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引育比较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会宁县半干旱区,对会宁县近年来引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6081-3-3、甘春27号、陇春35号、05152-1-6-8、甘春25号等品种(系)抗逆性强,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产量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2.33%以上。综合2年试验结果,甘春27号、陇春27号、甘春25号、定西42号2年试验均表现较好,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根据品种特性可在会宁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关键词 春小麦;新品种;性状;产量;旱地;甘肃会宁
  中图分类号 S512.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23-02
  小麦是会宁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为1.32万hm2左右,其中90%以上分布在山旱地[1]。小麦的种植在当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旱作农业增产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由于农业生产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对旱地小麦的引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4]。为此,引育具有优质、抗旱、抗病、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为能更好地选出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优良小麦新品种[5-6],会宁县农技部门于2017年对新引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半干旱区的会宁县会师镇南嘴村蒲园社的旱川地,地处北纬35°38′03.1″,东经105°03′09.3″。海拔1 759 m,年均气温8.3 ℃,无霜期155 d,≥10 ℃有效活动积温2 664 ℃左右,小麦生育期内(3—7月)降雨量155.9 mm,较常年同期值192.9 mm偏少37.0 mm。试验地前茬为小麦,土壤为黄绵土,前茬作物收获后,结合秋季打耱施农家肥30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地力均匀,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系)共8个,分别为甘春27号、甘春25号、陇春27号、陇春35号、定西42号、06081-3-3、05152-1-6-8、西旱2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西旱2号作对照(CK)。3次重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小区面积11.65 m2(5.00 m×2.33 m),走道宽50 cm,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播种前2017年3月18日人工用铁锹平整土地,并用旋耕机深翻土地,结合耕翻施尿素450 kg/hm2。3月21日采用人工单角耧开行人工条播,每小区播10行,行距23.3 cm,每行按有效发芽率播种437粒,保苗密度375万株/hm2。生育期人工除草、松土3次,不进行追肥,管理上略高于当地大田。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生育期及时观察记载不同时期小麦的田间性状,调查测定有关性状指标[7],成熟期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进行考种,并按小区单收、单脱、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1可以看出,参试小麦品种(系)除06081-3-3生育期较对照西旱2号(CK)晚熟,其余品种(系)均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CK)早熟,其中甘春25号生育期最短,为94 d,较对照西旱2号(CK)早熟9 d;其次是陇春27号,生育期为95 d,较对照西旱2号(CK)早熟8 d。生育期最长的是06081-3-3,为104 d,较对照西旱2号(CK)晚熟1 d;其次是对照西旱2号(CK)品种,生育期为103 d。其余品种(系)生育期居中。
  2.2 主要植物學特性
  2.2.1 株高。由表2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系)株高变幅在71.20~88.19 cm之间,株高最高的是西旱2号(CK),为88.19 cm;其次是06081-3-3和定西42号2个品种(系),分别为83.16、81.22 cm;株高最低的是陇春27号,为71.20 cm;其次是甘春27号和甘春25号,分别为71.68、71.72 cm;其余品种株高居中。参试品种(系)株高均低于西旱2号(CK)。
  2.2.2 穗长。穗长变幅在6.72~8.81 cm之间,穗长最长的是定西42号,为8.81 cm;其次是西旱2号(CK)和陇春27号,分别为8.53 cm和8.12 cm;穗长最短的是陇春35号,为6.72 cm;其次是甘春27号和06081-3-3这2个品种(系),分别为7.13、7.23 cm;除定西42号穗长高于西旱2号(CK)外,其余品种(系)穗长均低于西旱2号(CK)。
  2.2.3 结实小穗数。单株结实小穗数变幅为11.16~13.25个,单株结实小穗数最多的是定西42号,为13.25个;其次是陇春27号和西旱2号(CK),均为12.52个;单株结实小穗数最少的是05152-1-6-8,为11.16个;其次是甘春27号和陇春35号,分别为11.18、11.21个;其余品种(系)单株结实小穗数居中。参试品种(系)单株结实小穗数除定西42号高于西旱2号(CK)外,其余品种(系)均低于西旱2号(CK)。
  2.2.4 不结实小穗数。单株不结实小穗数变幅在1.16~2.31个之间,单株不结实小穗数最多的是陇春35号,为2.31个;其次是甘春27号和06081-3-3,均为1.25个;单株不结实小穗数最少的是陇春27号,为1.16个;其次是甘春25号和西旱2号(CK),分别为1.17、1.21个;其余品种(系)单株不结实小穗数居中。参试品种(系)除甘春25号和陇春27号2个品种单株不结实小穗数低于西旱2号(CK),其余品种(系)单株不结实小穗数均高于西旱2号(CK)。
  2.2.5 穗粒数。穗粒数变幅在23.56~33.52粒之间,穗粒数最多的是定西42号,为33.52粒;其次是陇春27号和05152-1-6-8,分别为31.04、27.32粒;穗粒数最少的是甘春25号,为23.56粒;其次是陇春35号和甘春27号,分别为24.92、25.86粒,其余品种(系)穗粒数居中;穗粒数除定西42号、陇春27号和05152-1-6-8高于西旱2号(CK)外,其余品种(系)均低于对照西旱2号(CK)。   2.2.6 千粒重。参试品种(系)千粒重变幅在30.56~44.13 g之间,千粒重最高的是甘春25号,为44.13 g;其次是陇春35号和甘春27号,分别为44.02、42.90 g;千粒重最低的是定西42号,为30.56 g;其次是陇春27号和05152-1-6-8,分别为31.02、36.98 g;其余品种(系)千粒重居中。
  2.3 主要生物学特性
  2.3.1 苗期长势。从生育期田间长势可以看出,参试品种苗期长势除陇春27号和西旱2号表现中等;其他品种苗期生长势较强。
  2.3.2 抗逆性。根据田间试验观察,在自然条件下,参试品种(系)抗旱性均表现较强;对抗寒性表现强的品种(系)有甘春27号、甘春25号、陇春35号、定西42号、05152-1-6-8,其余品种(系)抗寒性表现中等;参试品种(系)对条锈病、白粉病均表现有较强的抗性。
  2.4 产量
  由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间产量存在明显差异,产量变幅为2 085.84~2 317.60 kg/hm2,参试品种均较西旱2号(CK)增产,增产幅度达到0.41%~11.11%。其中06081-3-3产量最高,为2 317.60 kg/hm2,较西旱2号(CK)增产11.11%,居参试品种第1位;其次是甘春27号和陇春35号,产量均为2 188.84 kg/hm2,较西旱2号(CK)增产4.94%,居参试品种第2位。
  经方差分析(表4),处理间的F=22.464>F0.01=4.278,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用来做进一步分析。多重比较(LSD法)结果表明,参试品种06081-3-3、甘春27号、陇春35号、05152-1-6-8的產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西旱2号(CK),增产4.53%以上;甘春25号显著高于西旱2号(CK),增产2.47%;陇春27号和定西42号分别较对照西旱2号(CK)增产0.82%和0.41%,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表3)。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017年春底墒差,苗期受冻害致使小麦前期发育缓慢。进入7月受高温影响,小麦灌浆不良,使小麦出现青干,干物质积累不足,千粒重、容重下降,产量降低。根据2年试验结果,在会宁旱地条件下,春小麦甘春27号、陇春27号、甘春25号、定西42号等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适应性强,丰产性好,可在会宁县不同生态区域示范推广种植。其他品种(系)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进一步鉴定其相关性状。
  4 参考文献
  [1] 刘宏胜,李映,牛俊义,等.7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品比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15(11):45-48.
  [2] 王自忠.旱地小麦育种的实践与体会[J].甘肃农业科技,2007(6):34-35.
  [3] 杨文雄.中国西北春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4] 杨萍,秦焕荣,李婷,等.关中东部灌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04(1):14-15
  [5] 廖先梅,王熙晴,郭永生.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31.
  [6] 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等.河南省中部地区优质小麦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54-57.
  [7] 杨文雄.甘肃小麦生产技术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 深两优571是安徽喜多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中籼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该组合参加安徽省六安市2016年水稻新品种展示和2017年水稻新品种示范的种植表现,并总结提出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深两优571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深两优571;示范表现;栽培技术;安徽六安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021-01
摘要 对甘孜州大渡河流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分析,就甘孜州内羊肚菌生长环境、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探讨羊肚菌最佳生长环境及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结果表明,大渡河沿岸各气象要素条件均适宜羊肚菌种植和生长。  关键词 羊肚菌;气候适宜性;大渡河流域;四川甘孜  中图分类号 S6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83-01  甘孜州内大渡河沿岸海拔较低,气候宜人
摘要 为实现蔬菜大棚数字化管理,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传感器采集蔬菜大棚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条件等环境信息,然后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制定蔬菜需水量,氮、磷、钾混合比例和施肥时间等管理计划。经试验,基于数字化管理施肥,2017年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3.9%、6.2%、6.6%,对比人工经验控制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
摘要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菜园成为都市新时尚。本文对都市菜园的由来、作用、需求、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以期为都市菜园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都市菜园;城市化进程;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62-01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Urban Vegetable Garden During Urb
摘要 为了解宁南县倮佫基地单元植烟土壤肥力状况,2017年在宁南县倮佫基地单元内采集160个植烟土壤进行肥力评价。结果表明,宁南倮佫基地单元植烟土壤肥力整体偏高,氮、磷、钾含量均较丰富;pH值大部分处于适宜范围内,少部分酸性土壤可通过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和土壤改良来调节;81.67%的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及丰富,可适当隔年撒施农家肥;65%的植烟土壤碱解氮含量适宜及丰富,可根据烤烟品种需肥特性适当控
摘要 为了提高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年际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8.85 d/10年。平均霾日数为35 d;最少霾日数2 d,出现在1961年;最多霾日数112 d
摘要 乌梅具有独特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可作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和水果,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乌梅高产种植是达州市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渠道。介绍了乌梅的生长习性,阐述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栽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达州市乌梅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乌梅;生长习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四川达州  中图分类号 S662.40
摘要 利用气相色谱仪装配FPD检测器,用乙腈提取金桔样品中残留的农药,用双柱DB-1、DB-17定性并检测金桔中的三唑磷和丙溴磷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三唑磷和丙溴磷在0.01~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8%、100.54%,RSD分别为2.60%、2.08%(n=9)。说明此方法可用于准确检测金桔中的三唑磷和丙溴磷2种农药残留量。  关键词 气相色谱;金桔
摘要 松花粉有“花粉之王”的美誉,不仅营养丰富、种类齐全、搭配合理,而且具有多种活性物质。通过大量查阅近期文献,本文介绍了松花粉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松花粉;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35-02  Research Progress on Active Components of Pine Pollen 
摘要 利用2001—2012年5—9月敦煌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对敦煌近12年降雨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科学预警、防洪减灾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敦煌地区降水变化特征,更科学、有效地保护敦煌历史文明遗迹。  关键词 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甘肃敦煌;2001—2012年  中图分类号 P468.0 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77-03  Analysis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