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中。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引导必须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感和情感体验为目标,让学生感悟音乐的真善美,继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洗礼,促进音乐技能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
  古人说“歌以明志,乐以载德”。优美高尚的音乐旋律蕴含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能够塑造美好心灵。音乐教育能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特别是一些历史歌曲、红色歌曲、民族歌曲等,其中蕴藏着民族的优秀文化、革命的优良传统、社会的优美风尚,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很好的作用。如《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等爱国歌曲,不仅使学生得到演唱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形成坚强、活泼的性格。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诵读歌词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体味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良好品行;注重在反复吟唱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感悟优美旋律所表达的美好情操;注重在音乐表演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把高尚的道德情感转化为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注重在历史传承中渗透德育,让音乐家的动人故事代代相传。
  提高教学技能、拓展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音乐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唱歌能同时作用于左右脑,让学生能全面、合理地使用左右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增长,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大脑神经系统就越能得到锻炼,大脑越灵活、聪慧。在演唱乐曲活动或有趣的欣赏中,人的精神、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记忆。通过欣赏教学,学生鉴赏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能力加强,扩大了音乐视野,学会了仔细聆听、认真分析,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从中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包括世界各国的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科学与生活情况等。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爱的教育,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心境放松的情形下学习音乐。如:在讲授《相亲相爱一家人》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启发学生将对爱的奉献的理解,教师可以预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如以5.12汶川地震为背景的教育视频、各时期的抗震救灾的资料、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片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歌曲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关怀,避免教师语言上的直白:“这儿力度要强些,那儿力度要弱些”和机械地“这儿重一些,动作美一点”的要求。让学生边唱边想象,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从而反作用于学习的过程,激发唱歌的兴趣,让他们兴趣盎然,情趣饱满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去。还可以利用音乐带领全班学生创编一段舞蹈,忘我地投入,消除了师生的隔阂,学生都乐此不疲,课堂气氛活跃、浓郁。这些都是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课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导向等作用,在以往的音乐评价中,教师往往通过学生唱一首歌,吹一首乐曲来给学生评分。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评价可以从音乐课程价值和目标实现为起点,构建立体的音乐评价标准。评价的时候可以从教师、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三个方面出发,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多种方式。不仅针对唱歌或者乐器演奏时的表现,还可以重视过程化的管理,如平时的学习态度,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参与的态度是否积极等,应该重在过程的考核,把过程考评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从而让考核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中學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能力,作为教师,应该用辩证的发展观点看待学生,应多纵向地和学生的过去比。因此,注重参与评价的准备过程,比注重评价的结果更重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课改的过程,使我们看到了音乐的特殊功能,音乐能让学生天真烂漫,活泼愉快地成长,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一颗美好的心灵。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一路小学
  编校:宋娟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