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庙祭乐歌辞的语言结构形式及其艺术风格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献记载看,汉庙祭乐章歌辞,用于外祭者主要是叔孙通所造辞章及用于原庙的“三侯之章”(即刘邦《大风歌》),汉武帝时,司马相如等数十人所造的十九章《郊祀歌》,亦间或用于庙祭;用于内祭者,主要是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十七章《房中歌》。对于以上这些用于外祭和内祭的乐章歌辞,以往的许多研究者,仅从字面上去和“楚辞”作对比,认为其语言结构形式是对“楚辞”的继承和发展。但实际上,汉高祖等人是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修养的,所谓“刘项从来不读书”。只是由于汉高祖对楚声楚调这种地域性色彩很浓的音乐文化极其喜爱,并因为他的这种喜爱,
其他文献
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从来就紧密相连,其关捩所在,是“心”。艺术与市场,既要分开来谈论,又要结合起来研究。艺术行为是一个过程,其间存在多个环节。职业艺术家深化了艺术行为,也拓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垮掉的一代到嬉皮士反体制、反主流文化传统的青年激进文化在美国演为时代大潮。它的出现在对传统社会文化产生严重冲击的同时,又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更新和
伴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转型及体制转轨,公民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外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友爱思想是推进及发展当代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文化源流。友爱是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