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工艺的控制要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ai9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面组装技术(SMT)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技术,涉及到元器件、材料、设备、设计、工艺等综合因素。从大规模工业化SMT加工生产到小实验室手工贴装焊接,给焊接工艺和质量控制及检测工作都带来新的问题,对于如何将不良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则要取决于全部组装工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所以,本文就从保障承购组装SMT产品出发,对SMT工艺控制的要素进行一些讨论。
  关键词:SMT;工艺控制;要素
  中图分类号:S2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伴随着微型化电子产品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焊接技术,即表面贴装技术(SMT),作为新一代电子装联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SMT产品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耐振动、抗冲击,高频特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并且在电路板装联工艺中已占据了领先地位。但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SMT整个工艺流程中,下面方面的要素控制极为关键。
  人员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员能力
   各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设备操作、良好的运用工具的能力,能够使用譬如上/下扳机、丝网印刷机、贴片机、回流炉、AOI等设备独立自主的完成工作。
  人员资历
   保证各岗位人员有能力胜任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3.人员工作态度
   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员工需严格遵守生产纪律,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加工,积极总结经验、要求进步。
  
  来料质量
  对于来料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PCB焊接结构设计
  PCB焊接结构设计要满足再流焊工艺特点:再流动与自动定位效应,要求焊盘位置尺寸对称,焊盘间距恰当,焊盘间线条应尽可能避免在细间距元器件焊盘之间穿越连线,确需在焊盘之间穿越连线的,应用阻焊膜对其加以可靠的遮蔽;走线时尽量走短线,特别是小信号电路,线越短电阻越小,干扰越小,同时藕合线长度尽量减短,PCB板线条的宽度要求尽量一致,这样有利于阻抗匹配;在PCB板上必须设置有基准标志,作为贴片机进行贴片操作时的参考基准点,一般是在PCB板对角线上设置2-3个D1.5mm的裸铜实心作为基准标志。
  下图是一个PCB板焊接图和其结构图:
  
  2.物料
  a.PCB:需真空包装,并在生产之前对其烘烤,保持温度125℃,持续24h;弓曲与扭面表面贴装PCB不超过0.75%;弓曲度=弓起高度/原始长度;扭曲度=1/2(翘起高度/对角线长度)。
  b.元器件:保证可焊性好,否则会造成焊接上锡困難或堆锡的情况;保证共面性,若IC器件共面性不好,将会导致焊接虚焊的情况;下图是关于虚焊现象的示意图:
  
  
  保证外观一致性:如果一致性较差,则会导致贴装精度低、机器拋料率增加等情况;包装一致与存储,对于不同批次的SMD,如果没有保证包装一致,就会导致反复调整贴片机程序,对于湿敏的元器件,要求真空包装存储,并在使用前对其湿敏度指示卡进行确认,对于超限的则要在125℃的温度下烘烤48h。
  3.辅料
  辅料主要包括锡膏和红胶。对于锡膏的要求:采用不含铅的锡膏,并且符合相J-STD-005所要求的等级,采用的锡膏确保后续工序能够顺利的进行,此外锡膏的存储采取低温存储,温度为1℃~7℃,应在使用前至少4小时开始自然回温到常温状态;选用红胶的原则是能供保证固化后的机械强度,并尽量减少对PCB的污染,另外,需注意红胶在低温下储存,使用前12h进行回温。
  三、生产环境
  1.车间环境
  车间温度必须控制在20~27℃,相应的湿度必须保持在45%~65%。
  储备环境
  配备干燥箱及烘烤箱,用于潮湿敏感器件及PCB烘烤;此外,还需配备冷藏柜,以便存储锡膏和贴片胶。
  防静电
  车间需配备防静电地板、胶皮、衣服、鞋帽、腕带、手套等装备,而且确保生产设备接地良好。
  印刷工位
  为保证在印刷时网钢板和PCB紧密接触,绷紧时的网钢板张力一般要求30以上,开口尺寸应当略小于PCB焊盘尺寸,表面需平坦、光滑、厚度误差在允收范围之内;此外,刮刀的参数跟刮刀长度和PCB厚度有关,压力应当适中。
  2.贴片机
  贴片机应保证PCB的定位精度,保证装夹可靠、牢固;在大批量生产时,要达到0.2mm。此外,喂料机的精度应该保证吸取位置的准确;Mark点的制作应当保证外形尺寸一致,对比度好,并保持批量一致性高,如果PCB采用圆形Mark,则直径为1.25~1.5mm为好,如果采用十字光标,则光标长度×宽度以2.25×0.4mm为宜;最后,光学识别系统的精度应该以保证机器的的外观尺寸、贴装精度及Mark的制作的精度为要求检验,其作用极为关键。
  回流设置
  回流设置包括回流曲线制作及实际操作,首先回流曲线遵循:元器件温度要在满足锡膏的回流要求下,取温度及时间的下限;对于元器件的密度高以及有PLCC,BGA等吸热量大和均热性差的器件,预热时间问温度要取上限;对于双面回流的板,需先生产元件小的一面,相同情况下,先生产元器件数量少的一面,辅面温度设定与主面温度设定要有区分;测量温度时,基板、吸热大的器件、热敏感器件均应有相应的测试点保证曲线的代表性和精确。
  下图是一张无铅的回流曲线图:
  
  
  1、预热段该区域的目的是把室温的PCB尽快加热,以达到第二个特定目标,但升温速率要控制在适当范围以内,以免影响焊接质量。通常上升速率设定为1-3℃/s。典型的升温速率为2℃/s。2、保温段保温段是指温度从120℃-150℃升至焊膏熔点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给予足够的时间使较大元件的温度赶上较小元件,并保证焊膏中的助焊剂得到充分挥发。到保温段结束,焊盘、焊料球及元件引脚上的氧化物被除去,整个电路板的温度达到平衡。3、回流段在这一区域里加热器的温度设置得最高,使组件的温度快速上升至峰值温度。在回流段其焊接峰值温度视所用焊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推荐为焊膏的溶点温度加20-40℃。对理想的温度曲线是超过焊锡熔点的“尖端区”覆盖的面积最小。
  4、冷却段应该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进行冷却,这样将有助于得到明亮的焊点并有好的外形和低的接触角度。冷却段降温速率一般为3-10℃/s,冷却至75℃即可。
  总结:通过对SMT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素进行探析,对几个要点工艺的控制,能够比较好的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从而为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文典.实用表面组装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
  [2]王文波.SMT生产实践[J].电子工艺技术.2005(5)
  [3]裴小磊.浅谈SMT工艺的控制要素.北京:铁道通信信号出版社,2009,45.
其他文献
【摘要】电力系统是一个巨维数的典型动态大系统,它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性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并含有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现代社会对电能供应的“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等各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电力系统也不断地向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力系统;系统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
摘要:抓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重点是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抓生产不忘抓安全,做到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措施落实到位、安全保障有力。  关键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现场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work managemen
摘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们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 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 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现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系统
摘要:高层建筑中的给排水管道及相关附件较多,一旦安装技术措施不到位,轻则影响建筑内部的整体美观,重则造成管网渗漏或堵塞,影响人们的正常用水及排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安装施工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已经是渗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意想不到的变化,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的方便快捷。电力作为现代社会所不能或缺的能源,它的调度甚至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发展。电力调度实现自动化运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不仅能够维持电能良好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面传输最真实的数据,让调度员能够及时的作出正确的反应。本文主要针对电力调度的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关键词:电力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也在不断增长,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是否合理必将会对住户今后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人们对排水系统的稳定性、消防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排水管道;地漏水封;存水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isin
摘要:地下室的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和合理的原则,合理的设计是前提。地下室往往作为高层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地下室的外墙刚度大,结构布置时应根据JGJ 3- 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来保证其刚度,平面上尽量保持刚度均匀,各层板包括顶板的厚度应尽可能符合设计要求,尽量能使得地下室形成一个坚固的箱体。只有在参建各方的通力合作下,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商品住房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房地产开发市场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房地产质量问题成为了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质量问题一旦出现不仅会给购买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也会给开发商带来维修的麻烦和信誉问题。因此作为开发方,一定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将质量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本文就房地产项目开发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摘要:节能环保是未来社会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潜能极大,如果能够充分的里用太阳能或者管网余压,或者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可节约建筑给排水方面所需能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建筑给排水的绝大部分新材料、新设备及新工艺都与环保密切相关,充分利用这样新技术实现给排水的环保设计是我们的责任。本文即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措施进行一番探析。  关键词:节能环保;建筑;给排水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项目管理中的安全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突出了事故及隐患整改和政策落实的重要性,提出在今后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将转移到以安全检查为本、事故隐患整改为纲管理模式,以此为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目标增添新意。  关键词: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政策落实;安全生产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ystem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