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学校为载体发展农村传统体育的探讨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西方体育从19世纪作为“强种卫国”的手段“引进”到我国以来,西方体育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体育全球化的加剧,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现代体育已成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内容和手段。面对现代体育对我国国民的意识、观念以及价值观的渗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尤其是边远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处于严重萎缩状态。以笔者所在镇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有武术团、龙狮团110个左右,参加人数达10000人左右,到2008年缩减为22个,参与人数不到1000人,平均练习时间由9个月左右缩减到2个月左右,其中有2个团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助才得以生存。目前,偏远地区农村体育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在现代体育全球化下探求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之路,是体育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结合传统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笔者以本校为例探讨以农村学校为载体发展农村民族传统体育途径,以期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
  
  一、通过学校教育发展农村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
  
  (一)农村学生是农村的未来,教育是农村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发展的未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学生离开学校后很大一部分学生将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生产、建设的主力。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的能力、形成的思想意识和养成的行为习惯等对他们回到农村后的工作能力和行为方式等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农村学校作为农村人才教育的重要基地,其教育重点除了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以外,思想意识、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这也是确保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村学生是农村的生力军,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在文化教育过程中,特别是高中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传统体育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良好的态度等,为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和贮备人才,对促进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农村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扬光大有重要的意义。
  
  (二)通过学校教育使农村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延续和发展
  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教材体系,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提供了条件。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教育的内容为农村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培养人才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过去,由于受教学大纲的限制,除了武术成为占很少的一部分教材内容外,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都被排除在教材内容之外。农村民族传统教育主要是靠农村“师父带徒弟”的传统式教育,造成人才生态非常脆弱:一方面这种培养方式的人才培养效率不高,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多;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村很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造成人才断层,这“师父带徒弟”式的传习链中断,使得农村体育的传续者和参与者骤减。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纳入教学体系,改变过去的民族体育传承方式,为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大量的人才,确保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的教学实践
  
  (一)使学生掌握将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培养积极情感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认识是行为的基础。因此,学生正确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热爱民族传统体育,培养积极的民族体育情感,是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有鉴于此,笔者从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入手,结合体育教学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起源篇(历史篇)、常识篇(如武器介绍)、特色篇等将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编撰成校本教材,并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让同学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正确的理陛认识。例如,本人对本镇较有影响力的竹园村舞鹰雄、篁竹村以脚功为主“功夫”、东桥村的功夫等的来历、演化以及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及事迹等进行梳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式教学。由于这些知识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容易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同学们形成自豪感和积极的民族体育情感。
  另一方面,为了从感性上提高认识,提高号召力,本校在每个学期安排一次至二次本地区较有影响力的武术、龙狮核心人士(俗称“功夫头”)到校园讲授或表演,提高同学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二)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教学的内容
  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单纯地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的能力,也就是说,如何将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教给学生是关键的一环。 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为民族传统体育大规模进入学校创造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本校将武术和龙狮分别作为2个选项的教学内容。每个选项以本地方的门派或类别为模块,如武术的长拳、洪拳、南拳、器械等6个模块,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进行学习,如下图。本校2006~2007年体育教学选项及其模块
  田径:跑、跳、投等5个项目模块
  体操:徒手操、技巧、杠上项目等4个模块
  篮球:入门组,提高组、优秀组3个层次
  足球:入门组,提高组、优秀组3个层次
  武术:长拳、洪拳、南拳、器械等6个模块
  龙狮:舞龙、舞狮、击鼓等3个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面临教师不能掌握技术的问题。本校通过派教师上门请教农村教练(师父)等,有时通过请他们进行辅导,弥补师资的不足问题。
  (三)在综合活动课或课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从教学实践来看,在综合活动课或课外活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较为理想的模式。为了配合武术和龙狮的选项教学,学校成立了校武术团,学生可根据兴趣加入,综合活动课或课外活动时由团部骨干带领其它同学进行学习,学校喜庆、重大节日或晚会时安排同学生参加表演。教学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既提高技术技能,又提高学习动力的效果。表1为2007年第二学期学校武术团活动。
  
  三、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学的效果
  
  对农村体育而言,面临的困境主要沿袭了几千年的链式教学体系的中断。笔者对本地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长期留守农村的18~50岁青壮年不足15.2%,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教育者出现断层现象,成为限制农村体育活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养后备民族传统人才是当务之急。从教学效果来看,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不仅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起到活跃学校的校园文化的作用,还培养了大批民族体育人才,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服务。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为民族传统体育注入了一批批新生力量。学生在校是一名学生,通过在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习,回到家乡便成为村内武术团的主要成员,部分成员还成为了村中武术团或龙狮团的骨干。本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选项的第一年,选择该项目者不足5%,三年以后该项目选者达到18.6%,成为选择人数最多的项目。目前,学校武术团、龙狮团人数200多名成员(高三学生不再参加),占学校总人数约为1/5。自2005年开始将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以来,培养民族传统体育学生达到500多人。
  (二)营造民族体育文化氛围,逐步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场”。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改变西方体育一统天下的格局,随着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中的生存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最终会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场”。目前,虽然目前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场”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三年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进学校的事实证明,这种文化氛围转正在形成,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和周围农村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场,承担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期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明显地打着时代的烙印,并折射出时代的特点。大学生身处于社会深刻变革、价值观复杂多样的时代,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文章针对广州体育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学生管理;思想教育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合格人才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职能两个作用,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价格是最有效的经济杠杆。在新的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正确地运用价格杠杆具有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期刊
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很重要的就是运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新的形势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课题。在解决新课题中经受新的考验,提高
期刊
车沿着宁河在大巴山中穿行,河对面半山腰上的古栈道忽而在脚下,忽而绕上山顶,一会儿又绕了下来,仿佛中断了,又在绝壁的河床上看到古栈道的石孔。这条古栈道一路跟随我们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