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我是一个用读书改变自己生活的人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我小时候很不喜欢读书,曾经认为“读书很苦”。我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受他影响,我很少能读到与数理化无关的书。有段时间,我把读书和考试视为生命中最大的“敌人”。
  2001年,我在西安交通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刚开始工作量不大,我总担心节目的未来。加上那段时间在生活上受房贷压力困扰,我整天焦虑惶惑,无所适从。没办法改变外在环境,那就只能努力改变自己。我心想,读书也许会改变我的未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拿起了《论语》。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书中的这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压力瞬间得到了纾解。读完《论语》,我的心态平稳了,不再忧虑,而是想着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实际上,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写成了书。可以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大量阅读,答案自现。读书给了我为生活“增量”的勇气 后来,我以客串嘉宾的身份给企业家讲课,运用自己积累的主持技巧,使讲台下原本昏昏欲睡的企业家们兴致盎然。于是渐渐开始有高校邀请我给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班讲课。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还意犹未尽,让我推荐书单。我每次都非常认真地列出书单,他们会很仔细地记录下来。但奇怪的是,事后在我追问他们是否看过我推荐的书时,很多学生都说“买了”,就没了下文。
  直到微信群盛行,我尝试了一次微信群直播讲书,没想到这种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这次意外的收获,使我深受触动——原来大家喜欢这种把书“讲”出来的学习方式,这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于是我干脆把课堂搬到互联网上。让没有时间和能力读出精髓、读出味道的人,也能走进书香世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获得真正的改变。2013年,樊登读书会就这样成立了。
  在此之前,我压根儿没有经商的经历,创办“樊登读书”时,我所有的方法几乎都是照搬硬套,就是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做,我甚至要求员工有什么想法和改变都要告诉我这是哪本书上讲的。我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书上讲的未必全对,但总比自己想的强。读书给了我为生活“增量”的勇气。别看我敢做“樊登读书”,我以前可是连PPT都做不好的人,我最高的IT能力,就是发电子邮件。但我还是去做了。
  读书会让一个人充满力量和使命感。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做一件事时最重要的出发点,而不是说你会什么。即便你什么都不会,只要想解决问题,就努力去学,去读书,你就都能够学会。阅读“不舒服”,练就强悍的自学能力。现在,“每年一起读50本书”已成为“樊登读书”的口号。我经常和朋友说:“别人家的書论本,我们家的论捆。”从浩瀚书海中找出值得分享的书,我一直乐在其中。21世纪,人们对于阅读、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但问题是很多人没时间读书,或者读书效率很低。“樊登读书”一方面是把我们读过的书讲给大家听;另一方面是在解决国人身心安顿的问题,事业、家庭、心理这3个方面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考验,我希望通过读书会这种模式,帮助更多人养成阅读习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来提升国人的生活幸福感。直至今日,我仍然信奉“不舒服”的读书原则,一本书读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故步自封。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买书来看,看不进去也要坚持。我是一个非常相信书的人,通过读书解惑,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感受到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读书能改变生活。现在回想起来,我从不爱读书到痴迷读书,再成长为一名讲书人,这个转变历程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很重要的财富。在我心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作者:樊登)
其他文献
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園贷”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的,一般不得对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措施。  近年来,屡屡曝出在校大学生深陷“校园贷”,令正常的生活、学习难以为继之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随着教育、银监等部门依法对校园贷进行整治,校园贷受到一定遏制,变得更加隐蔽,但并未彻底远离校园和学
期刊
1969年开春的黑龙江上,冰封雪盖,我们从北安坐汽车颠簸了一整天后抵达黑河。作为到呼玛县下乡的首批上海知青,我们这帮毛头小伙子顾不得舟车劳顿,一下车便直冲黑龙江边,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对岸苏联的究竟。  在我18岁的头脑里,此刻的“苏联”这一符号,混杂着矛盾和多重意味:从昔日的“社会主义老大哥”、中国人最好的朋友和楷模,到卫国战争打败德国法西斯的英雄人民。小学时在一本杂志里读过一则故事,赞颂中苏边境
期刊
据农业农村部通告,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上游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最迟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10年的常年禁捕。  长江本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丰富的河流之一。而如今长江“四大家鱼”数量大幅萎缩,种苗发生量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下降90%以上;几十年前“平平无奇”的江豚,在2018年仅剩1000余头;白鱀豚、中华鲟、白鲟……这些名字一次
期刊
“阴阳家”这个词乍一听感觉很熟悉。生活中有许多人号称自己精通阴阳五行,他们总是表现得特别神秘。那么在古代中国,是不是真有一个行当叫阴阳家?阴阳五行真有那么神秘吗?  在《史记》的“论六家要旨”中,阴阳家被列为六家之首,可见阴阳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阴阳和五行在早期各自为说,阴阳归阴阳,五行归五行。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这两种观念的产生则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了
期刊
1909年,洒尔佛散的问世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一套理性的系统性方法,在此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可靠、有效的办法能治愈传染病,医生只能帮助病人减轻症状,却无法治愈。洒尔佛散问世后,一切都改变了,医生拥有了直捣疾病源头的武器。然而该药最大缺陷是:只能用于梅毒的治疗。  如今有很多用途广泛的抗生素,比如盘尼西林和氟喹诺酮能用于治疗多种传染性疾病,但洒尔佛散只能用于治疗一种疾病。在埃尔利希的时代,科学家对能治疗
期刊
当今,关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将如何影响未来世界的发展、世界将走向何方等前瞻性问题,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和富有争议的声音。波兰前副总理、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从经济与安全、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比较、人口与货物、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发展的独特性等角度理性、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经济与未来世界发展变化的格局,认为:“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塑造未来世界的理想面貌,制约日益加剧的全球性威
期刊
如果不是因为办理购房手续需要查询婚姻信息,贵州代女士也许至今都不会知道自己已经“结过两次婚”:一次是真结婚,跟自己的男友黄某在重庆市铜梁县民政局登记结婚;另一次是“被结婚”,丢失的身份证被人冒用,跟素不相识的男子王某某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民政局登记结婚。  这样的“婚姻状况”不仅让购房手续横生枝节,更在法律上将代女士置于“重婚”的境地。为此,代女士专程由重庆赶往河北,请求撤销相关婚姻登记记录。  
期刊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暂缓“独立”了。日前,作为“母体”的绍兴文理学院官方表态:按规定程序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再向上报请“转设”。  “转设”一词,指独立院校成规模后会脱离母体学校,真正独立。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属于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也就是常说的“三本”。转设意味与举办校解除原有办学协议,与母体高校脱钩,或者转设为民办本科院校,或者转设为公办本科院校。  前不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浙
期刊
我想讲一点我的当作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但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  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鉴略》,桌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对字(这是做诗的准备)的课本之外,不许有别的书。但后来竟也慢慢的认识字了,一认识字,对于书就发生了兴趣,家里原有两三箱破烂书,于是翻来翻去,大目的是找图画看,后来也看看文字。这样就成了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
期刊
从巴黎圣米歇尔大道一直往上走,前往卢森堡公园的沿途有售卖便宜二手书、打折书、二手CD、DVD、黑胶唱片的书店和音像店,漫画书堆满了整个书店也不足为奇。这些书店从白天开到夜晚,有的书店一直营业到夜晚10点,给闲来无事的人最好的安慰。  有时候夜晚经过这些书店,门口的货柜上摆满了书籍和画册,让人可以一直站在街边一本一本翻阅,引来路过的游人也加入到这种翻阅的行动中来,像是巴黎特有的一种风情。即便是不懂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