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关注教师的情感需求和实践体验,通过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以独立备课,分组说课,集体研课、分别上课、集体评课、修改定课的案例研讨模式,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形成合力,共同成长,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提高。
关键词:集体备课 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3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是我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加快我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增强教师的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本着“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宗旨,我园积极进行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改革教研模式,改革备课方式,改变评价机制,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问题的提出:我园传统的教研通常是自上而下,表现为幼儿园教研围绕上级转,园长为了体现管理和业务权威,帮助教师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与教学方式,教研组长按教育教学的需要组织本组教师备课和反思等。教师普遍反映“教研业务学习效果不大,不能解决自己实际上想解决的问题”。这种旧的教研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更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学习化组织的建设。
现状调查:我们通过会议讨论、个别了解、教师谈话等方式,老师们都反映“我园集体的业务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多,能听懂但不知道怎么去做;观摩课我们也很有启发,但自己用到班上总是没有效果;教研组长组织我们讨论时有些问题我们也不明白;书写的东西多,还没时间准备教具,没有教具上课的效果当然就不好”。“我们也想让骨干老师多来指导我们,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年龄段”。
解决的策略:经过对以上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首先要狠抓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本园资源。为此,我们大胆尝试做出调整,每个年龄段按组别选出两名段长,平时由各段段长每周按时组织进行集体备课的制度。在集体备课时由段长来把握各科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并带领大家研究教材,商量教法,分头准备教具达到教具的共享。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问题又改进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尝试走“个人备课—— 主备人说课—— 讨论—— 集体二次备课—— 教学实施—— 再次教学反思”的流程。我们要求段长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安排备课内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备课说课中的带头引领作用,以此来带动年轻教师驾提高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备课中我们将教案电子格式化,让教案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载体。电子化教案的基本格式由幼儿园统一制成“模版”,基本内容由集体备课完成,其内容占页面2/3,老师们备好课后将教案上传到园局域网,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底线”;教案页面的另1/3,供教师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用,给教师留有自主改进的余地,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增加了弹性。
说课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点环节,说课内容包括分析教材、确定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等,说课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集体备课的质量。教师们的讨论是集体备课中最不好控制的环节,在主备课人说课后,每位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与同伴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各班的执教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去进行“二次创作”,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起初,只是由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带头人担当主备,其他教师参与讨论、协助完成教案,现在,我园的教师基本都能胜任主备,在“设计——实践—— 反思—— 完善”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我园已积累教师自行设计、改进完善、电子化的各类教学设计500余个,园内研讨氛围日益浓郁。
在教研中,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引导每位教师通过交流、争论、研讨进行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在教研时要求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切磋、探讨方案设计、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享经历,从互相帮助启发中得到共同提高。如在研讨中,很多同伴对主备人设计的活动提出了很多新的设想,大家觉得这些方案都很好,很值得一试。于是,老师们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尝试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在专业上得到提高,同时也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特别对于一些年轻教师而言更是好的成长契机。“原来有时为了设计一个教学方案苦恼老半天,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也得看时候,总不能打搅其他同事误了她们的工作,现在有了集体备课的时间,还有骨干教师主备,这根牵头绳把我们带进了快乐教学园地”。“现在我们不但很快懂得了如何把握教学重点,还有那么多好的方法是想也想不到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都说了很多在实践中遇到过的问题进行推敲做补充,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就更接近完美了。老师们按这样的方案去上课,教师教得愉快孩子们学得轻松”。在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具的准备和运用上也讨论思考,大家共同商量教具如何制作,并调配好各班的上课时间,准备好就可以互相使用让幼儿操作、体验、和观察,这么一来教具的准备就比以前省事且比以前更丰富。我园通过备课形式的改变,彻底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氛围和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园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园的园本教研形式。在工作中教师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促使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逐步转化为幼儿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逐步提高了青年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探究、不断总结的实践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钻研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写作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园教师参加省市级说课、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在各级各类的观摩研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获得与会者的好评;教师多人次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师撰写论文几十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目前,在不断的实践、研讨中,教师们不断地分析幼儿、分析适合儿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儿幼儿的需要,使目标更具针对性;关注幼儿的兴趣,使内容更具情趣性;关注幼儿的水平,使方法、途径更具有实效性;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使评价更具发展性。
在我园改革教研、备课方式方面的探索,我们发现教师在教研中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因此,充满研究的、真诚交流的教研活动是能够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使其在丰富而真实的体验中激活思维,在深度反思、学习、交流和创新中得到发展。在我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教师快乐了,孩子才快乐;教师成长了,孩子才可以发展”。
关键词:集体备课 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23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是我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加快我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增强教师的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本着“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宗旨,我园积极进行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改革教研模式,改革备课方式,改变评价机制,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问题的提出:我园传统的教研通常是自上而下,表现为幼儿园教研围绕上级转,园长为了体现管理和业务权威,帮助教师挖掘教材,处理教材,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与教学方式,教研组长按教育教学的需要组织本组教师备课和反思等。教师普遍反映“教研业务学习效果不大,不能解决自己实际上想解决的问题”。这种旧的教研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更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学习化组织的建设。
现状调查:我们通过会议讨论、个别了解、教师谈话等方式,老师们都反映“我园集体的业务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多,能听懂但不知道怎么去做;观摩课我们也很有启发,但自己用到班上总是没有效果;教研组长组织我们讨论时有些问题我们也不明白;书写的东西多,还没时间准备教具,没有教具上课的效果当然就不好”。“我们也想让骨干老师多来指导我们,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年龄段”。
解决的策略:经过对以上现状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首先要狠抓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本园资源。为此,我们大胆尝试做出调整,每个年龄段按组别选出两名段长,平时由各段段长每周按时组织进行集体备课的制度。在集体备课时由段长来把握各科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并带领大家研究教材,商量教法,分头准备教具达到教具的共享。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问题又改进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尝试走“个人备课—— 主备人说课—— 讨论—— 集体二次备课—— 教学实施—— 再次教学反思”的流程。我们要求段长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安排备课内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备课说课中的带头引领作用,以此来带动年轻教师驾提高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备课中我们将教案电子格式化,让教案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载体。电子化教案的基本格式由幼儿园统一制成“模版”,基本内容由集体备课完成,其内容占页面2/3,老师们备好课后将教案上传到园局域网,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底线”;教案页面的另1/3,供教师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用,给教师留有自主改进的余地,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增加了弹性。
说课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点环节,说课内容包括分析教材、确定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活动的准备等,说课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集体备课的质量。教师们的讨论是集体备课中最不好控制的环节,在主备课人说课后,每位教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与同伴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各班的执教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去进行“二次创作”,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起初,只是由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带头人担当主备,其他教师参与讨论、协助完成教案,现在,我园的教师基本都能胜任主备,在“设计——实践—— 反思—— 完善”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我园已积累教师自行设计、改进完善、电子化的各类教学设计500余个,园内研讨氛围日益浓郁。
在教研中,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引导每位教师通过交流、争论、研讨进行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在教研时要求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切磋、探讨方案设计、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享经历,从互相帮助启发中得到共同提高。如在研讨中,很多同伴对主备人设计的活动提出了很多新的设想,大家觉得这些方案都很好,很值得一试。于是,老师们对这些方案进行了尝试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在专业上得到提高,同时也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特别对于一些年轻教师而言更是好的成长契机。“原来有时为了设计一个教学方案苦恼老半天,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也得看时候,总不能打搅其他同事误了她们的工作,现在有了集体备课的时间,还有骨干教师主备,这根牵头绳把我们带进了快乐教学园地”。“现在我们不但很快懂得了如何把握教学重点,还有那么多好的方法是想也想不到的。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都说了很多在实践中遇到过的问题进行推敲做补充,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就更接近完美了。老师们按这样的方案去上课,教师教得愉快孩子们学得轻松”。在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具的准备和运用上也讨论思考,大家共同商量教具如何制作,并调配好各班的上课时间,准备好就可以互相使用让幼儿操作、体验、和观察,这么一来教具的准备就比以前省事且比以前更丰富。我园通过备课形式的改变,彻底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氛围和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园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园的园本教研形式。在工作中教师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促使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逐步转化为幼儿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逐步提高了青年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探究、不断总结的实践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钻研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写作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园教师参加省市级说课、优质课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在各级各类的观摩研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获得与会者的好评;教师多人次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师撰写论文几十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目前,在不断的实践、研讨中,教师们不断地分析幼儿、分析适合儿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儿幼儿的需要,使目标更具针对性;关注幼儿的兴趣,使内容更具情趣性;关注幼儿的水平,使方法、途径更具有实效性;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使评价更具发展性。
在我园改革教研、备课方式方面的探索,我们发现教师在教研中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因此,充满研究的、真诚交流的教研活动是能够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使其在丰富而真实的体验中激活思维,在深度反思、学习、交流和创新中得到发展。在我园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教师快乐了,孩子才快乐;教师成长了,孩子才可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