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国内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从体制与机制、学制与学历、文化与沟通以及平等与合作四个方面,剖析了目前主要影响高等旅游职业院校国际化进程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阐述了对不利因素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国际化 旅游职业教育 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朱倩倩(1969-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浙江 杭州 3112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国家旅游局资助性招标课题“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模式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52-01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向社会开放,并成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有序的组织系统,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和应用为核心的教育类型。相对于知识而言,技能在国家之间,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更容易获得普遍认定和进行广泛交流。因此,国际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浪潮,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需要发展适合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体现在教育体制与机制上
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存在于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保障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尚未建立特色的职业教育保障体制。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制不够灵活,受政府的影响较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旅游职业教育保障体制。
2.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尚未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由于历史条件、国情、文化、传统办学规模、师资结构和管理思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在办学方式、办学途径上开放力度不够,没有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也缺乏将本专业推向国际学术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许多高等院校在人事制度上基本实行的是自治、自主管理体制,这与我国的国情和管理机制不符。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还不能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
3.我国尚未建立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纷纷遇到职业资格认证的问题,从而限制了高职人才的国际化发展。体现在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中,就是毕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持有的旅游行业资格证书不能得到别国的承认。由于尚未建立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稀缺;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源供远大于求而产生浪费现象。
二、体现在学制与学历教育上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国家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作为高等教育两大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只是教育类型的差别而无层次的差别,应平行发展,而不是相互替代,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构建高职教育立交桥,即建立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层次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而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专科学历为主,学制为两到三年,缺乏一定数量的本科职业教育,更没有延续到研究生层次。
我们可以尝试把普通本科院校中的专科层次教育全部交给高职院校去承担,逐步以高职教育取代普通专科教育,使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的主要形式;另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开办高职本科专业,并把办学条件成熟的一些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但有中等层次和专科层次,还有本科层次,甚至还可向研究生层次延伸,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三、体现在项目平等与合作上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合作的不平等。发达国家由经济的强势渗透到教育资源的侵占,它们多数通过招收留学生和组织境外办学来输出教育资源,进行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充当发达国家教育输出的接受国,是跟随者和消费者。表现在国内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运行能力,不仔细核查外方的资质和办学能力,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专业低水平重复办学;还有一些职业院校受利益驱使,甚至采取先引进合作办学项目,然后再考虑其他诸多因素的做法,这正好符合个别教育资源输出院校的合作意愿,这样的合作是无法平等互利的,对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也非常不利。
2.外方通过语言和教材优势,用较少资源抢占我国的职业教育市场。国外院校在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办学时,往往运用语言的优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通过与几所院校同时合作的方式,抢占我国的职业教育市场。体现在高等旅游职业院校中,就是外方教师同时兼顾几个合作方,在全国几所院校巡回授课,大都采用一两个月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获取最大的利润。其结果是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课程和教材的内涵,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中方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少对课程和教学进行科学监管。一些高等旅游职业院校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全英文的原版教材,但是受语言、文化和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等条件的限制,缺少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课程和教学的有力监管,致使外方教师游离于监管之外。
四、体现在双方文化与沟通上
跨文化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也是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实施途径。但是,国内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跨文化教育上,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态度:第一种是全盘吸收外来文化,盲目地对待外来文化。主要表现在没有任何考核和评价过程,随意接受各类外方学校的合作意愿,这些学校中不乏滥竽充数者,在运行中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文化冲突,这种日益增长的文化差异会成为项目沟通和管理的障碍。第二种是个别院校的中方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文化差异意识,没有本着尊重异国文化与习俗的原则,特别是对一些不同的观点与行为,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合作双方在文化与思维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少沟通时所需要的换位思考,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每一所院校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均存在跨文化教育和沟通的问题,由于旅游服务行业的特点,这些问题表现在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中则更为明显。可以说,文化与沟通问题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效性和双方的满意度。因此,了解并尊重别国的文化、具有相应的沟通能力是中外合作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途径之一。因此,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恰逢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一方面,从宏观上,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已被列入我国教育发展的三个重点之一,政府逐年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国在遵循平等互利、为我所用的前提下,应注意跨文化教育和语言沟通的问题,与别国建立起经济和教育的合作关系,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和科学的教育机制。体现在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就是要在融合西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吸取精华,扬长避短,不断形成自身特点,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建立健全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总之,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只有不断探索尊重和掌握国际化办学的特点与管理机制,才能在实际运作中有的放矢,办得越来越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耿金龙,刘卫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元克.浅谈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3]杨金土.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4]高仁杰.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5(Z1).
[关键词]国际化 旅游职业教育 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朱倩倩(1969- ),女,浙江义乌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浙江 杭州 3112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度国家旅游局资助性招标课题“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模式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4-0152-01
在国际化背景下,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向社会开放,并成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有序的组织系统,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和应用为核心的教育类型。相对于知识而言,技能在国家之间,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更容易获得普遍认定和进行广泛交流。因此,国际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浪潮,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需要发展适合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体现在教育体制与机制上
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存在于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保障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尚未建立特色的职业教育保障体制。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制不够灵活,受政府的影响较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还没有建立起具有本国特色的旅游职业教育保障体制。
2.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尚未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由于历史条件、国情、文化、传统办学规模、师资结构和管理思路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在办学方式、办学途径上开放力度不够,没有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也缺乏将本专业推向国际学术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许多高等院校在人事制度上基本实行的是自治、自主管理体制,这与我国的国情和管理机制不符。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还不能与国际接轨,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
3.我国尚未建立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纷纷遇到职业资格认证的问题,从而限制了高职人才的国际化发展。体现在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中,就是毕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仅限于国内,走出国门,持有的旅游行业资格证书不能得到别国的承认。由于尚未建立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稀缺;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力资源供远大于求而产生浪费现象。
二、体现在学制与学历教育上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国家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作为高等教育两大体系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者只是教育类型的差别而无层次的差别,应平行发展,而不是相互替代,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要构建高职教育立交桥,即建立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层次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而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专科学历为主,学制为两到三年,缺乏一定数量的本科职业教育,更没有延续到研究生层次。
我们可以尝试把普通本科院校中的专科层次教育全部交给高职院校去承担,逐步以高职教育取代普通专科教育,使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的主要形式;另外,可以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开办高职本科专业,并把办学条件成熟的一些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不但有中等层次和专科层次,还有本科层次,甚至还可向研究生层次延伸,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三、体现在项目平等与合作上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合作的不平等。发达国家由经济的强势渗透到教育资源的侵占,它们多数通过招收留学生和组织境外办学来输出教育资源,进行高等教育的国际贸易;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充当发达国家教育输出的接受国,是跟随者和消费者。表现在国内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运行能力,不仔细核查外方的资质和办学能力,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专业低水平重复办学;还有一些职业院校受利益驱使,甚至采取先引进合作办学项目,然后再考虑其他诸多因素的做法,这正好符合个别教育资源输出院校的合作意愿,这样的合作是无法平等互利的,对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也非常不利。
2.外方通过语言和教材优势,用较少资源抢占我国的职业教育市场。国外院校在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办学时,往往运用语言的优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通过与几所院校同时合作的方式,抢占我国的职业教育市场。体现在高等旅游职业院校中,就是外方教师同时兼顾几个合作方,在全国几所院校巡回授课,大都采用一两个月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获取最大的利润。其结果是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课程和教材的内涵,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中方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较少对课程和教学进行科学监管。一些高等旅游职业院校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全英文的原版教材,但是受语言、文化和缺乏高素质管理人员等条件的限制,缺少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方课程和教学的有力监管,致使外方教师游离于监管之外。
四、体现在双方文化与沟通上
跨文化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也是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实施途径。但是,国内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跨文化教育上,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态度:第一种是全盘吸收外来文化,盲目地对待外来文化。主要表现在没有任何考核和评价过程,随意接受各类外方学校的合作意愿,这些学校中不乏滥竽充数者,在运行中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文化冲突,这种日益增长的文化差异会成为项目沟通和管理的障碍。第二种是个别院校的中方管理人员缺少较强的文化差异意识,没有本着尊重异国文化与习俗的原则,特别是对一些不同的观点与行为,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合作双方在文化与思维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少沟通时所需要的换位思考,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每一所院校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均存在跨文化教育和沟通的问题,由于旅游服务行业的特点,这些问题表现在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中则更为明显。可以说,文化与沟通问题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效性和双方的满意度。因此,了解并尊重别国的文化、具有相应的沟通能力是中外合作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途径之一。因此,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恰逢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一方面,从宏观上,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已被列入我国教育发展的三个重点之一,政府逐年增加公共财政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国在遵循平等互利、为我所用的前提下,应注意跨文化教育和语言沟通的问题,与别国建立起经济和教育的合作关系,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和科学的教育机制。体现在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就是要在融合西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吸取精华,扬长避短,不断形成自身特点,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建立健全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总之,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只有不断探索尊重和掌握国际化办学的特点与管理机制,才能在实际运作中有的放矢,办得越来越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耿金龙,刘卫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元克.浅谈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3]杨金土.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4]高仁杰.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0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