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地区地貌条件初步分析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广西左江流域岩溶地貌极为发育,尤其是沿江两岸奇峰峻秀,陡峭如削。为这种美丽如画的天然风光增色的是,在许多地方的峭壁上有着一幅幅用赤红颜料绘成的人,兽、物画卷,即是人们通称的“崖壁画”。当地壮人一般称有崖壁画的山为“岜来”,即花山。壮语中“岜”(Pa) 是“山”,“来”是“花”。左江崖壁画迄今已发现八十四个点,一百八十三处,绵延二百余公里。最大画幅长达二百二十一米,高四十米,画像一千八百多个。可见,左江崖壁画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为国内外所罕见,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左江崖壁画在史书上
其他文献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类通过SELEX技术从DNA或RNA库中筛选出来的新型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利用其与目标分子的特异性结合,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领域。近年来学者们都努力寻找与某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心理积淀、个人行为心态与文化模式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剖析、考察、探索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中华
以合成的类脂膜2C18N^+2C1/肝素钠涂于压电晶体传感器表面来检测液相混合物。通过用单个压电晶体观测校正集和检测集样品的动力学吸附曲线,以不同时间窗口的频率响应值作为人工神经网络(ANN)的
【正】 南越国是秦朝末年由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尽管这个政权只存在了短短的九十多年,但是,它在岭南历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对这
【正】 古代壮族社会是否经过奴隶制阶段,是一个争论多年迄未解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有关记载材料说明,壮族在历史上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
【正】 笔者在《广西壮族人口探讨》(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三期)一文中(以下简称《探讨》),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曾对广西壮族人口发展简史;壮族人口与经济、文化、
在笔者的书桌上,放着一叠关于双层类脂膜(Bilayer Lipid Membrane,BLM)研究工作的不同年份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其中有《Nature》杂志在1962年6月首次发表的关于人工BLM研究工作的
用氯离子选择电极以多次标准添加作图法测定了镨钕合金中微量氯离子,方法简单、快速,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0%(n=6),加料回收率为90%~104%,最低可测定0.001%的氯离子.
本文研制了一种以双安息香缩乙二胺合汞Hg(BBSEA)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碘离子电极,该电极对碘呈示出良好的选择性,此选择性来源于配合物中心Hg(Ⅱ)与碘之间的专一反应。电极对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