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铁路隧道悬臂掘进机长距离狭窄斜井进洞方案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兰张(兰州—张掖)三四线新乌鞘岭隧道为工程依托,考虑隧道正洞尺寸、8号斜井尺寸、正洞施工工法等因素,进行了悬臂掘进机选型,选定CTR300A型悬臂掘进机作为进场设备.提出了将铲板部和第二运输机通过平板运输车运输,其他部件利用设备自行走功能从8号斜井行走至隧道正洞的转运方案.比较了外接高压供电、外接发电机供电和外接泵站供电三种设备动力提供方式,选用外接泵站供电方式进洞,实施结果表明设备进洞方案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以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首次下沉为工程背景开展现场载荷板试验,得到沉井荷载作用下土体固结后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了沉井首次开挖下沉所需开挖面积,对比分析了锅底开挖下沉、新型十字拉槽以及预留核心土开挖下沉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沉井接高过程中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须考虑复合地基的固结效应,得到真实的地基极限承载力.采用锅底开挖下沉方法沉井开裂风险大;采用新型十字拉槽以及预留核心土开挖下沉方法,沉井结构安全.与预留核心土和锅底开挖下沉方法相比,十字拉槽法对下沉困难和地基不均匀性有更好的适应性,是一种适用
既有重载铁路混凝土桥梁结构的病害日益显现,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腹板大量出现斜裂缝.以大秦铁路跨度32 m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研究对象,分析典型截面在重载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变化特征以及运营荷载作用下的主应力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重载列车移动荷载对梁体的疲劳作用特征表现为每通过1整列车、1节货车、1个轮轴,梁体分别经历1次大、中、小幅度的主应力循环,且主应力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与剪力相同;重载铁路典型32 m简支梁的主拉应力已接近甚至超过规范限值,且疲劳作用次数为普通货运铁路的数倍,主应力循环作用产生
以泉州湾跨海大桥跨径组合为(62.7+110.0+45.7)m的连续梁为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大跨度不对称连续梁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对小边跨梁内分阶段实施永久压重,确保施工及运营全过程结构受力安全,实现不对称连续梁边跨和中跨对称悬臂浇筑施工.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中主梁施工阶段最大压应力为9.51 MPa,最大拉应力为0.91 MPa;运营阶段结构强度安全系数及抗裂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在小边跨压重荷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组织优化,采用箱内现浇混凝土+预制铁砂混凝土结合的形式调节压重荷载,确保安全施工,提高
银西(银川—西安)高速铁路漠谷河2号桥主桥采用(97.75+2×180+97.75)m加劲钢桁连续刚构桥,该桥结构形式新颖,受力复杂.本文采用有限元模型验证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加劲钢桁连续刚构梁静动力性能.结果表明:连续刚构桥跨中增加钢桁梁能有效提高结构整体刚度30%;列车静活载作用下,主梁及主要构件的强度、刚度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实测梁体横向和竖向一阶自振频率分别为0.659、1.184 Hz,与测试速度内的横向和竖向强振频率相距较远,未出现共振;桥梁各项动力特性指标均满足动车组以300
我国鲜有针对救援列车的荷载图式,由于复杂的运营条件,救援列车过桥适应性评估工作较为繁琐.通过调研分析实际救援列车编组规律及规章条例,得到既有救援起重机按不同编组方式作用在简支梁的换算活载最大值曲线.参考我国铁路列车荷载图式中长大货物车检算图式与客货共线铁路桥梁ZKH活载图式,结合既有9种救援起重机、实际救援列车荷载集度特征,分别确定了救援起重机、救援列车通行荷载拟定图式.以拟定图式静荷载换算均布活载包络最大值曲线为原则,通过试算、对比分析、引入提高系数等方法确定了拟定图式变量取值.提出的救援起重机、救援列
为了准确评估桥梁结构的安全状态,设定科学准确的预警阈值并建立合理的预警体系,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运营监测系统为背景,提出基于运营监测数据关联性趋势的预警阈值设定方法,采用关联性趋势分析及概率统计方法建立两线三区预警体系.结果表明:与结构响应数据固定且单一的时程预警指标相比,关联性趋势预警属于综合预警体系,能够充分利用海量监测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关联性趋势预警阈值随关联性特征变化而变化,动态阈值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该监测系统能够更科学地实时预警.关联性预警阈值设定方法具有一般性和通用性.
对现行桥梁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梳理,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为解决冲击回波法在桥梁孔道压浆密实度检测中受被测物体表面状态影响大、梁板厚度较厚(超过60 cm)时不适用的技术难题,引入了冲击回波声频法,对不同厚度梁体进行了模型试验及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在被测梁体厚度小于25 cm时冲击回波声频信号受被测物体弯曲振动的影响较大,但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可去除干扰信号;冲击回波声频法在测试效率、测试稳定性、适用厚度等方面均比冲击回波法显著提高,为预应力桥梁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提供了
我国西南山区地理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区域板块活跃,断裂带广泛分布,交通建设面临诸多考验,其中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设计施工极具挑战.大量隧道震害调查数据和理论分析表明穿越断裂破碎带区段是隧道抗震设防的相对薄弱部位.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归纳了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致灾模式和影响因素,分析了既有抗减震对策的优缺点,初步提出了适合于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的新型多级抗震减震隔震技术体系,包括设计原则、设防区段分区和新型多级抗震减震隔震措施.
针对高原铁路隧道长大坡度辅助坑道钻爆法机械化施工需求,通过对现有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参数调研分析,结合高原铁路隧道长大坡度辅助坑道坡率、断面及环境特点,通过坡度、断面、海拔三个因素对辅助坑道施工装备进行了适配性分析,得出了不同装备的在不同坡度下的动力性能参数(牵引力、行驶速度)与坡度的关系,提出了斜井坡度对高原机械化施工的功效影响规律.进行了适用于高原隧道斜井机械化配套研究,提出了适用于高原长大斜井机械化配套设备配置方案.
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樵坪山隧道三线(东环正线+两条引入重庆东站的联络线)分岔处施工存在15.12、19.77、24.53 m三种宽度大断面安全平顺过渡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各大跨段的支护参数及其过渡段施工方案的比选,然后阐述了各大跨段间过渡段施工中单侧扩挖及工法转换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台阶法+临时横撑向三台阶临时仰拱法过渡段、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向双侧壁导坑法过渡段的施工方法,并给出了具体施工步骤.两大跨段已安全、顺利施工完毕,施工方案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