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资源统计复用的BSC容灾方法和系统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SC容灾是网络资源和网络安全的博弈,如何利用最少的网络资源实现最好的网络安全,产生最大的网络效益,是通信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目前针对BSC容灾的手段主要包括三种:(1)通过新建整套独立的容灾BSC和传输容灾网元作为应急资源,实现1:N的保护。这种方式占用机房空间较大,比较浪费BSC资源和传输资源,且一般硬件割接操作较多,应急效率不高,现网条件难以实现。(2)利用BSC冗余的端口做应急资源,通过硬件电路调度方式将在用的主用电路和应急的备用电路集中,将BSC容灾的主用电路和备用电路调度到一个区域,在需要应急的时候,通过人工更改跳线连接端口,实现业务的抢通。该方式需要人员到现场进行应急抢通,抢通10个基站平均耗时120分钟。(3)在第二种应急的基础上,引入2M无损伤保护倒换设备,该设备可以实现1路输入2路输出,1路输入来源于基站的数据,2路输出分别连接至主用BSC和备用BSC。当主用BSC出现问题,可以通过网管远程触发2M无损伤保护设备发生倒换,将电路从主用BSC倒换至备用BSC,实现业务抢通。该方式需要采购2M无损伤保护设备,初期投资较大,机房空间需求较多,且每次只能倒换一个2M,抢通10个基站平均耗时40分钟。该方式相比前面两种应急效率高的多,目前应用也最多,但是不能适应网络光进铜退的演进。
  以上三种容灾手段实际上只有后面两种现网使用较多,且都有一个共同点:备用的BSC端口和传输端口资源被预占了后,不能重复再利用,资源利用率不高,这对于全网BSC有限的容灾资源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由于整个BSC的容灾受资源等因素限制,现网普及的容灾策略仅针对VIP站点做了应急备用路由。当某个BSC出现故障,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手段快速将受影响的VIP站点进行抢通,但是对于大量的非VIP站点,却爱莫能助。
  综上所述,现有的容灾手段存在资源利用率低,应急抢通效率不高的问题,而对于该问题,目前尚未提出理想的解决方案。
  为顺应网络安全需要,一种基于资源统计复用的BSC容灾方法和系统出现了,它由基于资源统计复用的传输网络分别连接BTS、BSC组成,通过基于资源统计复用的传输网络,当BSC1故障的时候,可以迅速将归属BSC1的基站全部割接至备用BSC池的其他容灾端口;同理,当BSC2故障的时候,可以迅速将归属BSC2的基站全部割接至备用BSC池的其他容灾端口,实现BSC容灾的快速应急抢通。无论是BSC资源池的端口资源,还是传输网络的容灾端口资源,都是统计复用、虚拟共享的,极大的提高了容灾资源的利用率。
  一、基于资源统计复用的传输网络
  按照传统传输网络资源的特点,以往的传输网络资源都是被刚性占有,预占的传输资源没法再利用,除非删除数据释放资源。而该系统利用现有的传输网络,针对不同的BSC制作不同的脚本数据,当某个BSC出现故障的时候,导入相应的脚本数据,通过割接工具实现快速的传输调度,将业务割接至备用的BSC。
  另外,网络朝着光进铜退的方向发展,BSC光口化即将全面铺开,传输网络也必将跟随光进铜退的演进。现有的通过2M E1端口的容灾模式难以满足今后的网络发展需要,而本系统中传输网络与BSC对接可以是2M电口,也可以是光口,传输网络内部全程通过光交叉调度系统实现,完全适应网络发展。
  核心的传输网络是通过2个集中调度平面实现,调度平面可以是物理独立的,也可以是现网虚拟的。双平面互为主备,负荷分担业务。每个平面由光交叉调度系统组成,分别向下连接全网所有的汇聚环,向上连接全网所有的BSC,不同的基站归属不同的BSC,全部通过光交叉调度系统实现。以某运营商网络为例:在5个骨干机楼之间,新建了两个SDH光交叉调度环实现负载分担。这两个调度环向下分别与全网所有汇聚环用155M光口对接,向上分别与BSC容灾端口以2M和155M对接。最后针对不同的BSC分配相应的传输端口资源,制作不同的传输脚本数据。
  通过该系统,不仅提高了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同样提高了BSC资源的利用率,以前是刚性1:1的保护,现在可以做出N:M的保护,资源复用率越高,收到的效益越高。
  二、备用BSC池资源
  按照现有的容灾模式,BSC容灾需求的资源是根据容灾BSC的数量成倍增长的,越多的BSC做容灾,所需求的备用BSC资源就越大。以某运营商网络为例,按照无线给出的容灾评估报告,全网35个BSC做容灾,至少需要新建3个备用的BSC。而该系统中,每个BSC冗余的端口资源都是虚拟共享的,利用每个BSC冗余的端口资源,并将其与传输网络对接,使BSC冗余的端口与传输端口同步复用,针对不同的容灾BSC制作基站数据,根据故障情况批量下发BSC数据,因此不需要建立新的备用BSC即可完成全网的BSC容灾。
  该容灾模式不仅可以用于2G网络,实现BSC与SDH网络的容灾,而且同样适用于3G网络,实现PTN与RNC的容灾;该容灾模式不需要新增网络资源,仅利用现有网络的容灾资源,通过统计复用即可满足全网的BSC容灾,可进行复制实现高效的容灾。
其他文献
对某钢厂1#、2#、3#高炉采用高炉全干法布袋除尘系统的工艺流程、设备参数及应用实践进行了阐述。经过生产实践验证,采用全干法除尘装置运行稳定,除尘效果好,且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2012年,通信发展司将明确“一条主线”,突出“两个方向”,坚持“四项原则”,取得“五项突破”。即以“加快推动通信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加快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
滩头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古老的编辑出版形式.文章通过对滩头年画调查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探究了其兴衰历程及其原因,并试图从滩头年画的命运折射出中国濒绝民间
【摘要】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对于供电企业提高用电营销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指出了远程自动抄技术在营销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电力营销 远程自动抄表 现状  一、电力营销中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现状  将电量采集设备和软件系统搭配
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教师教学评价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内部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教师教学工作面临的
学科梯队建设与学科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学科的发展有赖于学科梯队建设,另一方面,学科发展了,也能对学科梯队建设起促进作用,而且,学科梯队建设与学
【摘要】 对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全面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需要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够真正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本文旨在对应用性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应用型 高职院校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政策引导  在培养高职教师信息化教训能力过程当中,政策应当从上而下进行引导和
随着经济、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高教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学校需要不断调整部分旧专业,增设新专业,以培养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保证新设专业
卫星通信是当前重要的通信手段之一。针对原有单路解调器的不足,本文提出利用软件无线电思想,通过FPGA构建一种多路卫星信号处理系统。论述了数字下变频(DDC)、解调、数据通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