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己or求人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ong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现实生活遇事到底是求人还是求己呢?
  求,未必是低声下气,卑躬屈膝。一个“求”字,有渴望之情,追逐之意,意味着对想得到的事物、想达到的目标动了真格。
  求,是一种态度,可以是请求、求助、求救,也可以是协作、合作。求,只是过程或方法,不是最终的目的或归宿。
  一个人走路,如老牛拉车,走不快也走不久;而坐上别人制造的航天飞机,却能日行万里。
  一个人的存在无足轻重,好比一块单独的木板派不了什么用场,只有若干块木板组装起来,才能成为盛物的器具、载人的桌椅板凳等派上用场。
  一個人的力量单薄有限,如一根筷子能轻易被折断,十个人、百个人、成千上万的人力量加起来,便能成擎天巨柱。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博客、沃客、调客、换客、拼客、维客……客似云来;航天技术、高端物理、纳米技术、人工智能……风起云涌;音乐、美术、文学、戏剧、易学……门门博大精深。你我凡人没有齐天大圣的千百化身之能,长生不老之术,数十年人生的光阴,我们个体的所知所学,与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因而,你懂的,我未必懂;我会的,你也未必明白。孔子早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何一个个体,总有遇到自己无法解决当前困境的时候,总有一个人走不动路的时候,那么,在我们无法以个体的力量继续前进时,请有车的带我们一程或给自己找个伴,继续往前赶路,有什么不好呢?
  求己,是自立自强,自给自足,固然无错。求人,却是为了走得更长更远,走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更丰盈的人生。
  (编辑 仕居)
其他文献
植树鸟从一棵甜叶柳树上折下一段树枝,然后把它插进土里,便吃起叶子来。   树上的金丝猴见了,笑道:“我说植树鸟,你在树上直接吃叶子就行了,干吗还要费那么大的劲,把甜柳枝插进土里?”   “虽然把甜柳枝插进土里费些劲,但我吃完叶子,甜柳枝遇到雨水就会成活,这样树林里就会又多了一棵甜柳树啊!”   “你可真逗,难道这偌大的树林里还愁没有你吃的吗?”金丝猴笑道。   “我想,树林里的树多了,对我
扳扳指头,端午节就在前头了。父亲怎样了?他还好吗?心里惦记着,终于拨通了那个念了千百遍的号码。电话通了,是父亲的声音。“中儿,是你吗?有事吗?”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沙哑的声音。“爸,你嗓子怎么了,是不是又抽煙了?怎么还抽?”我连珠炮似的问。“抽烟,没抽啊,就是昨天有些着凉。”话筒里传来父亲急促的咳嗽,一声声拍在耳边,刺在心头。“爸,你怎么样啊?”“没事,就是一口气上不来。端午节回不回家,你妈裹了粽子,
那年夏天,连降七天暴雨,村头一条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水位暴涨,一夜之间十几米宽的河面漫延成一片汪洋。  雨住了。几天一,水位渐退。人们发现河道改了,河水一分为二,中间形成一座孤岛。岛上几万棵水桶粗细的树木不见了,裸露的土 上满目疮痍。  “桑田沧海”,洪水的威力之大,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河岸上,村人议论纷纷。渐渐地,人们谈论的话题,由感叹洪水无情,转移到岛上那些散落着的物品。  “现在过去肯定能
先讲一个关于毛驴的寓言。  有个叫布里丹的法国哲学家养了一头毛驴。一天,毛驴站在两堆一模一样的干草之间犯了难,犹豫了很久也不知要吃哪一堆,最后无所适从地活活饿死了。这就是著名的“布里丹毛驴效应”。  你肯定不信有这么蠢的毛驴,我也不信。两堆干草摆在面前,先捡一堆吃饱再说,管它一样不一样。但我信“布里丹毛驴效应”,因为在生活中这种效应比较普遍。  如果一个女人到超市买香皂,如果货架上只有一个品牌,那
开车的人,难免有爱车被刮被碰的情况,汽车维修市场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大的汽车维修企业综合性强,什么都能修,但是价格不菲,而且时间长,这让很多人非常苦恼。家住杭州的兰建军就碰到过这种情况。  一天,兰建军开朋友的车去办事,无意间碰到马路边的栏杆,车上立刻出现几道划痕,兰建军于是就去修理厂修理,修理厂的人说是需要三五天的时间,急着将车还给朋友的兰建军着急起来,于是就跟老板说,你们按我说的话去做,先将油漆
三个人在冬天里欣赏太阳。  第一个人埋怨道:“冬天太冷了,冬天太讨厌了。”  第二个人现实道:“是呀,冬天确实太冷了,然而这冬天的太阳还是很可爱的,我们还是不要一味埋怨,还是安于现状吧。”  第三个人幻想道:“如果能够将夏天多余的光热,放到冬天里来,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一年四季该有多么美好呀。”  多年以后,第一个人成了一个四处漂泊的乞丐,第二个人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者,第三個人成了一个成就杰出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