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

来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融资是企业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开展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的债券市场在风险处置机制上尚未成熟,一旦发生债券违约,投资者可以维权的方式和能力有限.债券违约的增加和发生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低流动性、高损失率,对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提出了迫切需求.市场投资者应该摒弃遇事“一刀切”的惰性思维,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应对,将信用风险的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充分准确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完善债券市场法治建设,培育成熟的高收益债市场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信用债券市场的必要手段.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正式提出以来,已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国内外“一带一路”研究核心文献的差异较大,且主要集中于中国大陆,国际合作较少,“一带一路”研究存在“重陆轻海”“重近轻远”的问题,对非经济、政治领域与微观层面研究欠缺.未来应加强国内外机构合作,促进“一带一路”研究迈向国际化,弥补对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和欧洲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文化与微观研究的不足,使“一带一路”研究更全面开展.
把“希望”存在化和形而上学化,唤醒人的乌托邦精神是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他重释《圣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圣传”与“希望”的内在关联,指出实现人类未来美好社会——“具体的乌托邦”的可能性.尽管布洛赫试图许以人类一个完美的世界,但由于其理论中宗教和神秘主义元素过多,而现实的政治经济学成分过少,使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成为抽象空洞的政治宣言.
农民获得感是检验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指标,体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具有特殊性与迫切性,影响甚至制约乡村振兴的进程.基于满意度模型及TOE理论框架,针对G省农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农民获得感(6.39)及满意度(6.16)与预期(10.00)存在较大差距,并且明显低于乡村振兴总体满意度(7.58).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农民收入(0.509)、政府表现(0.418)、参与程度(0.404)、治理模式(0.309)等因素与农民获得感呈显著正相关.此种
扬雄《解嘲》作于汉哀帝元寿元年十二月至元寿二年六月间,正值丁、傅外戚与佞幸董贤用事之际.出于对险恶政坛的清醒认识,扬雄通过创作《解嘲》,表达了远离官场纷争、默守玄远之道的愿望.在继承《答客难》创作经验基础上,《解嘲》采用回环自释的两问两答结构,侧重于隐士处世方略与汉世人物命运的反思,关注到衰危之世生存策略的探寻,启东汉玄儒交融境界之端,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全身远害的心灵家园,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和典范意义.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认清其内涵、动力,解决路径问题.从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经营层面来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均衡的发展、是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发展、是企业保持产品质量可靠性与持续创新的发展.旅游消费提档升级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深挖乡村文化、科技赋能、创新旅游治理模式、加强制度创新,以
隐喻是《文心雕龙》独特的言语特征与论述方式,其有效译介对于传递刘勰文论思想的本真和精髓,实现中西文论话语的平等互动与互鉴融通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心雕龙》的隐喻体系中,锦绣隐喻尤为典型.锦绣隐喻话语的生产本质是从织锦知识域向文论知识域的多层映射.从译作文本层面重塑这种话语独特性,要求译者应基于隐喻话语系统观,根据隐喻知识映射的不同层次,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跨语构建具有传统特色的文论话语,助力中国传统文论走出去.
旨在保护私权的仲裁程序与自带公共属性的破产程序存在矛盾,解决该矛盾的首要问题是明确破产程序中的争议是否具可仲裁性,这是讨论企业破产与仲裁其他冲突问题的前提.从可仲裁性的法理基础出发,探讨主客观标准下的可仲裁性界定问题,比较考察破产程序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立法例及判例,分析我国立法及司法部门对破产程序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的立场及态度,以探寻解决路径,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引,为破产法及仲裁法的修订提供思路.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资源审判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以环境资源审判的专门化为总抓手,实现机构、机制、规则、理论以及审判队伍的专门化建设.自环境资源审判庭建立以来,我国在机构专门化与审判队伍专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机制、规则以及理论的专门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先行与法律滞后间的矛盾使得当前环境资源审判往往只实现形式上的专门化.利益衡量理论作为一种适用于复杂案件的“黄金方法”,其灵活性与规范性对现阶段环境资源审判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机制的完善.
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第一审,有利于实现案件的公正审理并确保法治宣传和强制执行的效果.中级人民法院能否将已受理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之管辖权下移至基层人民法院,并不明确.必须承认的是,管辖权下移极易侵害当事人的审级利益.司法实践中,部分中级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管辖权转移至基层人民法院,这一做法值得关注.在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明确:不能
公益诉讼是相对私益诉讼而言的,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教育决定着个人的成长与未来,更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公益事业之一.公益诉讼有助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教育公益诉讼的准确表述应为“教育领域中的公益诉讼”,是一般意义上的公益诉讼程序在特定教育诉讼案件中的实行与运用.根据教育诉讼中被告的身份以及适用的救济方式和程序不同,可以把教育领域中的公益诉讼划分为教育民事公益诉讼和教育行政公益诉讼两大类型.当下,我国教育公益诉讼制度已初步确立.特定组织和机关对于在教育领域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