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sj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通过融合“元传记”的文学形式,低调地卷土重来,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引发了学术界对这一类型戏剧的关注。其中以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的《戏谑》与特里•约翰逊的《歇斯底里》的翻红最为引人瞩目。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这两部戏剧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手法,以展示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人们对历史之真实的认知与呈现范式的转变。
其他文献
1995年,王宁教授率先提出“后理论时代”的理论走向问题,以“多元共生”来概括后理论时代的基本特征。之后,“后理论”研究迅速成为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学术热点。20多
德里安•丽斯-琼斯是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诗人和诗歌评论家。此次访谈从丽斯-琼斯的诗歌创作展开,随后探讨了其专著《卡罗尔•安•达菲》、达菲对丽斯-琼斯的影响和丽斯-琼
英国18世纪奥古斯都文学的创作与社会政治文化双向互动。从17世纪后期开始,以咖啡馆为代表的公共空间逐渐发展为文学公共领域,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文学写作,都呈现出社交性与
善是艾丽丝•默多克文学与哲学思想的核心。结合小说《相当体面的失败》对善的文学化演绎,本文从善的存在、善的经验方式、向善的路径三方面分析默多克思想中善的双重性。善
托尔金著作中有本稀有的《语文学家诗集》,从其中的古英语诗歌《跨越茫茫大海》可以理解托尔金为什么由他的语文学研究转向了魔幻文学创作:在克服内在的宗教抵牾之后,他的转
萧伯纳在戏剧《魔鬼的门徒》中遵循关涉伦理道德的基本主线,以情节剧的形式表现了严肃剧的思想内涵。剧中的人物、情节、故事背景等都折射出萧伯纳对维多利亚时代清教主义与
奥登在后期诗歌和戏剧创作中重访现代主义文学的一大创作原则,即艾略特所谓的“神话方法”,这与他诗学成熟期提出的“祛魅”观念似有矛盾。本文以奥登与卡尔曼合写的歌剧脚本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宗旨和原则与钱钟书的追求和品位之间存在较远的距离。缘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钱钟书在一次访谈中,对赛珍珠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表示不屑,反映出他对诺奖的
在多元文化的动态语境下,当代美国本土文学的创作在族裔性的把握上遇到了诸多挑战,在族裔特征的同质化和凸显差异的解构性张力之间徘徊。厄德里克在《拉罗斯》中,以“修复式
中国禅画是一种融绘画、哲理和宗教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古代禅僧画家表达禅理的方便法门之一,具有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美,给观者留下超凡脱俗、清丽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