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1日晚上,当西里奇从孙晋芳手中捧过中网亚军奖杯的时候,这个克罗地亚小伙心满意足地笑了。西里奇很享受中网带来的一切。在他心目中,这里就是一个孕育神舒见证成长的地片。
中网见证成长
2007年中网,西里奇记得真切。第二轮中,当时排名仅有117名的他直落两盘轻松地战胜了当时排名第4的达维登科晋级下一轮。这绝对是西里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自从转入职业网坛之后,他还没有在任何比赛中击败过世界排名前20的选手,前50的都寥寥无几。虽然达维登科本人并不以为然,甚至还不屑地说他并无过人之处,但仅仅个多月之后,西里奇就在俄罗斯人的主场圣彼得堡,再次羞辱了骄傲的“劳模”。
可以说,2007年中网是西里奇的新起点。从那之后,西里奇稳步上升。2008年的纽黑文实现首冠,2009年初接连在印度清奈和家乡萨格勒布问鼎,澳网和法网又闯进了16强,而美网爆冷击败穆雷晋级8强则是他首次击败TOP3的选手。在此之后,没有人会再用“黑马”一词形容他,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匹是“千里马”,他的胜利并非昙花一现,他有夺得冠军甚至大满贯的实力。
一个月后,西里奇重回福地——北京。两年前,就是在这里,对达维登科的那场胜利开启了他的事业之门,而今年,中网又会为他制造什么惊喜呢?
首轮击败俄罗斯好手安德烈夫,次轮挑落法国名将贝内特鸟,接着是“老冤家”达维登科,西里奇也毫不手软,轻松晋级四强。半决赛迎来了一场硬仗,对手是西班牙人纳达尔。没有人会想到这会是场一边倒的比赛,6-1,6-3,西里奇用近乎完美的表现杀进了决赛。
又是德约科维奇,又是那个可怕的对手。西里奇知道自己对小德从未取得过胜利,但他绝非宿命论者。他能做的就是专注于比赛本身,专注于每一个球。决赛并不如人意,西里奇似乎始终跨不过诺里的那道坎,甚至连他最强有力的发球都没有占得丝毫便宜。
亚军,西里奇会不平吗?不,西里奇懂得满足和进取,有时候失败比胜利更来得重要,没必要纠结于过去,该做的是放眼更远的未来。
传承复兴之路
此次中网,西里奇已经不同于两年前那般无人问津,人们已经熟知了这个身高臂长笑容温暖的小伙子。期间,在其主赞助商FILA组织的展台签名活动上,无数球迷围绕在他身边索要签名,他一点都没有球星的架子,红着脸腼腆地满足所有球迷的要求。
这就是西里奇,自信但不自大。美网过后,有人将他与同样身高1米98的德尔波特罗比较,问他觉得最应该向美网冠军学习哪方面时。西里奇非常诚恳地回答“所有方面”;中网过后,有人问他四次输给小德之后,最应该改进的是什么,他也毫不掩饰地告诉对方是“稳定”。
没有人比西里奇更了解他自己。他非常实际,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局限于克罗地亚式的发球制胜,而是应该做一名“全能战士”。
如果说“全能”是西里奇在技术层面上的优势,那么智慧则是西里奇思想上的过人之处。西里奇的前辈柳比西奇曾这样评价过自己的后辈:“他是我们的军师,他打球非常聪明。每次在比赛或训练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去向他请教解决的方法,让他给我点建议。”除了柳比西奇,西里奇的教练,曾执教过贝克尔(Boris Becker)、伊万尼塞维奇(Goran IvanisevIc)以及安西奇(MarioAncic)的澳洲名教头鲍勃·布莱特(Bob Brett),也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大加赞赏:“他训练非常努力,且很有分析能力,从不惧怕任何对手。”
谈到西里奇的未来,人们总会将他与克罗地亚网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戈兰·伊万尼塞维奇相比较。2001年温网决赛,伊万尼塞维奇奇迹般地战胜了拉夫特,夺得了意义非凡的大满贯。不久后,这位“元勋”因为年龄和伤病宣布退役。从那以后,人们就不停地猜测克罗地亚下一个传奇到底会是谁?
2004年,西里奇才16岁。二月份的时候,这个懵懂的小伙子刚刚经历了人生第一场成人组的职业单打比赛。几个月过后,西里奇在火车上遇到了前辈伊万尼塞维奇,这位克罗地亚网坛的传奇对这个青涩的年轻人说:“我觉得你很不错,你愿意和我一起去萨格勒布参加双打比赛吗?”当时还没有正式转入职业网坛的西里奇兴奋地答应了。
那一次,西里奇永远无法忘记。
走上场的那一刻,万众瞩目,掌声雷动,只是为了迎接克罗地亚的民族英雄。温暖的阳光从穹顶倾泻下来,小西里奇默默地看着前辈,感动和激动在心中万马奔腾。就在这时,戈兰转过头看着他,拍了拍他瘦削的肩,微笑着说:“马林,这一切,你以后都会拥有……”
这是伊万尼塞维奇在家乡上演的最后一场双打比赛,也是西里奇在家乡上演的第一场双打比赛。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刻意安排,那一刻,克罗地亚永恒的传奇和克罗地亚未来的希望之间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替。
中网见证成长
2007年中网,西里奇记得真切。第二轮中,当时排名仅有117名的他直落两盘轻松地战胜了当时排名第4的达维登科晋级下一轮。这绝对是西里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自从转入职业网坛之后,他还没有在任何比赛中击败过世界排名前20的选手,前50的都寥寥无几。虽然达维登科本人并不以为然,甚至还不屑地说他并无过人之处,但仅仅个多月之后,西里奇就在俄罗斯人的主场圣彼得堡,再次羞辱了骄傲的“劳模”。
可以说,2007年中网是西里奇的新起点。从那之后,西里奇稳步上升。2008年的纽黑文实现首冠,2009年初接连在印度清奈和家乡萨格勒布问鼎,澳网和法网又闯进了16强,而美网爆冷击败穆雷晋级8强则是他首次击败TOP3的选手。在此之后,没有人会再用“黑马”一词形容他,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匹是“千里马”,他的胜利并非昙花一现,他有夺得冠军甚至大满贯的实力。
一个月后,西里奇重回福地——北京。两年前,就是在这里,对达维登科的那场胜利开启了他的事业之门,而今年,中网又会为他制造什么惊喜呢?
首轮击败俄罗斯好手安德烈夫,次轮挑落法国名将贝内特鸟,接着是“老冤家”达维登科,西里奇也毫不手软,轻松晋级四强。半决赛迎来了一场硬仗,对手是西班牙人纳达尔。没有人会想到这会是场一边倒的比赛,6-1,6-3,西里奇用近乎完美的表现杀进了决赛。
又是德约科维奇,又是那个可怕的对手。西里奇知道自己对小德从未取得过胜利,但他绝非宿命论者。他能做的就是专注于比赛本身,专注于每一个球。决赛并不如人意,西里奇似乎始终跨不过诺里的那道坎,甚至连他最强有力的发球都没有占得丝毫便宜。
亚军,西里奇会不平吗?不,西里奇懂得满足和进取,有时候失败比胜利更来得重要,没必要纠结于过去,该做的是放眼更远的未来。
传承复兴之路
此次中网,西里奇已经不同于两年前那般无人问津,人们已经熟知了这个身高臂长笑容温暖的小伙子。期间,在其主赞助商FILA组织的展台签名活动上,无数球迷围绕在他身边索要签名,他一点都没有球星的架子,红着脸腼腆地满足所有球迷的要求。
这就是西里奇,自信但不自大。美网过后,有人将他与同样身高1米98的德尔波特罗比较,问他觉得最应该向美网冠军学习哪方面时。西里奇非常诚恳地回答“所有方面”;中网过后,有人问他四次输给小德之后,最应该改进的是什么,他也毫不掩饰地告诉对方是“稳定”。
没有人比西里奇更了解他自己。他非常实际,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局限于克罗地亚式的发球制胜,而是应该做一名“全能战士”。
如果说“全能”是西里奇在技术层面上的优势,那么智慧则是西里奇思想上的过人之处。西里奇的前辈柳比西奇曾这样评价过自己的后辈:“他是我们的军师,他打球非常聪明。每次在比赛或训练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去向他请教解决的方法,让他给我点建议。”除了柳比西奇,西里奇的教练,曾执教过贝克尔(Boris Becker)、伊万尼塞维奇(Goran IvanisevIc)以及安西奇(MarioAncic)的澳洲名教头鲍勃·布莱特(Bob Brett),也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大加赞赏:“他训练非常努力,且很有分析能力,从不惧怕任何对手。”
谈到西里奇的未来,人们总会将他与克罗地亚网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戈兰·伊万尼塞维奇相比较。2001年温网决赛,伊万尼塞维奇奇迹般地战胜了拉夫特,夺得了意义非凡的大满贯。不久后,这位“元勋”因为年龄和伤病宣布退役。从那以后,人们就不停地猜测克罗地亚下一个传奇到底会是谁?
2004年,西里奇才16岁。二月份的时候,这个懵懂的小伙子刚刚经历了人生第一场成人组的职业单打比赛。几个月过后,西里奇在火车上遇到了前辈伊万尼塞维奇,这位克罗地亚网坛的传奇对这个青涩的年轻人说:“我觉得你很不错,你愿意和我一起去萨格勒布参加双打比赛吗?”当时还没有正式转入职业网坛的西里奇兴奋地答应了。
那一次,西里奇永远无法忘记。
走上场的那一刻,万众瞩目,掌声雷动,只是为了迎接克罗地亚的民族英雄。温暖的阳光从穹顶倾泻下来,小西里奇默默地看着前辈,感动和激动在心中万马奔腾。就在这时,戈兰转过头看着他,拍了拍他瘦削的肩,微笑着说:“马林,这一切,你以后都会拥有……”
这是伊万尼塞维奇在家乡上演的最后一场双打比赛,也是西里奇在家乡上演的第一场双打比赛。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刻意安排,那一刻,克罗地亚永恒的传奇和克罗地亚未来的希望之间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