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的神话逆袭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es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4日,演员、主持人大鹏带着《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一书来济南泉城路新华书店签售。其主演的《屌丝男士》已经播完第三季,第四季在审核当中,即将问世。“屌丝”的背后是一片网络剧的森林正在成长,从非主流到主流化,伴随微电影的问世,以“小”著称的网络剧开始了逆袭之路。
  “屌丝”的春天:向高帅富摇旗呐喊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9-12月四个月内就有至少30部网播剧先后上线,2013年这个趋势有增无减,其中将近一半以上网剧由视频网站出品。不过最火的依然是那几个老牌剧。
  《屌丝男士》是搜狐视频自制节目《大鹏嘚吧嘚》之外的第二个为大鹏量身打造的衍生品牌,是独立于《大鹏嘚吧嘚》的迷你网络剧。第一季点击量超过1.9亿,排行榜上连续数周盘踞前三。
  该剧构想源于德国的“屌丝女士”系列短剧,在经过有特色的中国化之后,犀利地表现了当前无所不在的“屌丝现象”。大鹏联合众星夸张无厘头的搞笑演绎,将喜剧“俯视”的审美心态无限放大,以娱众娱己,并让这个带有“强烈国人屌丝色彩的”网络短剧,在互联网上演了逆袭之战。
  “屌丝”的逆袭不是偶然事件。从剧集形势来看,《屌丝男士》有别于传统情景剧,而是一部“具有鲜明网络特点,舞台感十足,整体没有剧情衔接,固定演员演绎变换角色的笑话集。”剧集内容以各种短小精悍的笑料贯穿而成,彼此甚少关联,类似早年《憨豆先生》的笑点模式。碎片化的处理非常适合快餐时代下网民的观看习惯,极易触动分享欲望,引发“裂变式”传播。
  “《屌丝男士》能够吸引这么多点击量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抓住了观众的观影心态。看电视剧和网络剧的一个区别就在于观众对不同媒介的期待是不同的。”搜狐视频内容运营中心总编辑尚娜说,“看电视的时候是向后仰在沙发上,而看电脑的时候身体向前倾,很容易忽略一些内容,这时片段式的剧集更容易抓人。”
  早几年就有网络媒体开始试水网络剧:凤凰网有《Y.E.A.H.》,土豆网推出《欢迎爱光临》,搜狐视频也曾经制作《钱多多嫁人记》,其中不乏大导演名演员加入,但因未摆脱传统剧集模式而鲜为人知。
  和大鹏屌丝式的歪嘴斜眼不同,由天娱打造的青春题材网络剧《成人记》采用俊男靓女搭配,以充满噱头的青春话题为题材,成功收罗庞大的青春观众群。该剧于2012年11月30日首播,2013年1月2日收官,在1个月的时间内播了10集,单集平均播放数上千万,共收获超过1亿5千万的播放量。
  在此之后,天娱继续进攻微影视行业,将“成人记”拓展为系列品牌,分为同名微剧《成人记》与微电影《暴走》,并与优酷合作出品了“勇敢爱”系列微电影。
  作为天娱首部网络剧,剧方的打造目标有:小清新版《美国派》,中国式性喜剧,关注九零后的第一次这个主题。将性主题以喜剧形式不避讳地表现出来,确实承袭了美国式的大胆开放,况且有网络这样一个“和谐”的平台,可以尽情挥洒青春的荷尔蒙。
  事实上,无论号称“网络第一剧”的《嘻哈四重奏》,还是欲望都市范的《泡芙小姐》,抑或是品牌与剧情相合的《传说中的VQ》,他们都像一个个“小屌丝”,挥洒着自己那点不着调或小矫情;而传统电视剧就像一个“高帅富”:包装精美,人气火爆。但谁知道,哪一天屌丝会逆袭,摇身变成高富帅?
  中国式免费午餐:
  互联网时代的野蛮生长
  近日,一部《灵魂摆渡》风靡网络,点击量已突破2.5亿。无独有偶,久未露面的陈冠希与香港惊悚片导演彭发联手拎出《灵探档案》登上网页,首集就轻松突破3000万点击。
  2014年被普遍认为网络自制剧元年。业内人士也声称,今后的网络剧将会朝着“大明星、大导演、大制作”的“大片时代”发展。《探灵档案》中彭发加陈冠希的阵容组合,完全可以媲美一部院线影片,《屌丝男士》第三季中也拉来了吴秀波、汤唯等一线影视明星客串。
  事实上,自制剧不止流窜网络,并已开始反攻荧屏了。优酷土豆携手高晓松制作的《晓说》系列被浙江卫视购买版权,爱奇艺联手河南卫视打造的《汉字英雄》今年已经上星播出了第二季。而《万万没想到》的贺岁片《万万没想到之小兵过年》也登陆了湖南卫视平台。
  去年,美国视频网站Netflix(奈飞)的自制剧《纸牌屋》就已经撬开美剧产业的后门,对传统电视剧展开猛攻。而中国的自制剧能否完成这样的逆袭呢?
  据统计,目前国内网络自制剧的成本仅为同类型电视剧的1/3;题材也较为圈禁,以喜剧、情景剧为主。在盈利方面,过去几年,网站基本通过贴片广告等方式来回收成本,现在的问题是,视频网站仍以购剧为主,网络自制剧的回报相比购剧的支出只是杯水车薪。专家说,现阶段的网络自制剧尚不足以帮助视频网站实现整体盈利。
  而在国外,譬如《纸牌屋》,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是付费点播,而习惯吃“免费午餐”的中国观众,尚需时日去培养这一习惯。
  微时代的微电影:
  大制作的微小表达
  网络剧的一大源头是微电影。
  “微革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以无孔不入的姿态,在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润物细无声”。
  微电影作为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摆脱了票房压力和院线局限,脱离了广告时段局限,拥有巨大的市场力量。2014年,全国微电影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
  微电影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字,虽然业内目前对这种新的电影形式定义十分模糊,也出现了多种说法,但是大致趋向于这样的定义:一是微时放映,区别于传统电影动辄一个多小时的长度,微电影短则几分钟,长则二三十分钟;二是微制作,微电影的“微容量”决定了它不必像传统电影那样耗时耗力,投资少,准入门槛低,参与者不乏草根一族;三是微平台播出,区别于传统电影的影院模式,微电影大多在网络、手机等多媒体移动视频平台播放,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远远大于普通电影。
  说到中国微电影的肇始,还要回到2006年。这一年出现了两个名字:胡戈、“筷子兄弟”。胡戈的一个馒头不仅引发了“血案”,也引发了人们对微电影的初始,之后“筷子兄弟”的《男艺妓回忆录》、《祝福你,亲爱的》都创造了疯狂的点击率。真正让“筷子兄弟”成名的是 2010年初,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一支《老男孩》让兄弟俩成为全国的追忆往昔的泪奔对象。
  近四年的发展过程中,微电影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微电影仍保持最初的风貌,重在“说出你想说的故事”。例如姜文的10分钟电影《看球记》,通过“看球”这一简单行为来表现一对父子的朴素感情,作品制作精良,内容感人。还有时长4分钟的微电影作品《温情的牛奶》,讲述一个送奶工在送奶途中帮助一个小女孩的温馨故事,为草根创作者和普通演员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另一部分的微电影则转向表达“微播出平台”,把微电影做成了电影式的广告,利用网络视频的高点击率赚取观众眼球,进而实现广告收益。譬如吴彦祖的《一触即发》将商业和微电影进行巧妙结合,被媒体和业内人士称为“不是广告的广告”。微电影《闺蜜》则由演员李冰冰讲述自己的“闺蜜”的故事,通过相同主题为其主演的电影新作《雪花秘扇》造势,也在网络上引起了收视热潮。
  跟传统电影相比,微电影门槛低,制作简单,导演水平良莠不齐,以及广告的植入,让它的审美需求成为议论焦点。但也正是因为微电影的小巧精悍,自由灵活吸引名人式“微”——我们看到许鞍华的《我的路》、蔡明亮的《行者》、金泰勇的《你何止美丽》、顾长卫的《龙头》都是小故事精制作。
  浓缩不一定是精华,只要精雕细琢,微电影也能成为大制作。
其他文献
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罗伯特·莱德菲尔德博士和美国食药监局(FDA)执行局长内德·夏普莱斯博士于2019年8月30日联合发表了一份声明,提醒美国民众警惕电子烟。  声明称,截止到8月27日,全美国一共报告了215例因使用电子烟而入院的肺病病例,其中至少有一人死亡。按照这些病人的自述,他们大都是在吸食了电子烟后出现呼吸困难和胸口痛等症状,显示肺部出了问题。他们当中的部分人还出现了中度腹泻和呕吐等
期刊
学位
近年来,在药物缓释材料及载药材料研究领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理论及应用方面都成为研究热点。例如2-乙烯基吡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及pH敏感性,苯乙烯是常用的疏水性高分子骨
学位
2013年11月,第三届交互设计国际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以临界点为主题,全力打造了一个全球视野下的设计教育和产业互动平台,演讲嘉宾们分享了在交互设计教育和产业领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