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探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全面开展文物的安全防护工作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立足于此,文章结合高安元青花博物馆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深入探究博物館文物防护工作的重点环节,以期为博物馆服务与工作整体品质的提升带来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安全
  0 引言
  高安元青花博物馆馆藏元代青花瓷器数量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安元青花博物馆为历史类综合性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市各类文物的保护、征集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及文物科研活动。馆藏文物丰富,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62件,二级文物107件,三级文物2057件。高安元青花博物馆以1980年发现的高安元代窖藏文物闻名海内外,该窖藏共出土瓷器239件,包含国内元代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河南钧窑、河北磁州窑4个窑口的器物。因为高安元青花博物馆所藏文物的特殊性,增强馆内文物安全防护工作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全面解析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开展的核心价值与因素,并进一步结合高安元青花博物馆日常文物安全防护工作,全面深入探究博物馆文物的安全防护工作。
  1 文物安全工作开展对博物馆的核心价值解析
  1.1 文物安全工作是全新时期下博物馆的重点工作
  文物是社会历史发展遗留下的珍贵财富,其具有突出的科研价值,同时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的特征,文物安全防护工作成为当下博物馆的核心任务。在深入开展文物安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落实合理防护、科学运用与增进管控的基础准则,保障文物安全管控机制的全面执行,明晰相关工作职责,切实有效推动文物安全防护工作的标准化开展,全面规避馆藏文物受损情况的发生。
  1.2 文物安全工作深入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需求
  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竞争不再简单的是军事与经济实力的比拼,文化领域的竞争也尤为关键。很多在国际上有较大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往往占据着文化产业竞争的核心权。为了更好传播与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展现出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国政府也全面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开展。有效做好文物的安全防护工作,降低文物损坏概率,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文化遗产的防护,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与竞争力。并且,文物是历史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展现,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可以让民众始终铭记历史,也让国家在文化竞争中始终占据有利的位置。
  1.3 文物安全工作有利于博物馆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
  深入开展文物安全防护工作也较为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博物馆形象,吸引观众参观。博物馆可以有效依托文物进行纪念品开发,全面弘扬与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从而为博物馆带来较多的社会收益,塑造博物馆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促进博物馆可以在新时代更好发展。
  1.4 文物安全工作可以深入契合民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博物馆不仅仅具有对文物进行防护与日常管控的基本职责,其同时也担负着全面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使命。对于博物馆而言,有效组织文物的展览活动是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举措,并且也可以充分地契合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进文物的安全防护工作,探究历史文化,从而全面强化对馆藏文化的有效开发以及运用,让更多的民众深入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并且,当民众的物质生活需求逐步被满足之后,其也将关注点更多放在了精神层面的享受上,这也让更多民众自发地走入博物馆。在如此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下,有效开展博物馆中的文物安全防护工作,可以为广大民众规范化地进行文物参观与鉴赏带来有效的保障。
  2 博物馆陶瓷类文物安全防护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内部因素
  在高安元青花博物馆日常工作中,保存陶瓷类文物的整体目标之一是保障其完整度,同时也需要切实保障其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陶瓷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历多道工序,虽然陶瓷器成品的质地较为坚硬,但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外部作用力的破坏,很容易出现破裂。倘若博物馆所处区域出现地震等情况,则会对博物馆内陶瓷类文物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这无疑会给博物馆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与文化损失。
  2.2 外部因素
  因为陶瓷类文物对所处环境的温度要求不高,所以博物馆工作人员时常会存在对陶瓷类文物环境要求的错误认知,在开展陶瓷类文物安全防护过程中,对其所处外部环境的关注度较为有限。而实际上,虽然陶瓷类文物在短时间内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影响后往往不会即刻发生明显变化,比如灰尘便是较为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之一,但是当灰尘积累到一定的体量之后,陶瓷便会产生质的改变,此种改变会让陶瓷产生较为显著的损坏状况。另外,釉彩瓷器通常都是低温煅烧上色的,彩与釉融合的紧密度较为有限,因此长时间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剥落。
  3 博物馆陶瓷类文物安全防护工作要点
  3.1 全面秉持防护准则,加强藏品的规范归类
  陶瓷类文物在初期入馆阶段,分散管理情况较为严重,在后期的工作开展中会对陶瓷类文物进行更为集中化的管理,依据时代、窑口、来源等进行妥善的分类。在排序归类的过程中,需要切实突出本地化特征,对相同文物进行集中放置,其余陶瓷类文物依据年代进行放置,相同时期的陶瓷文物则需要依据具体的器形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通过规范归类让馆藏特征更为突出,也方便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利用。
  3.2 依据全新的分类重新设计制作柜架
  博物馆内文物柜架改造,不仅要从文物的安全防护角度考虑,还要切实考虑文物调用过程中的便利性。博物馆中陶瓷类文物库房的柜架可使用金属材质制作,特殊的器形需要提前测量好文物的尺寸规格,做成各个面可以拆卸的囊匣,同时在边角区域配备方便提取的提手。
  博物馆在放置体积较小的物件时,需要在馆藏区域设置专属的隔断,比如将其放置在抽屉之中。不过,将文物固定在抽屉中也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首先,一个抽屉中肯定会存储较多的文物,在抽拉抽屉的过程中,倘若文物没有有效固定,则可能会出现碰撞的情况;其次,陶瓷类文物最为惧怕的便是受到外力的影响,抽屉时常地进行抽动,倘若抽屉发生故障问题,没有第一时间进行修复,则肯定会造成陶瓷类文物损伤。所以,要积极运用囊匣进行陶瓷类文物的放置,如此才可以有效避免陶瓷类藏品受外部因素影响出现损坏。   4 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的未来整体提升举措
  4.1 科学改造博物馆的整体馆舍架构
  要想充分落實博物馆文物安全防护工作,就需要持续对博物馆文物安全防护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改。首先,需要规范进行旧房改造,博物馆需要投入资金对博物馆的馆舍进行翻修,并且聘请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施工规划人员对博物馆的总体馆舍情况进行整体评定,从而实现全面的增固。其次,对于木质架构的馆舍,需要切实做好防潮工作。最后,若需要开展楼层加建工作,须进一步增强抗震设计。整体改造完毕之后,必须要经过消防主管部门的专项验收,真正意义上保障博物馆馆舍架构的安全性,从而提升对文物的安全防护。
  4.2 创建完善的博物馆文物消防安全管控机制
  博物馆文物安全防护工作规范化开展,还要创建完善的博物馆文物消防安全管控机制。首先,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消防管理值班、消防安全培训与教育等多项内容,并且定期开展博物馆内的整体消防检查工作,特别是对于重要文物陈列,博物馆需要以月为周期开展专项的安全检查工作。其次,关注消防设施与专业器材的整体化管控与有效运用,定期按照要求对相关消防设施进行更替与保养。并且对博物馆墙面开展专项的防火处理,如可以运用石膏板进行隔离,提高其耐火等级。最后,需要进一步对博物馆内部电气设施以及电源线路开展专项检测与整治,积极改造老旧线路,规范电力能源的运用管理,保证相关应急设施可以正常使用。
  4.3 关注博物馆文物的安防问题
  博物馆在进行文物安全防护工作时,需要切实关注文物的安防问题。首先,需要投入资金设置自动警报系统,利用覆盖范围完整且呈现画面清晰的电子监控系统来有效实现对博物馆内部的全面动态化监管。其次,需要不断更换老旧的监控设施,安置烟雾等专项报警装置。最后,进一步将博物馆内的监控系统与应急广播系统充分融合,创建更具功能性特征的信息化平台,真正意义上做到相关危险隐患的提前探知与预防,从而更好地保障博物馆文物的安全。
  4.4 创建高素质的人防团队
  博物馆在持续健全安防等机制的同时,也绝对不能忽视人防的重要作用。博物馆需要创建一支拥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防团队:首先,博物馆需要对已有安保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与抢险救灾的能力。其次,需要深入贯彻与执行安保工作人员责任机制,由博物馆馆长及各级中层管理者为领头者,更好落实各层级文物安全防护的基本责任,进一步提升人防工作的有效性。
  4.5 科学运用先进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博物馆文物安全防护工作也需要更为充分地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创建文物数字化防护系统和健全基础设施。博物馆是文物储存与防护的重要场所,不论是博物馆内的温度与湿度管理,还是文物摆设的布控设计、陈列方案等,都需要有合理的规划。所以,总结与借鉴国内甚至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的文物安全防护经验,科学且规范化地运用相关的专业技术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方法。从数字化防护的角度来看,博物馆需要创建并且持续健全信息化数据库,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基础资料进行收集与确认,并且借助仿真技术等方式对博物馆文物的整体外观进行深度还原,然后运用线上平台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有效整合,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更为全面地对馆藏文物开展探究。某些不方便进行公开展示的文物,也可以依托线上展示的模式向人民群众展示。如此也可以显著规避公开展示对馆藏文物带来的损害和负面影响。可以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精准的记录,对所有文物进行编号,这可为今后整体管控工作带来有效辅助。同时博物馆也需要科学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博物馆馆藏文物营造一个好的展示环境,规避外部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中的文物安全防护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性工作。只有切实做到上文提及的博物馆文物安全防护的改进举措,才可以更好推动我国博物馆服务与工作品质的持续提升,从而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赵成培.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7(30):145-146.
  [2]乔源霖.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8):141.
  [3]杨涛.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中的问题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4):112-113.
  [4]曹明明.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6):112-113.
  [5]白烃.浅析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3):132-133.
  [6]哈才姐卓么.浅谈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3):138-139.
  [7]钟媛.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艺术品鉴,2019(24):3-4.
  [8]尹淑媛.浅谈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与对策[J].明日风尚,2018(1):307.
  [9]曹亮,国英.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路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287.
  [10]霍尘扬.谈如何做好博物馆临展工作中的文物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130-131.
其他文献
文章以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为指导,将区域协调发展系统分为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以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了陕西省各区域三个子系统分别的结果,并对协调发
摘 要:潮州文博资源厚重,其中韩文公祠是区域内最重要的碑刻文物宝库,引领着潮州韩愈文化的发展方向。新时代,如何开拓文博资源,推动韩愈文化经济发展,将是潮州重要的文化课题。  关键词:潮州;文博;韩文公祠;韩愈文化;文化经济  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博资源充沛,其中与韩愈有关的文化资源尤为丰富,文化产业具有影响大、潜力大、可持续等特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如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将为潮州的经济
摘 要:以国内首座无筋预应力体系UHPC桥梁——广州北环高速扩建F匝道桥16 m UHPC工字梁-普通混凝土桥面板组合梁为研究对象,进行四点弯曲下的足尺模型抗弯试验研究,测得各级荷载下梁的应变和挠度,以研究无筋预应力UHPC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并与有限元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UHPC梁的开裂大大延迟;裂缝细而密;UHPC工字梁的跨中截面应变满足平截面假定;无筋预应力UHP
文物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物质产品,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欣赏及历史价值。博物馆作为其收藏之所,藏品的数量及其种类众多。早期博物馆主要侧重于藏品的收藏保护功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智慧公安领域,通过可靠的公有云服务与私有云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搭建适合智慧公安业务应用的混合云。以上海某区智慧公安视频数据建设为例,对当前已建的12 760路视频监控进行数据转发存储和智能分析算力设计,建设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通过对云平台架构分析,数据存储及算力计算,设备选型,实现基于云平台的公安数据存储及算力设计。
新时代,新的陈列理念和陈列展示方法、手段等不断运用到陈列展览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上海周公馆)建馆成立40周年,纪念馆对基本
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没有创新的企业就会停滞不前,陷入僵化的局面。创新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属,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7—2017年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机制,结果显示
玉器文物是我国博物馆中的常见文物,更是一种常态化的文化资源。在强调文化创新的今天,玉器艺术与现代工艺产品的融合成了拓展玉器文化的一种有效形式。文章简要分析了玉器文
海南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明代时从广西等地陆续迁来海南岛,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黎、汉等民族共同披荆斩棘、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