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8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志》是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分析、归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基本知识,了解生活中常见标志的用途及其意义;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方法,图案设计特征明显,简洁明快,寓意准确,易于识别;让学生体验艺术学习活动的乐趣,认识生活与艺术设计的密切关系。
  要让学生设计的标志简明清晰,富有现代的审美情趣,同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理所当然离不开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何设计呢?我简单地思考了一下,这样操作:在教学中直接出示一些典型的标志,这些标志都具有简洁、易懂、醒目和美观的特征。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出标志设计的要点,再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哪些地方需要标志进行设计应用就行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当我在巡视学生作品的时候,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初次教学
  第一次教学,我是完全按照我一开始的设想展开的:先情境导入,揭示课题。然后我设计了勇闯三关的游戏,第一关展示两个文字、字母型标志(TCL、步步高),第二关展示图片型标志(汽车加油站),第三关展示综合型标志(北京奥运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标志的基本构成形式有三类。同时,师生又共同探究发现这三类标志设计的要点,教师进行总结板书。教到这里,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标志的设计要点大部分学生都已了解,看来学生是知道了。当学生在设计标志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班上大部分学生设计的标志过于复杂,没有做到标志应有的简明清晰。我挑选了学生的几件作品,从作品中我们看到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场景全部细致地刻画出来,画得非常繁琐,准确地说这些只是学生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学生设计的标志。
  初次反思
  为何学生设计出来的标志不够简明清晰,没有标志本身应有的元素呢?是学生不理解标志设计的要点还是其他原因?课后,我问过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知道标志设计的要点:简洁清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大部分学生都画出了繁琐的标志呢?之后,我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我发现了主要原因:学生对标志设计的要点已经了解,但是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如何去设计标志学生还不是很理解。形象地说,学生已经准备好了菜、调料和锅子,接下去如何烹制学生并不知晓。怎么办?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接下来我细细琢磨了一番,边看看学生的作品,再看看书上的作品,想法有了。在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先出示两件表现相同内容的标志,一件是学生设计的,另一件是大师设计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标志设计的原则。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发现了什么,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标志设计的方法。同时,结合本课的学科特点,在学生真正掌握理解方法后,我及时地进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重新调整了我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流程后,我又开始了《标志》的第二次教学尝试。
  再次教学
  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我还是情境导入,揭示课题。随后的勇闯三关的游戏,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标志的基本构成形式(与第一次的教学流程一致)。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插入了一个重要的探究环节,即通过两幅标志作品的对比,探究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过程如下:
  师: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考考大家:大家知道,前段时间,我们国家举办了一届残奥会,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残疾运动员都集聚到北京参加比赛。在北京的一些公共场所我们发现了一些用中文字写的“残疾人专用”标志,这样一来,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就看不懂了,怎么办?
  生:用图形来表示。
  师:(出示学生设计的残疾人专用标志)这位同学很聪明,把刚才学的本领就利用起来了。瞧,这是一位同学设计的,看看他是怎么设计的。
  生:我们看到轮椅上坐着一位残疾人,画出了一些细节,使画面显得比较复杂。
  师(出示大师作品):老师这儿还有一位大师设计的作品,瞧,他是怎么设计的?我们和这位同学设计的对比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哪一个标志看起来更加简洁易懂呢?为什么?
  生:这位大师设计得更加简洁,里面的人物都是用简单的点和线来表现的。
  师小结:我们看到第一个标志细致地画出了残疾人坐在轮椅上,画面比较复杂、繁琐,而第二个标志,它把这样一个具象的形象简洁化了,将人物、轮椅用简单的点、线、面来简洁概括,并采用蓝底白图,色彩上就更加醒目了,这样一来标志看起来就更加简洁易懂,而且美观大方。同学们,我们在设计标志的时候也要向这位大师学习,要抓住设计标志的基本特点:简洁、易懂、醒目、美观,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教师采用了两张残疾人专用标志进行对比,老师不需要有很多的讲解,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比较后很自然地发现了设计标志的原则和方法,为下面自己设计一个优秀的标志做了铺垫。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又增添了教师示范的过程,如何将自己的想法简明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中。教学过程如下:
  师:掌握了标志设计的特点,老师迫不及待地也想来设计一个标志了。我觉得在我画室门口还缺少一个标志,那就为我的画室设计一个标志吧。我先确定好标志的外形,然后结合画室设计内容,既然是画室,当然少不了画笔和调色盘了,我用最简洁、明了的画笔和调色盘来表示。最后涂上醒目的颜色。瞧,我画室的标志设计好了,这样一来,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我的画室了!
  生:设计得真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画室。
  生:原来这么简单啊!我也想来试一试。
  课后我的感觉:通过两个残疾人专用标志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设计标志的要点,以及设计时应抓住的特点:简洁、明了、醒目、美观。大家发现学生设计的残疾人专用标志中,把所有的细节都细致地刻画出来了,画面显得很饱满,但是也很复杂、繁琐,而在大师设计的标志中,他们发现就用一些简单的点、线、面来表示,所要 表达的意思并没有改变,相反看起来还更加简洁易懂,更醒目了。紧接着,教师亲自示范标志设计的步骤,使学生了解原来设计一个优秀的标志这么简单,我可以按照老师的步骤,按照设计标志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设计其他标志。并且通过这两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标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为身边需要标志的地方设计,让它为我们大家服务。所以,学生的作品中,他们有的为医院的输液室设计了标志,有的为校园课间禁止打闹设计了标志,还有的为我们江阴未来的快递公司设计了标志……在这些标志作品中我们都能发现一些设计标志的特点,最简洁、明了地把自己的意思表现出来。
  再次反思
  从学生展示的作品中,我对再次教学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通过对比两个标志发现了标志设计的原则,又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了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随后在设计标志中,学生充分地发挥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智慧,设计出了如此精彩生动的标志作品。与第一次教学之后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缘由何在?我想用《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来解释一下。
  1.不愤不启——倡导自主探究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氛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机会,提倡自主学习,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引发学生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两张相同内容的标志,先请学生交流感受,再观察大师设计的残疾人专用标志,与学生设计的标志对比、分析,师生探讨,共同寻求标志设计的原则。
  2.不悱不发——有序设计启发
  孔子说:“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想画又画不出来时,就不去启发他。教学在这一环节时,学生已经知道标志设计的原则了,但如何去设计、如何应用学生还是无从下手。此时,教师有序地进行设计启发,清晰标志设计流程并不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先进行思考在我周围需要什么样的标志,并结合我的画室特点利用简明清晰的原则表现出画室的标志。这样一来,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清晰可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讨论交流感受,了解标志设计的方法。然后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拓宽了学生设计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创作的自信心。
  “教有法而无定法。”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我们要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其他文献
回顾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情不自禁地激情上涌:是依恋?是欢快?是叹息?冰心老人说得多好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鲜艳,然而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正是这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催我向上,促我成为幕阜山下的教学明星。    一、爱岗敬业,赢得一片好评价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1978年9月,高考落榜的我,毅然回到了家乡鲁溪镇上沅村当民办教师。自担任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发誓要“为家乡人民的教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之一,有效的练习课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还能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智能。在一学期中,练习课的课时没有新授课的课时多,教师对练习课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如新授课,很多练习课被上成了作业课,大量的练习,没有层次,缺少思维,学生虽然在反复的操练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但是其数学的智能却没有多大的提升。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一年
【片段一】创设情境,生动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啦!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阳光明媚、百花盛开,是个郊游踏青的好季节呢!小朋友们喜欢郊游吗?(喜欢)  师:瞧,小朋友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上车呢!除了这些,从图中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情境圖)  生:大客车有45个座位,已经上车30人。  师:茄子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吗?应怎样列
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促进教学最优化。而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缺乏整体性和序列性,忽视对学生行为的分析等一些问
响水县红十字博爱小学是江苏省第一所博爱小学。2003年创办博爱班,开创了全国将孤儿集中办学的先河。在江苏省红十字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的援建下,2006年4月博爱小学举行了揭牌仪式,全县3~6年级150多名孤儿在此住宿就读,书本费、学杂费、食宿等费用一律全免,监护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由于家庭成员的缺失,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经受过重创,他们的心理、学习
概念是抽象的,但概念的获得有赖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任何思维,不论它多么抽象,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完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感性材料的认识和分析、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概念本质的剖析、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是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几个突破点。  以下结合三次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公
学生是有生命的个性发展的主体,新课标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我觉得释放学生数学学习空间就非常重要了。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思维主体,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的思考力能够在磨炼中成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释放学生的数学学习空间。  一、把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老师设计的问题要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出发,让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用思维去解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空,让
“Oblivion”,一种无意识状态,沉睡、昏迷、淹没、被遗忘,这是王郁洋所制造的基本场景。在此之下,搅动着人与物、世界与人、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这些问题的接口都将扩展到社会的源头,尝试回答观看宇宙的方式,以及存在的意义。作为其工作网络的一部分,由材料与技术实验所讨论并解释的普遍存在与运行机制贯穿了王郁洋作品的核心。  从王郁洋作为“后感性”这个极具标志性与话题性的艺术群体之中的一员开始,“光”便
“GIORGIO ARMANI掀起了唇色革新,持久保湿的阿玛尼红管唇釉,瞬问令舣唇立体丰满,感觉水润舒适。”  素有“红毯无冕之王”之称的阿玛尼,其背后的功臣,即Giorgio Armani国际彩妆创意总监——素有“时尚教母”之称的Linda Cantello。她将阿玛尼先生的无限想象转译为彩妆的色泽、质地及光影之美,呈现于脸庞之上,而唇妆更是妆容中点睛之笔。灵感源自星光熠熠的好莱坞,与众不同的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好学生的朗读。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出现拖读、唱读,甚至不开口读的现象。如何改善这种现象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文本中美的元素,倡导个性化朗读,创设各种不同的朗读环境等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一、文本美,为朗读披嫁衣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在语文教学中传递美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