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项旱育秧、本田稀植及对稻田水层管理有一定要求的水稻栽培新技术。该技术增产效果明显,节省投入,经济效益高。
1.苗床准备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壤质菜地作苗床地。播种前1个月左右,苗床地用猪粪9.0~13.5t/hm2加尿素45.0~67.5 kg/hm2进行培肥。播种前5 d,翻挖土壤做厢,按2 m规格做成茶盘厢,厢内净宽1.5 m,埂高13~17 cm,并取出部分表土过筛,集中堆放,留作盖种用。播种前将过磷酸钙450 kg/hm2,均匀撒施后浅欠于6~10 cm土层中,要求厢面土细、平整。播种前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猪粪、草木灰、碳铵等碱性肥料。播种前用清水浇透床土,浇至厢面出明水,如浇水后厢面不平,可用板凳等工具轻压厢面。
2.培育壮秧
适时播种,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 ℃以上时即可播种。旱育中苗秧,长厢面播干谷112.5 kg/hm2左右,旱育大苗秧播干谷67.5~90.0kg/hm2。播种后,厢面再泼猪粪水45 t/hm2,用准备好的细泥土盖种0.5~1.0 cm,以不见谷粒为宜,切记不能用石骨土盖种。盖后用喷雾器喷施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并与谷粒紧密接触,然后起拱严盖地膜。立针现青前,以保温、保湿为主,一般不揭膜,床土发白,要及时喷施清水。一叶期后应揭膜降温,通风炼苗,如叶片卷筒,早晨秧尖无露水需浇水。2叶1心后应加强炼苗,揭膜降温。4叶后追施肥水。
3.整地移栽
采用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投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培肥地力,增强后劲,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翻耕施农家肥22.5 t/hm2、尿素180~195 kg/hm2、普钙375 kg/hm2、硫酸钾120kg/hm2作底肥,进水泡田后机耕整田,浅水平田,可提高整地质量。移栽叶龄应控制在5叶以内。合理稀植,栽16.5万~19.5万窝/hm2。规格为20 cm×(33 20) cm。
4.水肥管理
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干湿灌浆。水分管理分蘖期以露田为主,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够苗后(375万根/hm2左右)排水晒田,可抑制分蘖,防止最高苗不超过450万根/hm2。复水或排水间歇灌溉,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蜡熟期保持湿润,黄熟期落干。合理施肥,重底早追,提倡孕穗期增施籽粒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严格控制肥料用量,增施有机肥。底肥施农家肥22.5~30.0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钾肥225~300 kg/hm2。拔節孕穗期施尿素75~15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抽穗期用尿素45~75 kg/hm2作壮粒肥。
5.病虫害防治
稻瘟病
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
(2)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水稻纹枯病
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
(2)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7.适时收获
稻谷在黄熟期收后及时脱粒,尽可能晾晒。
(作者单位: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种子管理处)
1.苗床准备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壤质菜地作苗床地。播种前1个月左右,苗床地用猪粪9.0~13.5t/hm2加尿素45.0~67.5 kg/hm2进行培肥。播种前5 d,翻挖土壤做厢,按2 m规格做成茶盘厢,厢内净宽1.5 m,埂高13~17 cm,并取出部分表土过筛,集中堆放,留作盖种用。播种前将过磷酸钙450 kg/hm2,均匀撒施后浅欠于6~10 cm土层中,要求厢面土细、平整。播种前严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猪粪、草木灰、碳铵等碱性肥料。播种前用清水浇透床土,浇至厢面出明水,如浇水后厢面不平,可用板凳等工具轻压厢面。
2.培育壮秧
适时播种,当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 ℃以上时即可播种。旱育中苗秧,长厢面播干谷112.5 kg/hm2左右,旱育大苗秧播干谷67.5~90.0kg/hm2。播种后,厢面再泼猪粪水45 t/hm2,用准备好的细泥土盖种0.5~1.0 cm,以不见谷粒为宜,切记不能用石骨土盖种。盖后用喷雾器喷施清水,使盖种土充分湿透,并与谷粒紧密接触,然后起拱严盖地膜。立针现青前,以保温、保湿为主,一般不揭膜,床土发白,要及时喷施清水。一叶期后应揭膜降温,通风炼苗,如叶片卷筒,早晨秧尖无露水需浇水。2叶1心后应加强炼苗,揭膜降温。4叶后追施肥水。
3.整地移栽
采用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增加有机质投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以培肥地力,增强后劲,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翻耕施农家肥22.5 t/hm2、尿素180~195 kg/hm2、普钙375 kg/hm2、硫酸钾120kg/hm2作底肥,进水泡田后机耕整田,浅水平田,可提高整地质量。移栽叶龄应控制在5叶以内。合理稀植,栽16.5万~19.5万窝/hm2。规格为20 cm×(33 20) cm。
4.水肥管理
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干湿灌浆。水分管理分蘖期以露田为主,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够苗后(375万根/hm2左右)排水晒田,可抑制分蘖,防止最高苗不超过450万根/hm2。复水或排水间歇灌溉,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蜡熟期保持湿润,黄熟期落干。合理施肥,重底早追,提倡孕穗期增施籽粒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严格控制肥料用量,增施有机肥。底肥施农家肥22.5~30.0 t/hm2、复合肥600~750 kg/hm2、钾肥225~300 kg/hm2。拔節孕穗期施尿素75~150 kg/hm2、钾肥120~150 kg/hm2,抽穗期用尿素45~75 kg/hm2作壮粒肥。
5.病虫害防治
稻瘟病
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
(2)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水稻纹枯病
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
(2)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 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 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 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7.适时收获
稻谷在黄熟期收后及时脱粒,尽可能晾晒。
(作者单位: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种子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