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肌肉氨基酸,IGF-I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来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d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探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肌肉中氨基酸组成、肌肉和肝脏中IGF-I基因相对表达量及肝脏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以发酵豆粕、豆粕、鱼粉和小麦蛋白粉为蛋白质源,鱼油、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50%(FSM50组)的鱼粉,共配制6组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饲料。各实验组(除对照组)均添加适量的蛋氨酸和赖氨酸,使得各组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一致。试验选取360尾平均体重为(31.24±0.02)g的黄姑鱼幼鱼,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20尾黄姑鱼,饲养于500 L水桶中。在水温(28±2)℃,盐度27~30的条件下养殖8周。实验结果表明:缬氨酸和蛋氨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氨基酸均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增高的趋势;黄姑鱼肌肉中IGF-I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FSM30组时显著最高;黄姑鱼肝脏中FSM50组IGF-I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水平的增加,肝脏细胞受损严重,FSM50组肝细胞轮廓模糊,部分肝细胞核甚至已经消失不见。结果分析表示,本实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可以有效提高黄姑鱼鱼体中氨基酸的积累(除缬氨酸和蛋氨酸),替代量在20%-30%为宜否则会降低肝脏和肌肉中IGF-I的表达量并造成肝脏损伤。
其他文献
为提高新城疫病毒(NDV)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选取鸡IL2(chIL2)和chIL 15两个细胞因子作为分子佐剂,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分别将这两个基因克隆于NDV Clone30株中,构
痘苗病毒因其在人类消灭天花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天然具有选择性感染肿瘤细胞并在其内复制进而裂解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组织的特性,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肿瘤治疗生物制品。近些年,有很多策略被成功用于改造痘苗病毒以提高病毒的肿瘤选择性和抗肿瘤活性。到目前,这种经改造的痘苗病毒如JX-594在治疗癌症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且在临床试验中进展迅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痘苗病毒,然后重点综述溶瘤痘苗病毒的改造策略和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