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城市人工河流缓解热岛效应研究

来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石家庄市2016年8月31日遥感影像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开展石家庄市三环内人工河流—民心河降温效应研究.结果 表明,(1)石家庄市3环内城市热场变异指数(UTFVI)范围为-0.23 ~0.37,市区城镇建设用地分布与UTFVI高值区分布相对应,城市水体及绿地分布与UTFVI低值区分布相一致,其中,民心河全线平均地表温度为35.82℃,平均UTFVI值<0.02,在城市高温区中形成条带状“冷区”.(2)民心河全线平均降温距离为165 m,在两岸缓冲区内,平均地表温度随缓冲距离的增加先迅速上升,后基本保持不变.(3)民心河各线平均UTFVI值均≤0.05,其中,民心河东线降温效果最好,降温距离可达到210 m,降温幅度为1.59℃;第二民心河降温效果最差,降温距离为60 m,降温幅度约为0.19℃.民心河西线、南线、北线和中线降温距离分别为150、120、180和270 m,降温幅度分别为0.65、0.40、1.60和1.39℃.(4)在民心河最小降温距离(60 m)内,且绿地面积占比>50%及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占比<48%时,水体平均UTFVI值≤0,存在冷岛效应,此时民心河与绿地的综合降温作用最大.研究结果将为城市人工河流建设及沿岸景观结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合理控制陶瓷膜的制备成本,选用成本低的黄土和粉煤灰作为原料,选用羧甲基纤维素为黏结剂,采用滚压成型、常压烧结制备了陶瓷膜支撑体.研究黄土和粉煤灰的质量比和烧结温度对支撑体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黄土与粉煤灰掺杂质量比为6:4,烧结至1100℃并保温2 h时为最优制备条件,此时支撑体水通量为1832 L·m-2·h-1,抗折强度为28.3 MPa.
高温相变蓄热材料在固-液相变时有液相产生而对容器造成腐蚀.综述了高温相变蓄热材料的封装研究进展及封装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温相变蓄热材料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介绍了水口结瘤产生的原因、结瘤物的形成过程、防止水口结瘤的方法,重点综述了电场对浸入式水口结瘤的影响,包括浸入式水口荷电的基础理论和测量、浸入式水口荷电初步研究、电场条件下钢液对耐火材料润湿行为的影响、电场对熔融金属中的氧化物夹杂的影响.基于流体力学、化学等因素对耐火材料材质、结构及夹杂物颗粒传递、黏附的影响规律,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内壁复合防堵塞材料、创新浸入式水口结构、施加物理场等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使水口结瘤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适用性不强、结瘤机制研究不深入等问题仍然很突出;利用电场调控防止浸入
为提高中间包寿命,提高金属收得率,保证生产稳定性,通过改进塞棒、稳流器、中间包工作层、浸入式水口以及上水口和座砖等,将单个中间包寿命由24 h提高到60.6 h,为高效连铸创造了条件.
质量控制图作为一种被广泛证明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工具,开始逐渐被耐火材料企业所熟悉和运用.为了监测洁净钢冶炼用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氧化钙含量是否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通过对氧化钙含量的多次测定,建立均值-极差(X-R)控制图,经过分析和判断,将耐火材料的氧化钙含量稳定控制在技术指标所要求的范围之内.建立的耐火材料氧化钙含量均值-极差(X-R)控制图运用在耐火材料生产控制中起到很好的控制和预防作用.
介绍了耐火浇注料结合体系及结合方式的主要类型,详细阐述了水泥结合体系中新型水泥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非水泥结合体系中溶胶(凝胶)、水合氧化铝、镁质结合剂、磷酸盐(磷酸)、可替代水泥的其他结合剂以及新型外加剂的性能特点与应用进展.指出新型水泥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新型水泥存在成本高的问题;非水泥结合剂存在施工难的问题,但易于烘烤,适用于喷补料、预制件;新型外加剂大幅改善了耐火浇注料的施工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合耐火材料生产工艺,阐述了耐火材料生产的主要装备和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包括原料智能仓储立体库、自动配料系统、成型自动化生产线、全自动温控超高温隧道窑、生产过程的智能在线检测以及服役过程的智能在线监测等,并提出了耐火材料智能制造的发展建议.
综述了多孔莫来石陶瓷的合成原料和元素掺杂对其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多孔莫来石陶瓷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多孔莫来石陶瓷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而秭归县位于三峡库区的核心地带,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人为干扰较为严重,面临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等突出问题,亟待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动态权衡关系,探讨区域生态系统优化策略.基于此,在系统分析秭归县2005-2015年产水量、碳储量和土壤保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权衡关系的基础上,采用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方法探讨了自然增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合发展情景下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特征,提出适合秭归县发展的优化模式.结果 表明,(1) 200
应用生态工程原理,构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长-收割运输-生物矿质液-降脂胶囊-生物炭-护岸材料产业链,对崇明东滩互花米草进行资源化利用.运用能值分析法对互花米草资源化利用系统的能值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净收益为9.64E+09$,经济产投比为27.78,均高于相似的海岸生态经济系统和其他互花米草生态工程.降脂胶囊子系统在所有子系统中具有最大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经济净收益为9.28E+09$,占整个系统的96%.整个系统的净能值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