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图像感知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15295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世界,我国的教学改革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已经由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上来。这无疑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感知;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一、 引言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目标已经从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团队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转换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
  二、 培養图像感知能力的意义
  美术是艺术性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美术的学习就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这也是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1.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其意义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美,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更好地创造美,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
  2. 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作品中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进行欣赏课《八骏图》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于作品的赏析,帮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骏马奔腾的蓬勃气势,仿佛身临其境,在草原上观看骏马奔驰的勃勃英姿,进而通过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3. 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发现美和感受美是创造美的前提,通过对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作品的鉴赏能力,更深层次地去学习美的知识,掌握美的技能,提升个人的艺术气质以及艺术素养。
  三、 培养图像感知能力的有效办法
  1. 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首先要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在美术的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将图像与学生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设立情境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情感的发散,通过有趣的教学场景,合理的教学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情境设置一定要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地从生活中寻找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2. 在教学中设置有关图像的问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要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设置有关图像的问题。小学生正处于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其思维还没有得到成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应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进行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想象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图像问题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引发学生对于图像的深层次感受,进而达到培养图像感知能力的教学目标。
  3. 在教学中添加手工制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需要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添加手工制作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要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要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将艺术和知识充分结合。美术学科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创作,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欣赏泥塑作品的时候,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橡皮泥自己动手制作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充分表达出来。
  4. 在教学中设置教学小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需要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设置教学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了达到培养图像感知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们科学合理地分组,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并对学生的不当言论进行指导,通过分组的形式,促进课堂气氛,建立更加和谐的课堂环境,提升教学的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作用。
  5. 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需要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结合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例如我们在进行欣赏课《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更多地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其内涵,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四、 结论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创造美,形成个人的独特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董学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82.
  [2]金波.视觉时代下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34):99-100.
  作者简介:田晓艳,二级教师,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第二完小。
其他文献
煤炭生产企业是我国传统特殊的行业,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受到了阻滞.想维持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科学创新原则,做好有效的企业成本管理,以实现企
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发展的背景中,全球矿业市场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综合全球经济以及矿业发展的现状、形式特征以及趋势,探究分析矿业“走出去”发展趋
传统的时间序列特征模式提取算法,在基于前缀检索的基础上引入了项集间隔约束的思想,优化了特征模式提取的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跨度阈值,对模式候选集进行了深度的剪纸
近年来,不论是诊断性还是手术性宫腔镜,均出现了许多令人欣喜的革新,使其在子宫内膜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介绍子宫内膜病变的宫腔镜诊断新技术——窄带成像宫腔镜技
从前,一位哲学家带着一帮弟子来到郊外,在一块草地上席地而谈。哲学家问:“我们现在坐的草地,到处杂草丛生,那么,如何才能除掉这些杂草呢?”弟子们都不以为然,心想这位探讨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饶会林不幸于2006年6月26日逝
摘 要: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儿童绘本”资源,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有利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水平。  关键词:儿童绘本;小学美术;教学水平  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往往会对新鲜有趣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极度厌烦枯燥的事物。而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