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和病原学分析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诊科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

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首诊的血流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脓毒性休克分为脓毒性休克组和非脓毒性休克组,两组间炎症标志物的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28 d病死率和年龄分布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分析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情况与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

共纳入血流感染患者371例,其中年龄≥65岁者302例(81.4%);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分别是泌尿系统114例(30.7%),呼吸系统93例(25.1%),消化系统69例(18.6%);28 d死亡50例(13.5%),脓毒性休克组病死24例(27.9%),非脓毒性休克组病死26例(9.1%)(χ2=20.0,P<0.01)。与非脓毒性休克组比较,脓毒性休克组就诊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显著升高[(23.19(6.23,35.0)vs 4.5(1.50,17.92),Z=4.46, P<0.01],入院第3天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维持高水平[WBC:13.00(8.34,20.65)vs 8.7(6.05,12.60),hsCRP:107.00(63.6,172.5)vs 68.10(37.90,120.0),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71例患者分离细菌共379株,其中混合感染8株。革兰阳性菌153株(40.4%),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包括链球菌属76株(20.1%)和葡萄球菌属60株(15.8%),其中耐青霉素链球菌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11株;革兰阴性菌226株(59.6%),其中大肠埃希菌138株(36.4%),肺炎克雷伯菌60株(15.8%)。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72株(52.2%),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 2株(1.4%);肺炎克雷伯菌ESBLs 6株(10.0%),CRE 3株(5.0%)。

结论

社区来源的老年患者是本院急诊科血流感染的高危人群,并发脓毒性休克病死率显著升高。链球菌属对青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葡萄球菌属MRSA检出率高。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敌草快(diquat, DQ)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点。方法取42只Wistar雄性大鼠,通过一次性灌胃染毒给予大鼠DQ 115.5 mg/kg(每100 mg体质量给予DQ溶液体积1 mL),其中24只大鼠用于毒代动力学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每只在4个时间点采血,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5 min、10 min、25 min、40 min、1 h、2.5 h、5 h
目的筛选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相关性ICU重回预测因素,构建适合临床评估的呼吸相关性ICU重回预测模型并构建列线图。方法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所有普胸外科及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首次入住ICU的患者,基于《成人呼吸相关性ICU重回风险评估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在患者转出ICU时收集包括意识水平、有效咳嗽、咽反射等18个变量资料,并前瞻性观察患者在同一住院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患者不同时间点各脏器的标志物水平,分析各脏器受损的发生率和先后顺序。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急性PQ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中毒后第1、3、5、7天的胰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血气分析等指标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主要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出现损伤的时间、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