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i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人的发展理论和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德主刑辅思想为理论来源,以“新时代”依法治国需求为实践来源,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法治人才为目标,以三全育人和实践育人为途径和方法,呈现出人民性、人本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对我国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法学院系要找准定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法学教师要率先垂范,不断提升执教本领;法科学子要坚定信念,争当卓越法治人才.
其他文献
谢朓集的制作跨越抄本和印本两个时代,考察有雕印本之前的制作史关系着典籍编撰机制和成书层次的界定.因之提出“早期制作”的概念,以与印本时代制作的版本系谱区别开来.印本时代的谢朓集系谱,呈现为五卷本诗集和诗文合编本两条脉络.楼炤本是有明确记载的印本谢朓集之始,又经洪伋以重刻的技术行为稳定文本.制作者洪伋的关键角色,也体现出物质基础、个人修养、技术认知和文化环境相互交织作用的书籍史图景.特别是挖掘“书版”在典籍制作史中的模式化文本作用,体现物质性研究的趋向.后印本时代的谢朓集系谱,文本更多表现为由辑编者、校订者
散卷是晚清书院考课的主要方式,对于考生而言,其便利在于可以查阅资料,从而以考促学、以学助考.考生写作课卷的体验五味杂陈,平庸、琐屑和疲惫之感尤为突出.师友间观摩、修改课卷较为普遍,合作、托名写卷也时有发生,写课卷往往不是纯粹的个体写作.山长批改课卷与考生应课相似,偶有欣喜,而更多的是应付式的批量劳作,请人代劳由是日益普遍.激情不足而又孜孜矻矻地写卷和阅卷,主要驱动力在于经济收益.著名书院的课卷编刊成集,成为备考读物.接题、查书、写卷、观摩、批改、阅读的整套流程,呈现出晚清书院考课的开放性、实利性和重复性,
雨花英烈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高度凝练,是党战胜敌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正当其时.这些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既能促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能帮助大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优良传统.本文以雨花英烈精神课程为例,深入研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总结雨花英烈精神课程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常州词派”缺乏真正的创作领袖、独特的理论主张和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等基本要素,原本是一个散漫的地域词人群体,并非具有实质内涵的词学流派.“常州词派”是近代词学史中人为发明的一个概念,是词史建构历程中诸多要素合力形成的,蕴含着新、旧两代词人有关词坛复兴和词学变革的不同理路.其中谭献等传统词家是因其背负着改革词风、复兴词坛、建立词统的的词学使命,龙榆生等新辈学人则是绵延词灯、建构词史,将传统词学系统化、学科化的现实考量.
王者辅(1695-1782),字近颜,安徽天长县人,晚年寄籍南京.他是清代雍乾时期一位个性鲜明、政绩颇著的官员,官至直隶宣化府知府,与“筹台宗匠”蓝鼎元、乾隆重臣陈宏谋、著名学者桑调元等交往较密,袁枚之诗话、俞正燮的笔记亦载其名.其仕宦生涯大半在粤东地区,在任时主持修建的工程,有许多在今天已成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东山书院(在今梅州市东山中学校内).东山中学特设“王者辅展室”,并邀请安徽天长县学者王捷梅等编写《一代名宦王者辅》①,出版面世.该书以及梅州学者刘奕宏所撰文章《还原真实的王者辅》②等,在呈现王
期刊
“妙”与“徼”是解读《老子》首章的关键概念.《老子》中出现四次的“妙”,均应根据北大简本与帛书本解作“眇”,意为精微渺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通,深不可识”,体现的就是《老子》所反复强调的“谦退”“隐匿”精神.“徼”则应视为“要”的通假,在第一章与第二十七章中都用为与“眇”对立的概念,可解释为贪求.“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要”,是将“眇”与“要”视作“无欲”与“有欲”两种状态下的终极追求.至于“众眇”,即“大小”“多少”,“众眇之门”可理解为“多”与“少”的对立统一规律.
中国民族史研究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借鉴历史经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70年来中国民族史从组建教学和研究部门,开设课程,后设置硕士、博士点,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形成了层级梯队,学科体系得到确立和发展.在研究指归和方法上,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重视整理和利用包括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在内的资料,将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注重与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借鉴,使学术体系的构建不断完善.同时重视借鉴功能,提供历史镜鉴和决策依据,加强了学科的话语权.在新时代,应继
坚持隐性教育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规范大学生思想、心理与行为的关键方法.坚持隐性教育,高校应当完善隐性教育制度体系,专业课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品格塑造,推动“隐性思政教育+互联网”模式新发展.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程凝结了众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在诸多文化艺术当中,古诗词作为至关重要的部分而存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高校学科建制进行分析后指出,古典诗词与政治思想教育在教学目的等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尽管这二者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是他们展现出来的思想教育目的都存在异曲同工之妙.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将古典诗词引入其中不仅能够保障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而且对于大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这一方式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魅力,对于文化自信的强化意义
推进旅游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提升旅游行业治理能力,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少有关于旅游行业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旅游行业治理能力缺乏必要的评价工具,使旅游行业治理能力研究陷入定性分析盲区.基于此,论题在借鉴国内外治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旅游行业治理能力为一级指标,以行政治理能力、协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为二级指标,构建了一套包含25个三级指标的旅游行业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期有益于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治理能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