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半胱氨酸对香菇贮藏过程中内源性甲醛的转化及子实体品质的影响

来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L-半胱氨酸处理对香菇贮藏过程中内源性甲醛的转化及子实体品质的影响.方法 香菇经L-半胱氨酸浸泡后,于4℃下密封贮藏,并监测其在贮藏期间甲醛含量、硫杂脯氨酸含量、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 L-半胱氨酸处理后,香菇子实体的甲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伴随着硫杂脯氨酸的生成,且硫杂脯氨酸的生成量与甲醛的消耗量达到显著正相关;贮藏期间,L-半胱氨酸处理组可显著抑制PPO酶活性的上升、减缓子实体的褐变速度;L-半胱氨酸处理后香菇子实体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L-半胱氨酸可与香菇内源性甲醛生成硫杂脯氨酸,抑制子实体褐变和PPO活性,延缓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具备较好的甲醛清除和保鲜作用.
其他文献
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食物过敏仍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严格避免摄入致敏食品仍是过敏性疾病防治的最有效方式。因此,食品中过敏原的识别鉴定、性质分析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八大类过敏食物,从分子结构、免疫学特性等方面介绍了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现阶段用于食品中过敏原分析的常规检测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兴检测方法,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方法的优缺点。相比于植物源性过敏原,动物源性过敏原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蛋白家族的确定及空间结构解析等是未来动物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海蛇药酒中多种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
目的研制低盐酱油并对比2种低盐酱油的品质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高盐稀态一贯型发酵酿造高品质低盐酱油,测定了不同氯化钾(K组)与乙醇(乙组)低盐酱油的氨基酸态氮、总酸、食盐及呈香物质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23%盐水(CK组)相比,氯化钾与氯化钠比例为4:6、5:5和6:4(m:m)时能显著增加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乙醇和氯化钠的浓度比例分别为3:20、4:19、5:18和6:17(m:m)时会降低酱油中总酸的含量。氯化钾组(K组)和乙醇组(乙组)低盐成品酱油中的食盐含量均随替代比例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且乙组降低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