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买房万事足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闫肖锋

  女子有房万事足。这么说不是我腐朽,是《2019年女性安居报告》的结论。该调查显示,2018年女性购房者的比例为46.7%,达到了近7年来的最高值,与男性购房者的占比已很接近。其中30岁以上大龄女青年购房者逐年增加,比例高于平均值。
  大龄女青年偏爱两居室、靠近地铁的精装小户型。我记得早些年成都某白领女性盘就叫“她世纪”,当地保安还不得争着要去上岗啊。可惜,这是A女不配D男,两差了。城市剩女的本质是把一些男性“剩下”了,她们不急于结婚,无求于男性。如今有套房更是这样了。
  独立有房子是幸福生活保障,会给职场、情场焦虑的女性带来莫大抚慰。我就听某位单身女主编说过,房子比男人可靠。所以她前前后后在广州攒了三套房。
  有人说该报告有夸大事实之嫌,我倒觉得符合实际。女性本来就是购房主力军,在家里是决策主心骨,单身有财力更是“我的房子我做主”了。
  对这个现象,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婚姻是靠不住的,男人是靠不住的。以前只要是家庭财产就是共同财产,而根据新《婚姻法》的规定,男方家庭单独买的房子属于一方财产,这更加让女性的安全感降到新低,逼得女性独立买房。即便是婚后买房,谁出的首付、各家出多少,也得算清,在这家婚姻联合公司解体时各归各家。与其临了一场空,不如自己先下买房安生。
  第二,现在的大龄单身女都已经是80后往下、90后往上了,誰不是独生子女?哪个家庭不会支持孩子买房呢?上述报告中,在已购房的大龄女青年中,约45%是靠父母资助的,只有约29%表示是独立购房的。所以从财力上,男方女方都有独立买房的能力,谁娶谁还两说着呢。
  第三,买房还能够保值,这是比男人可靠的有效途径。红颜易老,不能寄希望于男人当初的表白,只有房子还相对靠谱。无论是在婚恋市场还是在理财市场,房子最抗跌。
  当然,至于买房未来能否真的保值,能否为你养老送终,还是个待解的问题,我们走着瞧吧。但无论如何,女子买房是女性独立的表现,应该视为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不是地产商炒作房价的噱头。
  早在2017年学者金岩石和“地产思想家”冯仑就谈及大龄女青年对房价的推高作用。2015年至2016年10月,中国房价大幅上涨的地区有深圳、北京、厦门、上海等地。而据世纪佳缘的数据,恰恰是厦门、深圳、杭州、北京、广州、上海、青岛大龄单身女性人群最多。“剩女推高房价”之说自然会遭到痛批,但想想也有一定道理。
  在热剧《都挺好》中,苏家每遇难关几乎都是苏明玉用钱搞定。网友们通过她在剧中的吃穿用度,测算出她年收入近3000万。有人质疑说,民企高管一年3000万不可能,这只是编剧的YY。微博专门开通的讨论#苏明玉到底有几个臭钱#,很是蹭了一把热点。网友感叹“有钱真好”。是啊,马云说“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你没钱的的确确是个大问题。
  无论情场还是职场,你先得“我挺好”,大家对你才能“都挺好”。基础是什么,是钱,是独立。有时候,你理性一点可以让周边世界的关系更清晰一点。
  有人拿苏明玉与《欢乐颂》中的樊胜美相比。樊一直想找一个厉害的男人依靠,而苏一直想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回到那位女主编说的话,房子比男人更可靠。至少,房子不会跑掉。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四十个年头,中国正走入一个新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新思维、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新学术而且能够产生新思维、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新学术的时代。田国强。  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符合世界潮流的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体系?这是一个摆在中国社会科学学人面前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破解需要综合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范式重构与理论探索。  其
某种意义上说,有两个北大,一个是实体意义上的北大,一个是精神意义上的北大,前者被楼宇和校舍定义,后者被记忆与象征塑造。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实体意义上的北大不断变化,建筑被拆除或者翻新,犹如校园外的世界一样;但精神意义上的北大,在很多人心中却未曾改变,虽然有时它也遭受质疑,但人们仍然相信这所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仍然存续着某种超越于世俗之上的理想主义。  北京大学已經走过120年,它自身的历史几乎就是
大约在1951年秋季开学后,复旦大学外文系办公室通知我和其他五六个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外文系教授思想改造学习。  有一天,有一位姓徐的干部见了我们几个学生代表。他说,复旦大学党委决定成立教授思想改造工作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李正文领导,他是这个小组派到外文系来协助工作的。他告诉我们,学生代表主要是和教授们共同学习,参加讨论,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半个多世纪过去,今天回忆起来,一些事情早已模糊,
亚洲占地面积居各大洲之首,人口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分布着一千多个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在亚洲。  历史上看,从有公元纪年开始到19世纪初,亚洲经济占据世界绝对主导地位。在中国前驻伊朗、阿联酋和荷兰大使华黎明看来,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尽管最近200年里,亚洲文明因为受到殖民主义侵袭等原因处于落后态势,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印度等国快速崛起,“相信亚洲国家能够继
2018年1月22日,南印度洋风平浪静。澳大利亚珀斯港以西1200海里,一艘装备有直升机停机坪和大型起重设备的船只“海床建造者”号停泊在海上。船员们向海面放下滑轨支架,几艘橘黄色小艇顺支架滑下,潜入海底。  20天前,1月3日,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地球上最先进民用测量船” 的“海床建造者”从南非德班起航,驶向南印度洋东经92度、南纬36度附近海域。租用了“海床建造者”号的美国海底勘探公司“海洋无限
90 后不干這些事,可能会死
虽然从事的是俄语翻译,母亲又是50年代北大俄语系的毕业生,但其实我并没有俄语的家传。直到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母亲也没教过我一个俄文字母。她后来告诉我说,“九评苏共”一发表,很多学俄文的就考虑转行。珍宝岛一响枪,俄文专业的人士更是失去了用武之地,大都作鸟兽散,母亲也去了他乡,做与俄语不沾边儿的营生。她把很多旧书都卖了,但我发现,我家储藏间里还有整整一木箱苏联原版书锁在那儿。  那些日子,我常常等她出
我幸运地赶上了文化回归年代。70年代末,中苏关系尚未解冻,中美关系却提前开化,国内学英语盛行。我高中毕业后,留校支教,教初中英语。我妈说,连尼克松都来了,学英语肯定有前途。我英文很差,没信心,但我妈说,这没关系,教学相长。  那时,西方文学翻译盛行,欧美小说阅读大潮涌来,我的阅读壁垒瞬间轰溃,开始饥不择食地读书,感觉阅读世界刹那间变成一马平川,那种长驱直入的快乐充溢心间。不过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学俄文
一袭黑色,体态健美,身高155cm,体长156cm,年龄3岁,正值青壮年。他是“王子”,是的,“黑驴王子”。这里是位于山东聊城市东阿县325省道旁的东阿阿胶国际良种驴繁育中心。这里占地数百亩,养着用于配种、繁育的上万头东阿黑毛驴。  东阿县养驴的原因在于驴皮是熬制阿胶的核心原料,而中国正经历着一场“驴荒”。过去三十年间,中国让出了世界上最大养驴国的宝座,驴的存栏量从顶峰时期的1120万头、占世界驴
进入会场的星光通道  即将过去的2020年令人难忘,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太多的人和事。但总有人能直面坎坷,给我们启示和力量,值得我们记录和追逐。11月27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20“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举行。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相聚于此,记录中国,影响时代。  年度科技人物,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在他的带领下,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使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