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缺介入封堵术前和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TE筛选封堵术适应症31例ASD,在X线和TTE监测下行封堵手術,术后TTE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31例全部封堵成功,其中1例大缺损术中封堵器位置欠佳,有少量残余分流,重新调整后无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房缺介入封堵术的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近年来,微创先心病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疗效快等优点,逐步替代了外科手术治疗,在对病例的选择、术中的监测及疗效的评价方面,超声心动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我院应用TTE筛选21例封堵病例指导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探讨TTE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6年5月~2009年1月我院心内科行封堵术ASD患者2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7~56岁,平均26.4岁。
检查方法:采用TTE检查明确ASD部位、分型、大小及数量,测量缺损周边缘长度,观察边缘软硬度、与周边组织结构情况的关系.术中观察封堵器植入位置、缺损封闭效果,有无残余分流及瓣膜返流情况,指导释放封堵器,术后即刻随访,另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以及对周围组织有无影响,通过彩色多谱勒观察有无残余分流。
结 果
31例ASD均为继发孔型,其中29例是单孔型,1例是双孔型,1例是筛孔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3~33mm,所用封堵器型号6~36mm,AS边缘距二尖瓣环根部、上下腔静脉≥5mm。最大1例ASD(33mm)术中有少量低速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后即刻和10分钟后观察疗效,无残余分流。
讨 论
目前,外科修补术治疗虽安全、可靠,但手术风险多,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且可能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手术瘢痕及手术意外使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1、2]。超声心动图指导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作为一种新方法,由于它操作简便、安全、封堵成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创伤而复杂的外科手术。通过对本组封堵术中的实践有如下体会。
在筛选ASD时,首先要判断周边缘软硬度,测量时应祛除飘动的和不飘动但菲薄的软缘,以最大测量缺损径为测量径,同时仔细测定残端长度,包括ASD距二尖瓣环根部、上下腔静脉、房顶部距离,通常距上述缘应≥5mm,距主动脉后壁可无缘,但对侧应较硬较长[3]。成年人尤其要选用剑下双房切面进行观察测量。
其次,超声在术中监测时,要通过心尖四腔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剑下切面反复观察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良好,通过彩色多谱勒观察有无分流,再次,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封堵器位置、形态、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和房室腔的大小,通过彩色多谱勒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等。
一般为了取得封堵成功,ASD直径最好<30mm,在本组中最大1例为33mm,房间隔总长度48mm,虽然主动脉后壁对侧缘径为4mm,但在二维超声表现对侧缘回声及其他周缘回声均较强,给临床提示缘较硬,选用了直径为36mm的封堵器后,虽然术中发现伞面末相互平行,且有少量中心性残余分流,但重新调整封堵器位置后,观察伞面贴近,相互平行,释放封堵器后即刻、10分钟后观察,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取得成功。另1例双孔型ASD,由于两孔相邻,缺损总长度为16mm,选用直径为26mm的封堵器后,术中、术后观察均无残余分流,封堵也取得了成功。
另处,在筛选ASD时,当高度怀疑ASD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质量较差者,应首选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其次是肺动脉造影。由于我院和本地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尚末开展,曾有1例是通过肺动脉造影排除的。当ASD发现分流束杂乱时,可通过肺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缺损的情况,本组1例就是超声提示分流束异常,通过造影确定是筛孔型。
31例患者获得成功的关键首先是术前认真筛选病例,其次是操作医生丰富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所以在做超声检查时,应多切面、多角度反复测量严格掌握适应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闻珲,周永昌,等.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侧重点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6):432-434.
2 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8-166.
3 张庆,唐红,黄鹤,等.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2(3):129-132.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近年来,微创先心病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治疗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疗效快等优点,逐步替代了外科手术治疗,在对病例的选择、术中的监测及疗效的评价方面,超声心动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我院应用TTE筛选21例封堵病例指导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探讨TTE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6年5月~2009年1月我院心内科行封堵术ASD患者2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7~56岁,平均26.4岁。
检查方法:采用TTE检查明确ASD部位、分型、大小及数量,测量缺损周边缘长度,观察边缘软硬度、与周边组织结构情况的关系.术中观察封堵器植入位置、缺损封闭效果,有无残余分流及瓣膜返流情况,指导释放封堵器,术后即刻随访,另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以及对周围组织有无影响,通过彩色多谱勒观察有无残余分流。
结 果
31例ASD均为继发孔型,其中29例是单孔型,1例是双孔型,1例是筛孔型.选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3~33mm,所用封堵器型号6~36mm,AS边缘距二尖瓣环根部、上下腔静脉≥5mm。最大1例ASD(33mm)术中有少量低速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后即刻和10分钟后观察疗效,无残余分流。
讨 论
目前,外科修补术治疗虽安全、可靠,但手术风险多,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并且可能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手术瘢痕及手术意外使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1、2]。超声心动图指导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作为一种新方法,由于它操作简便、安全、封堵成功率高,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创伤而复杂的外科手术。通过对本组封堵术中的实践有如下体会。
在筛选ASD时,首先要判断周边缘软硬度,测量时应祛除飘动的和不飘动但菲薄的软缘,以最大测量缺损径为测量径,同时仔细测定残端长度,包括ASD距二尖瓣环根部、上下腔静脉、房顶部距离,通常距上述缘应≥5mm,距主动脉后壁可无缘,但对侧应较硬较长[3]。成年人尤其要选用剑下双房切面进行观察测量。
其次,超声在术中监测时,要通过心尖四腔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剑下切面反复观察位置是否正确,固定是否良好,通过彩色多谱勒观察有无分流,再次,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封堵器位置、形态、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和房室腔的大小,通过彩色多谱勒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等。
一般为了取得封堵成功,ASD直径最好<30mm,在本组中最大1例为33mm,房间隔总长度48mm,虽然主动脉后壁对侧缘径为4mm,但在二维超声表现对侧缘回声及其他周缘回声均较强,给临床提示缘较硬,选用了直径为36mm的封堵器后,虽然术中发现伞面末相互平行,且有少量中心性残余分流,但重新调整封堵器位置后,观察伞面贴近,相互平行,释放封堵器后即刻、10分钟后观察,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取得成功。另1例双孔型ASD,由于两孔相邻,缺损总长度为16mm,选用直径为26mm的封堵器后,术中、术后观察均无残余分流,封堵也取得了成功。
另处,在筛选ASD时,当高度怀疑ASD时,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质量较差者,应首选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其次是肺动脉造影。由于我院和本地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尚末开展,曾有1例是通过肺动脉造影排除的。当ASD发现分流束杂乱时,可通过肺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缺损的情况,本组1例就是超声提示分流束异常,通过造影确定是筛孔型。
31例患者获得成功的关键首先是术前认真筛选病例,其次是操作医生丰富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所以在做超声检查时,应多切面、多角度反复测量严格掌握适应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闻珲,周永昌,等.超声心动图指导Amplatzer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侧重点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6):432-434.
2 刘延玲,熊鉴然.临床超声心动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8-166.
3 张庆,唐红,黄鹤,等.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2(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