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要想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学习数学,让数学还原于生活。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使学生认知数学、感悟数学 、学到数学,继而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形式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游戏进行式
游戏是小学生最常用最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让小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感悟数学,在玩中形成能力,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地乐于接受数学知识。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游戏的种类有数字游戏、实物游戏和个体游戏、集体游戏等形式可以采用。例如,学习一位数除法时,让学生把24个小球平均分给8人,问学生每人得几个?分给6人,每人得几个?分给4人,每人得几个?分给3人,每人得几个?又如学习一位数乘法时,8人手里都拿3个球,可问总共有多少个球?类似这样的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发展思维,从中感悟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
二、生活料理式
学生接触最多的,应该是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在生活当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会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在教学与时间有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设计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校,你怎样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家里,你怎样合理安排起居时间?”同时还可以从另一角度设计问题:“你早上要多少时间穿衣?多少时间洗漱?多少时间吃早饭?上学途中走路要花多少时间?几点钟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又如:“下午放学回家怎样安排时间,才不影响睡眠?”类似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社会交往式
人们都离不开交往,社会交往是为人处世的必由之路。社交能力强的人号召力强,凝聚力强,办起事来也就自然会左右逢源。
在数学教学中,也可锤炼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例如,“每天节约零花钱,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老人节等节日时,都能为亲人们献上小礼物”。再如,为教师、父母,或他人每天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可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尽己所能回报社会的良好责任感。
四、购置预测式
人从认识货币和接触社会开始,就开始了购置预测。而学生从购买文具橡皮擦,到日常生活料理,到家庭建设,都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这些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类似这样一些问题:“给你10元钱,你最想买什么?为什么?”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把钱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又如:“你能用10元钱最多能买几种需要的商品?”其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作用。再如,“你家客厅有40平方米的面积,若铺地面砖,有50cmX50cm的,每块10元;有60cmX60cm的,每块15元;有80cmX80cm的,每块20元;在这3种地面砖中,选用哪种地面砖最实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财物的观念,树立节能节钱的思想意识。
总之,让数学还原于生活,可以让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游戏进行式
游戏是小学生最常用最喜欢参与的一种活动形式。让小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感悟数学,在玩中形成能力,学生就会比较有兴趣地乐于接受数学知识。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游戏的种类有数字游戏、实物游戏和个体游戏、集体游戏等形式可以采用。例如,学习一位数除法时,让学生把24个小球平均分给8人,问学生每人得几个?分给6人,每人得几个?分给4人,每人得几个?分给3人,每人得几个?又如学习一位数乘法时,8人手里都拿3个球,可问总共有多少个球?类似这样的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发展思维,从中感悟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
二、生活料理式
学生接触最多的,应该是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在生活当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会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在教学与时间有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设计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校,你怎样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在家里,你怎样合理安排起居时间?”同时还可以从另一角度设计问题:“你早上要多少时间穿衣?多少时间洗漱?多少时间吃早饭?上学途中走路要花多少时间?几点钟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又如:“下午放学回家怎样安排时间,才不影响睡眠?”类似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社会交往式
人们都离不开交往,社会交往是为人处世的必由之路。社交能力强的人号召力强,凝聚力强,办起事来也就自然会左右逢源。
在数学教学中,也可锤炼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例如,“每天节约零花钱,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老人节等节日时,都能为亲人们献上小礼物”。再如,为教师、父母,或他人每天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可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尽己所能回报社会的良好责任感。
四、购置预测式
人从认识货币和接触社会开始,就开始了购置预测。而学生从购买文具橡皮擦,到日常生活料理,到家庭建设,都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这些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类似这样一些问题:“给你10元钱,你最想买什么?为什么?”其目的是要求学生把钱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又如:“你能用10元钱最多能买几种需要的商品?”其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作用。再如,“你家客厅有40平方米的面积,若铺地面砖,有50cmX50cm的,每块10元;有60cmX60cm的,每块15元;有80cmX80cm的,每块20元;在这3种地面砖中,选用哪种地面砖最实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财物的观念,树立节能节钱的思想意识。
总之,让数学还原于生活,可以让学生把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