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异常与新地震异常的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f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孕震系统宏观层次上的单元体应力水平群体涨落模型,并以此作为解释异常场和震后效应、震后新异常的物理基础,以青海共和、甘肃天祝等地区为对象,给出了该模型的有关实验结果。讨论了应力场扰动力源类别及影响范围。重点研究了震后异常的分类,并讨论了各类震后异常与新地震的关系。指出继承性异常、继承性新异常(正反M、N和正弦波型)和新异常,异常群体再次出现高值及震后出现新的异常集中区等,均可作为还有新地震发生的判据和指标。
其他文献
<正> 一、前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都大大地提高了。花钱健身就是随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娱乐文化方式,也是人们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
文中概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算法,利用1986—1992年全国年度趋势会商报告的资料来训练和检验神经网络。结果表明,网络经训练后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在地震预报中有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应用的价值。最后讨论了神经网络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取值问题。
室内岩石破裂实验表明,主破裂前声发射事件在时间分布上随着应力增强存在着均匀—非均匀现象,本文据此提出了一个能够有效刻画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性的参量——地震非均匀度(GL值)。据对中国大陆1920年以来43次M_S≥7.0大震震前5年GL值时间变化扫描结果,发现除少数边界附近的大震外,所有7级大震震前1—3年,在震中一定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活动均显示出明显的非均匀状态(GL值大于1.0
综述了利用确定性和概率性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对华北北部地区2005年前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概率预测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在200年前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0.45,其中涿鹿-怀来一带地区内每个计算
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大力吸纳外国留学生与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并举。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尚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要想吸引更多的国外或境外留学
本文通过实验及机理的分析研究表明:1.测汞仪气路中硅胶管对汞的的吸附水平受其本身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吸附汞的能力下降,释放其吸附汞的速度加快。在一定的温度下,硅胶管存在一
3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界发生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论战,即先后发生了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和唯物辩证法论战。1932年5月瞿秋白接连写了4篇文章:《中国大革命史应当这
期刊
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形势分析了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意义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工作观念、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改革
通过在头颅CT片上对颅内血肿体积的体视学研究,我们认为体视学法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本文报告20例大角度(≥60△)外斜视,施行双眼外直肌同时等量后徙(多数患者采用超常量后徙)及非注视眼内直肌切除术。一次手术正位率90%。外转有轻度不足现象,但不影响其外观及向前方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