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麓服务区建筑热环境及被动式技术改善研究

来源 :建筑节能(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秦岭南麓服务区建筑热环境问题,通过调研走访秦岭南麓所有服务区,经过各方面对比,最终以秦岭南麓的秦岭服务区为研究对象,对服务区中休息区的室内温湿度、风速和黑球温度进行24 h实测,结果分析表明:秦岭南麓服务区存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湿度较大、自然通风较差、温差较大等问题.通过相应参考文献提出针对秦岭服务区适宜的被动式技术设计策略,并通过Ecotect软件对秦岭南麓地区进行风玫瑰图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不同工况进行正交排列组合,再以DesignBuilding软件对5组最优的工况进行模拟,最终选取能耗最低的工况为最优改善技术,以期为寒冷地区山区服务区设计建造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器件内部的结构、特性和缺陷,使用超声扫描检测方法对器件进行检测.这种无损检测手段中多种的图像处理方法和不同的处理工具,可以使检测结果更精确,未来会有更广泛的用途.
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技术不但能够赋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不确定、不稳定等诸多挑战.首先,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影响;随后,针对技术、军事与政治三个领域,提出了我国网络空间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重点关注方向;最后,从顶层设计、主体职责、人才培养、话语权等四个视角,提出了推进我国网络空间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几点举措.
以2Ti/xSi/3TiC(x=1.6,1.8,2.0,2.4,3.0)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高纯Ti3 SiC2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Ti3 SiC2的反应过程和Si的作用机理,利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对制备样品的微区成分和化学元素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Si适度过量(1.6≤x≤2.4)时,有助于Ti3 SiC2合成反应的进行,同时S
文中重点围绕如何将军事任务空间中的知识表达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态这一目标展开,旨在充分运用高阶的知识表示等知识工程理论与方法,梳理其概念内涵首先分析了军事任务的特点,并依据该特点梳理出军事领域适用的知识表达方式,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验证表达方式的适用性;最后,通过挖掘提炼技术方法,为军事人员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军事任务执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带外抑制性能的小型SRR-DGS(Split-Ring Resonator-Defect Ground Structure)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阶梯阻抗折叠型开口环谐振器,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利用缺陷地结构在滤波器的带外增加了一个可调谐的传输零点,进一步提高了滤波器的高频带外抑制能力.基于以上思路,设计了一款尺寸为42 mm×20 mm的微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的通带中心频率为2.45 GHz,插入损耗小于1.50 dB,通带内回波损耗大于10 dB,传输零点的频率分别为2.58 GHz与
为了满足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型化和多功能天线的需求,设计了一款多模可重构陷波超宽带天线.通过在天线50Ω微带馈线两侧引入长度分别为8.35 mm和10.75 mm的L型开路枝节,在5.2~5.9 GHz和6.8~7.8 GHz频段内产生了陷波.在天线3.1~11 GHz的超宽带频段内有效地抑制了WLAN频段和X波段的干扰.在耦合线和L型开路枝节之间加入四个配置了直流偏置网络的PIN二极管,天线可在超宽带、单陷波和双陷波状态之间转换.仿真和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天线在工作频带内具有良好的增益和辐射特性,
相变材料以物理变化途径储存和释放热能,相对于化学类蓄热材料有着相变潜热高、性能稳定、环保节约等优势.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手段,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以文献计量分析法为理论支撑,对相变材料相关检索文献进行热度趋势、领域分布、关键词因子分析等研究,国内有关相变材料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至今整体处于向上发展趋势;相变材料的研究主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种类及封装技术研究、温度控制和节能等方面的应用、性能改进方法的研究;纳米复合相变材料研究是目前较为热门的突破方向,未来研究仍将集中于新型相变材料的研究及
“十三五”以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节能减排的决策部署,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全省城乡建设,稳步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发展.特别是在2019年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23号)的形式颁布《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这极大地促进了绿色建筑高质量健康发展,对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山东省“十三五”绿色建筑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大量山东省绿色建筑发展的统计数据和工程实践,结合绿色建筑发展特点和科学技术水平,探讨山东省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多通道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具有体量巨大、内含高大中庭、出入口众多且难以长时间封闭的特点,同时建筑内部不同空间使用需求复杂,包括需要大量局部排风的各种餐饮店、卫生间等,如典型的机场航站楼、高铁车站、大型商业综合体等.这类建筑室内发热量较大,自由热较多,理应实现“近零能耗采暖”,但由于室内外通道多、建筑内部垂直方向通过高大中庭连通,导致冬季大量冷风从外门和各种围护结构的缝隙渗入,一方面降低室内环境舒适度,一方面导致了采暖能耗上升.控制围护结构无组织渗风是这类多通道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冬季节能以及逐步实现“近零能耗采暖
依托自然环境,提倡建筑与在地场所的强链接,通过建筑本体空间和构件细节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能量交换和营造舒适性室内环境的目的,是传统建筑节能的设计总体性思路和师法自然的传统智慧.自然通风是一种普遍性的室内外能量交互方式,从建筑创作实践角度出发,结合室内使用空间和功能,以导风墙、降温水系、层间土建风井和屋顶通风塔等相关要素建构室内自然通风的剖面构件系统原型.并经过测试表明,剖面构件系统的联合作用比单独通风塔通风效果有显著性的提高,从而实证了原型的有效性.基于不同的场所和自然条件,从建筑本体设计出发的剖面构件系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