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精神”在高校声乐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围绕着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来进行研究,通过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优秀的红色精神,学习和演唱红色经典歌曲,提升学生们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提升精神素养。不仅强调第一课堂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在第二课堂下功夫兼顾好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
  关 键 词: 湘江战役;红色精神;声乐课程
  湘江战役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湘江战役所传达的红色精神,在长征史上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湘江战役精神的学习可以起到激励和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们树立大局意识,遵守校规校纪和遵从老师的教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建设我国伟大的事业。
  一、为什么要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湘江战役虽已过去八十多年之久,但它所传递的坚韧不拔、英勇奋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西方“快餐”文化的入侵,我们同样也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尚浅,对革命历史知之甚少,对其所传递的红色精神逐渐淡忘,出现对西方的流行文化思想趋炎附势的现象。
  音乐专业的学生尤为需要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缺乏对我们革命历史和优秀红色精神的学习,这就会导致学生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将红色精神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国家现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新的阶段中弘扬社会主旋律和精神素养的培养已成为重中之重。将红色精神引入到声乐课程教学中,对音乐专业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这也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1]。
  (二)教学思想,传承红色精神
  针对这一系列实际的问题,要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红色精神引入到我们的声乐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化功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逐渐影响和教化音乐专业的学生们,使学生们能够将学习到的红色精神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以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为例,艺术学院刘建刚副教授在其声乐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音乐的教化功能,将湘江战役的红色精神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使得音乐变成红色精神的“传声筒”,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刘教授组织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学习和欣赏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歌曲以及与其相关的音乐剧。使学生们重新了解和铭记湘江战役时期的历史,学习和传递湘江战役所带来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二、如何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
  (一)课程引入红色经典
  在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声乐课程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必修的一门课程。声乐课程有着教学交互性强、教学周期长的特点,极具音乐的感染力。声乐课程教学周期长的特点同样也十分贴合音乐的教化功能,将湘江战役精神引入到声乐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学生们学习红色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课程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要精確地把握好内容重点和课程的编排,我们要着重把握以下原则,课程演唱曲目的选择与红色精神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2]。在课程演唱曲目的选择上要根据曲目的难易程度进行递进,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演唱曲目,做到有的放矢。演唱曲目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下足功夫,它不仅仅只是“口头”上的传达,还要注重其蕴含的感情色彩和精神价值。选择以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经典歌曲,例如,湘江战役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经典歌曲,它不仅浓缩了湘江战役时期的历史,还体现了湘江战役时期的精神。通过学习和演唱感受歌曲深层次的意义,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红色经典歌曲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优势,它像是“一股麻绳”把我们每个人都凝聚在一起。
  (二)教学和实践同时进行
  不仅要上好第一课堂还要发展好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上完成作品的处理,在课下要进行相应的实践,同时还要建立好湘江战役时期红色经典作品的曲库。在校内的实践,可以与其他学院的同学共同举办红色精神主题晚会,例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共同举办“湘江战役”为主题的晚会;也可以根据相关节日,例如,五四青年节和八一建军节等,举办相应的主题音乐会。不仅是对同学们业务能力和课堂作业的检查,同时也可以锻炼同学们的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能力。
  除了在校内进行专业实践以外还要与校外的实践活动进行接轨,以此拓展专业实践范围,如参加红歌艺术节演出,到社区和企业进行红色主题文艺演出等。
  以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为例,艺术学院刘建刚副教授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将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经典作品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在完成规定演唱曲目的同时还会在课程作业中布置练习红色经典歌曲,除了完成好个人作业外,刘教授还会对学生们进行集体的合唱排演,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巩固基础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学习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的同时还会对歌曲所传达的红色精神、作者表达的感情色彩和湘江战役的历史背景进行一个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发扬湘江战役的红色精神。刘教授同样也十分重视第二课堂的表现,建立湘江战役时期红色经典歌曲的曲库,在校内组织学生们举办主题音乐会,在校外主动帮助学生们找寻专业实践的机会。
  三、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的意义
  (一)教学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声乐课程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的教学意义就是运用音乐的教化功能帮助音乐专业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歌曲是湘江战役的革命精神的浓缩,它包含了丰富的爱国和民族主义情感,还同样蕴含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之所以可以经久不衰,除了具有旋律动人、歌词富有的意义的特点以外,最主要是获得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帮助音乐专业的学生们挖掘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学习和演唱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歌曲不仅是对革命历史和红色精神的学习,同样也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当下社会多元发展,我国在新时代也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征程,这就避免不了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想“一股脑”地涌入到我国,导致文化思想错综复杂和相互交织的现象,如何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在这场“洪流”中保持清醒,抵制住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让我国优秀的文化思想立于不败之地,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保持“不败”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优秀的红色精神,如湘江战役精神是保持“清醒”的重要方式之一,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仰和文化精神等,可以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以歌育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声乐课程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让学生们演唱其红色经典歌曲,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能量,养浩然正气,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们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们全面发展。
  “以歌育人”不仅是会唱的歌曲的旋律,歌曲的旋律只是基本,我们要更加重视歌曲表达的内涵。一首歌曲的所传递的文化能量、历史内涵和艺术特点等才是它真正的价值,学习红色歌曲我们不仅要会唱,更要去了解其历史内涵,学习和掌握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红色歌曲传递给我们的“能量”,吸收更多的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和坚韧的意志,真正起到音乐的教化功能“以歌育人”。
  湘江战役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中充满了对国家的敬爱和对党的坚贞之情,这是一股纯粹而又磅礴的精神能量,運用得当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巨大的帮助,提高青年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自觉担任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结语
  在当下时代的新征程中,帮助音乐专业的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然成为学校和老师们重要的工作,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如湘江战役精神这样优秀的红色精神也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围绕着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湘江战役精神来进行研究,通过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优秀的红色精神,学习和演唱红色经典歌曲,提升学生们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提升精神素养。不仅强调第一课堂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在第二课堂下功夫兼顾好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学习优秀的红色精神并将这份精神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通过音乐的教化功能达到“以歌育人”,以此帮助音乐专业的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地方综合大学“声乐”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20JGA110。
  参考文献:
  [1]贾斯棋.论红色经典音乐在音乐课程思政中的融入[J].公关世界,2020(24):151-152.
  [2]王宏.高师声乐教学中融入红色经典歌曲的实践[J].当代音乐,2019(9):11-12.
其他文献
我们该如何让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加强深度学习呢?这一直是困扰教师培训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  试想,你离开某个职业发展研讨会时对自己说:“哇,这个研讨会确实让我收获颇丰,思考了很多重要问题!”相反的场景,你会说:“真是浪费时间!”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你学到了东西,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没有收获呢?  在我作为教育者和教育顾问的40年里,教师职业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从“从A栏选择三个部分,从B栏选择两个部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建校仅8年,却已是亦庄经济开发区乃至北京市南部的学生家长首选的教育学府;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却已让“学会做事、开发潜能、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实践,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显示出积极的效果;这是一所以中国孩子为主的学校,里面却有众多外国小留学生,学校和多个国家的学校结为友好校并经常让双方学生友好互访,使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具有国际视野。    一所让学生满意的好学校   
[摘 要] 1993年,新西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对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2006年,为了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的需求,新西兰教育部在分析总结原有课程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课程计划草案,旨在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规范模式。本文从全面介绍该课程计划的内容入手,并试图分析其特点和意义,以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西兰;课程计划;能力  [中图分类号] G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
[摘要] 教师的缄默知识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难以系统表述但却潜在影响其教学行为的知识类型。它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特征。教师的缄默知识不仅是教师获得显性知识的基础,而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教师教育中,可以通过增加职前教学实习和见习的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校本培训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来促进教师缄默知识的形成。  
波兰艺术家乔安娜·韦拉札(Joanna Wirazka)喜欢画画,但是她的画布是落满一地的树叶。每年秋天,韦拉札会在自家附近的公园中收集落叶,然后将它们放在书中保存。画画时韦拉札先将树叶染黑,然后再用彩色颜料在叶子上画出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城市景象。韦拉札希望通过落叶作画的方式,来唤醒人们对地球的保护意识。
[摘 要] 学生的差异性即参差多态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不同的,表现为智力结构体系、学习风格、人格气质方面的差异。教师要在学生的差异性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将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并在教学中实现与学生的交往,将整个课堂看做一个和谐自然的生态体系。  [关键词] 差异性;情感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
[摘 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国联邦教育部针对原有绩效责任制呈现出的问题和不足,对其进行了制度性维护和修复,提出了以差异化原则为基础的绩效责任计划,需要在州一级层面付诸实施,对需改进学校进行针对性和全面性的改进。佛罗里达作为首批参与该计划的州,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差异化绩效责任模式,在参与州中具有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教育;差异化原则;绩效责任制;佛罗
如今,牙雕业似乎已到了迟暮之年。牙雕从业者走的走,散的散,要么转行干其他的,要么彻底撒手什么也不管。而就算极少数坚持下来的人,也对牙雕业的未来充满担忧。周百均就是这极少数人之一。  海派牙雕的秋天  “只要你点头,马上支付10万元现金,月薪3 000元,提成另算。”一位台湾老板看中了周百均的牙雕技艺,提出合伙开办牙雕厂,并让他出任厂长。那是1985年,一个人人争当“万元户”的年代,周百均月薪仅10
彭建平,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曾任湖南省沅江市草尾联校校长,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广州市天河区长兴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广州市天河区中学德育研究会会长等,现任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校长。近年来,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校长治校方略》、《我们应该了解他(初中生心理)》、《初中数学最后90天》等5部;主编《中学数学重点难点基点》、《求知助手》、《中学数学常
[编者按] 2008年5月2日,美国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琳斯发起关于美国教育的全国大讨论,以此方式纪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发布25周年。斯佩琳斯部长提出的问题是:第一,由于《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实施,我们如今能够测量学习成绩,掌握了诊断问题和观察进步的数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校的效能?我们有不惜一切代价为所有学生提供真正机会的决心吗?我们相信我们能做到吗?第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