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激发学习兴趣,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要教以方法,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善学、乐学;二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
关键词:物理;兴趣;策略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从而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明确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
目的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在讲课前,要明确提出课堂的学习任务、目的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重力》一节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本节我们将学习重力的定义、方向、作用点及重力和物体质量有什么关系?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的吸引力。
二、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学习为乐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设计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消除恐惧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前后知识衔接紧密,前面的知识学不好,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学时要重视趣味教学,寓知识与趣味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学习趣味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做负担。”所以,物理教學要消除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做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做实验,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观察得出答案。例如在教“串联和并联”一节时,将几串彩灯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看到五彩缤纷的彩灯后,你想了解物理方面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一串灯亮,其它几串不亮?”也可能提出:“彩灯是如何连接的?”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彩灯如何连接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总结,可谓顺理成章,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物理成功的例子,以消除恐惧感,树立信心。
2、创立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乐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借助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使其发声,从而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在教学时,对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一张纸可用摩擦、搓揉、指弹等方法,使其振动发声,也可以做成纸笛,纸炮,借此引起空气振动发声,在做实验前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又有亲身体验,就能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设置疑问,激发学生乐于创新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的发展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在物理教学中,创立疑问,能极大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电流的磁场》教学时,学生看到奥斯特实验后,提出:“电流增大对磁场有无影响?”、“导线运动对磁场有无影响?”、“如果小磁针南北极指向与导线方向垂直,通电后还有奥斯特现象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加了,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探询问题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鲜、有兴趣的材料,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讲解《物质的组成》时,应用多媒体,可放大分子或原子,形象逼真,使学生学习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采用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竞争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强,他们渴望成功,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表扬,采用竞争形式,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例如判断球是否实心,可通过比较密度、质量和体积等多角度、多思维去解题,然后比较各种解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运用差异性教学,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物理素质有高有低,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题目,最大限度地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让全体学生从不同方面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激起更大的探求欲,即“成功是成功之母”,从而树立信心。
总之,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催化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以新课程为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恰当运用到教学中,采取多种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物理;兴趣;策略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注意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从而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明确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
目的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在讲课前,要明确提出课堂的学习任务、目的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重力》一节时,向学生明确提出: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本节我们将学习重力的定义、方向、作用点及重力和物体质量有什么关系?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知识的吸引力。
二、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学习为乐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设计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消除恐惧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前后知识衔接紧密,前面的知识学不好,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学时要重视趣味教学,寓知识与趣味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学习趣味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当做负担。”所以,物理教學要消除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做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做实验,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观察得出答案。例如在教“串联和并联”一节时,将几串彩灯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看到五彩缤纷的彩灯后,你想了解物理方面的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一串灯亮,其它几串不亮?”也可能提出:“彩灯是如何连接的?”由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彩灯如何连接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总结,可谓顺理成章,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物理成功的例子,以消除恐惧感,树立信心。
2、创立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合理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乐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借助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使其发声,从而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在教学时,对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一张纸可用摩擦、搓揉、指弹等方法,使其振动发声,也可以做成纸笛,纸炮,借此引起空气振动发声,在做实验前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这时,学生兴趣高涨,又有亲身体验,就能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设置疑问,激发学生乐于创新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的发展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在物理教学中,创立疑问,能极大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电流的磁场》教学时,学生看到奥斯特实验后,提出:“电流增大对磁场有无影响?”、“导线运动对磁场有无影响?”、“如果小磁针南北极指向与导线方向垂直,通电后还有奥斯特现象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加了,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探询问题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新鲜、有兴趣的材料,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习的信心。例如在讲解《物质的组成》时,应用多媒体,可放大分子或原子,形象逼真,使学生学习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求知欲高度旺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采用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竞争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强,他们渴望成功,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表扬,采用竞争形式,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例如判断球是否实心,可通过比较密度、质量和体积等多角度、多思维去解题,然后比较各种解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运用差异性教学,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学生物理素质有高有低,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题目,最大限度地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让全体学生从不同方面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激起更大的探求欲,即“成功是成功之母”,从而树立信心。
总之,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催化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以新课程为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恰当运用到教学中,采取多种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