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因斯坦在课堂上“活”起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n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受爱因斯坦
  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送一份见面礼,请打开本子,默写一个词语:爱因斯坦。
  (生默写)
  师:(板书:爱因斯坦)请批改自己的默写,错了更正一下。爱因斯坦说过,学习是老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生修改)
  师:让我们一睹爱因斯坦的风采。(多媒体随简介滚动出示爱因斯坦一生的照片)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不善于说话,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和量子论三大理论,震撼了科学界。1921年,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1955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去世。他的一生是光辉的,犹如划过夜空的星星,留给人类无限的遐想和怀念,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爱因斯坦的世界,认识爱因斯坦。(板书:二三事)
  生:(齐)爱因斯坦二三事。
  二、了解爱因斯坦
  师:课文介绍了爱因斯坦的哪些事情?请浏览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读书)
  师:课文写了爱因斯坦几件事?
  生:三件事。
  师:哪三件事,谁来概括第一件?
  生:第一件事讲爱因斯坦是个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件小事中受到启发的人。
  师:你说对了,我能看出你擅长理性思考。你能说说从什么事看出爱因斯坦是这样一个人吗?
  生:有一次,爱因斯坦在把一幅画换下来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从梯子上摔下来后,他发现了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的。他走到桌前,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师:你领会了老师的意思,
  谁能够说得更简练一些?
  生: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下来时,想到了一个问题,并把它记了下来。
  师:你说得就很简练。爱因斯坦这一天在做什么,把这一点也放进去说。
  生:爱因斯坦换画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下来,他想到一个问题,就把它记了下来。
  师:嗯,讲得清楚,也简练。(板书:换画时沉思,从梯上摔下)
  师:谁来说第二件事?
  生:爱因斯坦在应约等一个学生的时候,也不浪费时间,他在卡片上思考。
  师:在卡片上思考?那准是一个超人哦。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下雨时,爱因斯坦在雨中踱步,他非常有益地度过了那段时间,得到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师:爱因斯坦应约等学生
  的时候怎么样,就一句话概括,谁来说?
  生:爱因斯坦应约等学生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出色的想法。
  师:一个出色的想法用三个字概括,就是——
  生:好点子。
  生:金点子。
  师:(板书:应约等学生,得到金点子)第三件事呢?你来试一试。
  生:爱因斯坦成了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时,穿戴还是很普通。
  师:到目前为止,你的概括是最简洁的,只用了一句话。(板书:成为科学家,穿戴很普通)
  三、走近爱因斯坦
  师:同学们,课文中写的这几件事都微不足道,这就是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生活。接下去请同学们细细品读,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或让你感到佩服。
  (生自由读文)
  师:来,我们先看第2、3自然段,说一说你佩服爱因斯坦什么。
  生:我佩服爱因斯坦珍惜时间。天下着毛毛雨,他等学生时还在雨中思考问题。
  师:就像今天这样下着毛毛雨,爱因斯坦不怕淋成落汤鸡。谁还有补充?
  生:我佩服爱因斯坦是个遵守约定的人,他在雨中等学生时,衣服肯定淋湿了。
  生:文中讲爱因斯坦十分珍惜时间,他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利用起来。
  师:你们三个人有两位都说到了佩服爱因斯坦珍惜时间。(板书:珍惜时间)
  师:爱因斯坦应约等学生,朋友都说“你不可惜你的时间吗”,爱因斯坦可不这样认为,他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话呢?请联系上下文,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课件出示:爱因斯坦举起手中的卡片一晃,______ _________地说:“不,不!我非常有益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个出色的想法呢!”)
  生:兴奋地说。
  师:你觉得连贯吗?读一读。
  (生读后自己否定)
  生:不容分说。
  师:不容分说地说,前后出现两个“说”,不大好。
  生:认真地说。
  师:把“认真”放到文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生觉得可以。)
  师:你们的朗读里有佩服。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什么地方值得你佩服呢?
  生: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下来后,顾不上疼痛,马上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师:这说明爱因斯坦思考问题——
  生:投入。
  生:认真,他在换画的时候都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
  (师引读:有一次,爱因斯坦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 ,然后 。突然,他又想起了 ,就沉思起来,忘记了自己 。)
  师:你们读“沉思”这个词语,仿佛看到了当时爱因斯坦是怎样的神情和动作?
  生:他注视着远方,满脸
  疑惑,仿佛在思考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生:爱因斯坦想不通时,他的手忘了抓梯子,会弄着头。
  师:不是“弄着头”,换成“托着下巴”更恰当。
  生:爱因斯坦想不通时,他的手忘了抓梯子,而是托着下巴,身体也前倾着。   师:这就是爱因斯坦,时时思考,处处思考,事事思考,我们说这样的人善于思考。(板书:善于思考)
  师:爱因斯坦如此珍惜时间,如此勤于思考,这都让我们佩服。读了第4自然段,我们的敬意又会多一层,重一分。(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读文)
  师:请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生:我从第4自然段中看出爱因斯坦生活俭朴,他成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之后还是穿着那件旧大衣。当他的朋友再三劝他换一件衣服,否则和他的身份不相称时,他双手一摊,又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从他的语言中,我感觉到他穿戴很普通,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
  师:你很会表达,说得真具体!爱因斯坦没有成名时,穿的大衣破旧极了;数年后,他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还是这样。“赫赫有名”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有名,鼎鼎有名。
  师:请大家想想,成名后的爱因斯坦走在纽约大街上,人们遇见了会有怎样的表现?
  生:行人会跟他打招呼。
  生:行人会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有成名时,穿着一件旧大衣,现在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了,还穿那件旧大衣。
  师:这个行人恐怕是爱因斯坦的老熟人了。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是一个怪人,因为他工作和待客时,仍穿着那件旧大衣。
  师:(摸摸该学生的头)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但你说的没有错。大街上的行人看到赫赫有名的爱因斯坦穿着旧大衣一般都会——
  生:吃惊、惊讶。
  师:大家都认识他,这就是赫赫有名。刚才大家都认为爱因斯坦生活很俭朴。(板书:生活俭朴)这一自然段写爱因斯坦的朋友两次遇见他,每次都建议爱因斯坦换件新大衣,可是爱因斯坦每次都说“没关系”。朋友如何劝说的,课文
  没有直接写,你们能不能想象
  一下?
  生:能。
  师:那就请你们来设想吧,试一试,两个人一组,小组合作扮演角色。哪两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生1:(爱因斯坦未成名时经常穿一件旧大衣,步行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朋友碰见了爱因斯坦,对他说)你穿的大衣也太破旧了吧?如果你没钱,我可以借给你,一定要买一件新衣服呀!
  生2:(爱因斯坦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
  生1:(数年后,爱因斯坦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工作、待客仍穿那件旧大衣。凑巧,两人又相遇了。朋友劝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你现在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了。以前你有理由,现在你没话说了吧,应该去换一件新大衣了,多丢脸,多不相称呀……
  生2:(爱因斯坦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个人都认识我!
  师:我们来评评他们的对话好不好,你还有什么建议?
  生:我给他们的建议是,爱因斯坦说话时可以做一些动作,比如说,“爱因斯坦双手一摊,又笑着说”。王林同学两次都没有笑,面部没有任何表情。
  师:你像一个小导演,对表情、动作提了要求。但是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自然吗,因为他们手上都拿着讲义。来,放下
  讲义,看大屏幕。
  生:他们没有读出劝的语气,朋友见面没有互相握手的动作。
  师:你来试试?
  生:看你呀,真破呀!你成名了要穿一件新衣裳呀,不能像破垃圾呀。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有生活气息,关注到两位朋友见面要先握手打招呼,但“真破呀”不准确,也不能把穿着普通的人说成捡垃圾的。你想,既然是科学家的朋友,一定也是很有素养的,对吧?
  生:我建议朋友读出着急的语气,因为爱因斯坦已经赫赫有名了,还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真有点不要脸。
  师:看来你也在替他着急,不过爱因斯坦可不是“不要脸”哦,他要的是什么呢?
  生:(齐)科学研究。
  生:我觉得可以再加一个动作,朋友可以指着爱因斯坦的衣服说。
  师:给了这么多建议,再请一组同桌表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我们带到几十年前的纽约街头?
  生1:(爱因斯坦未成名时经常穿一件旧大衣,步行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朋友碰见了爱因斯坦,指着衣服说)你看你呀,这件旧大衣多破烂呀,你应该去换一件新的了!
  生2:(爱因斯坦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
  生1:(数年后,爱因斯坦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工作、待客仍穿那件旧大衣。凑巧,两人又相遇了。朋友劝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你已经赫赫有名了,你看你的这件大衣都穿了那么久了,怎么就不换一件新的呀,你就不怕别人嘲笑你吗……
  生2:(爱因斯坦双手一摊,又笑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每个人都认识我!
  四、铭记爱因斯坦
  师:表演得真不错,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掌声!老师有一个疑问,据我所知,当时爱因斯坦的薪水足够他提前进入小康社会,他何必要穿得如此普通呢?
  生:因为他只顾思考问题,根本不想注意自己的穿戴。
  生:我觉得爱因斯坦穿戴那么普通,是因为他很珍惜时间。有时候头发长了,不愿意花时间去剪;衣服破旧了,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买。
  生:爱因斯坦家里的陈设也很简单,把摆放东西的时间也用在研究上了。
  师:你真敢想象。不过,爱因斯坦对物质的需求真是少得可怜,来看看谈老师收集的一些资料。
  (师课件出示: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相当了解爱因斯坦的英费尔德教授说:“爱因斯坦把自己的物质需求压缩到最少的限度。”)
  师:今天我们借三件小事认识了爱因斯坦,分别是——(引读板书)这三件事都很普通,但课文的开头却说“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这句话跟后面的三件事有关系吗?
  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乐于思考,而且把物质需求压缩到最少的程度,还非常珍惜时间。
  生:因为爱因斯坦珍惜时间,爱思考,不在穿戴上花时间,所以他才会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师:是的,爱因斯坦最伟大的成就在物理方面,课文中也提到了——
  生: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师:爱因斯坦最伟大的发现是相对论。著名物理学家玻恩这样评价道:“对于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我过去和现在都认为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伟大的成果,它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世人把爱因斯坦看成是天才。爱因斯坦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师课件出示: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
  师:就在爱因斯坦看来,天才在于后天的努力、勤奋和汗水,这也是牛顿等许多科学巨匠共同的感受。爱因斯坦用简练传神的话告诉了我们从普通走向伟大的秘密!这也许是爱因斯坦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谈老师想把阅读《爱因斯坦传》时的一份感动与大家分享。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1955年的4月17日,爱因斯坦还在病榻旁放着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第二天醒来继续演算。可是,第二天凌晨1时25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这个伟大的人,永远停止了思考。当天下午,遗体火化,按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不举行公开葬礼,也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葬礼上没有任何花卉及音乐。送行的人也只有爱因斯坦的妻子、儿子、儿媳等12人。简简单单地生活,简简单单地离开,这就是爱因斯坦。亲人们用歌德的诗为爱因斯坦送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来铭记伟大的爱因斯坦:
  (课件出示:
  我们全都获益不浅,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人间。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星,光辉四射,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连接。)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摘 要: “徐川思想政治工作法”是新时代辅导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典型实践,徐川同志坚持“平等、理解、对话、交往”的教育原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感融合、视域融合、语言融合、主体融合,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关键词: 辅导员 思政教育亲和力 徐川思想政治工作法  2016年5月1日,一篇“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文章火遍了全网,文章作者徐川因“80后”思政工作者的标志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莫高窟》正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以美为境界和线索,创设一个神游莫高窟的情境,则能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欣赏美的画面,感悟美的意蕴。同时,教师的语感训练、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自然融入其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得到有效整合。现以《莫高窟》一课为例作尝试性探析。  在“情境”中体验
摘 要 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技术专业为例,开展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研究,分析其不足,提出建设、使用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精密机械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2-0055-04  1 研究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开始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从目前发展抑或是未来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以高职教育为主,高职助产专业在校实践教学以单项操作练习为主,融入专项知识技能、综合技能、工作情境过程、整体医疗理念和职业素养,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尚不够成熟。  关键词 高职助产专业;综合实训;仿真模拟实训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61-02  1
摘 要 结合多年农村小学教学实践,联系生态校园理论及农村校园实际,对建设生态校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农村生态校园的路径和意义。  关键词 农村学校;生态校园;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51-02  1 引言  生态校园被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对校园内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的是通过生态校园的布局形成环境
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继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也是2011年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之后关于教育工作的又一篇重要讲话,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新的动员令,为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
鲁东大学实施的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是依托80年历史文化积淀,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与思路,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系列大学文化建设活动的新举措。学校“围绕工程办活动,特色活动促发展”,通过系列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发展软实力,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510”搭建发展平台  校园文化建设“1510”工程以“一个纲要、五大建设、十项工作”为主要内
摘 要: 本文运用创伤理论,探讨创伤主体的创伤经历、创伤叙事和创伤治愈。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运用含蓄的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和创伤。战后内心的虚无,以及身为人母与女儿的对立矛盾的困惑等创伤经历,通过主人公悦子的失忆性描述、闪回、噩梦等创伤叙事手法表现出来。战后创伤主体,通过重塑自我认知和个体疗愈,竭力治愈着难以愈合的创伤。此书的艺术价值和魅力,经过时间的检验,显示人性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
他是“70后”,却已投身民办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17年。他是十八大代表中唯一来自民办高校的代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代表中首位民办教育界党组织的代表。  熟悉他的人这样评价他:“人特别有激情,身体里聚集着无限能量。”他就是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干民办教育,要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也要勇于投身实践。”刘林说。  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  1995年,23
“总理在报告里说要创造就业岗位。但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日前,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了会场。陈丽芬建议,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制造业的用工荒。(2014年3月9日《新京报》)  早在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相关就业群体的就业前景》报告中,就建议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