胞和结缔组织出现增生,由此引起慢性咽炎。大多数慢性咽炎患者的咽喉部位会存在有明显异物感,出现痒或咽痛的情况。咽喉部位的分泌物由于过于粘稠而不易排出,有干咳现象,对于说话和进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人们感觉到咽喉部不适时,要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明确确诊病情。患者如果被确
傍晚在小区里散步,只见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童,扎撒着两只小手,像喝醉了酒一般,順着园中的小路,跌跌撞撞往前跑。大约是刚学会走路的缘故,正在兴头上,一边跑一边“咯咯”地笑。一个年轻的女人在身后亦步亦趋,嘴里不停地喊:“慢点跑,慢点跑,别磕倒了。”  我忍不住笑了。一个人不管年纪有多大,有多老,只要母亲还健在,耳边就不会缺少唠叨。几乎每个孩子都这样,走路时不肯好好走路,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说话时也不好好
民间体育游戏是指在民间流行的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游戏,它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受广大民众欢迎,具有竞争性、趣味性和简单性等特点,对幼儿园教学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应用合适的体育游戏展开幼儿教学,合理地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时间,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游戏,提高幼儿园教学的实效性。  合理选用丰富的  民间体育游戏素材  民间体育游戏历史悠久,人们在生活实践中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當获得成功时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在犯错时能得到家长耐心引导改正错误。孩子在成长期间有家长的陪伴,才会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养成谦虚自信的良好品格。  案例  在中午休息时间,王老师走进教室时发现一向乐观的小明在座位上红着眼睛低着头,通过小明断断续续地描述,王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在午餐时,班级里高大的小风故意把小明碗里的食物打翻在地。小风是一个做事看心情的孩子,在
前不久程序员苏享茂遭前妻勒索自杀事件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实“骗婚”之事,古已有之。在许多人的眼中,这类骗婚的施害者大多是女性,受害者则大多是男性,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反例,即骗婚者为男性,受骗者为女性,今天就来说说清代笔记中的几桩“另类”骗婚案件。藏娇金屋居然是租来的  清朝学者刘世馨撰写的笔记《粤屑》中,讲过这样一件奇案。  有个在广东任职的县令养了一位宠姬,县令死
要影响他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要提供解释框架。一杯温水,要想让人觉得热,该怎么办?先让他喝杯冰水就好了。想让人觉得凉呢?那就先让他喝杯热水。其实水本身的温度并没有变化,但是解释框架变了,同一杯水就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在花园闲逛,顺口夸了句“好一棵大树”,身边的大臣宇文士及赶紧附和,引经据典地把这棵树夸上了天。李世民变色道:“我听魏征说要提防花言巧语的佞臣,看样子,
1996年,金庸来杭州参加浙江大学百年校庆。3天停留时间里,他3次登门杭州著名的面馆:奎元馆,并且每次都点名要吃虾仁爆鳝面。后来被人认出,他欣然为奎元馆题词:“奎元馆老店,驰名百卅载;我曾尝美味,不变五十年。”  50年前,那应该是海宁人查良墉(即金庸)大学刚毕业,担任上海《大公报》编辑那会儿,也是他和原配太太──杭州人杜治芬结识的时候。大胆揣度大侠年轻时的生活,几乎可以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画面:一个
世界上最令人望而生畏的“物種”,或许非“熊孩子”莫属。不时传出的有关“熊孩子”的新闻,总能挑动读者敏感的神经。“熊孩子”破坏力惊人,不仅表现在破坏方式上,也表现在破坏程度上。  只要稍加留心,你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人群中找到“熊孩子”们。他们中的“入门级选手”往往在商场、火车车厢等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尖叫、打闹;那些充满创造性的“玩家”,则会在餐厅对着隔壁饭桌吐泡泡、在电影院里向前面的观众投掷爆米花;如
4岁的儿子吃过一次虾条之后,就被虾条的美味迷住了,隔三岔五地要买虾条吃。这天,到了吃午饭时间,儿子对端上餐桌的饭菜不感兴趣,又闹着让我带他下楼买虾条。  禁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我只好满足了他的心愿。妻子见我又给儿子买了虾条,生气地说:“你明知道那是垃圾食品,还给他买!吃坏了胃口,又影响长个儿,你这是疼他还是害他?”我无言以对。可儿子不管那一套,抱着虾条让我给他拆包,急着要吃。我犯了难,给他买虾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