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city_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较差,到了中学学习十分困难,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或策略使这些学生的成绩得以提高。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现代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教师的工作就是有效地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认为,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实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充分的合作,学生没有参与教学就不能接受任何教育教学的信息,就有可能把教师的讲授当做“耳边风”,或者“心猿意马”“身在曹营心在汉”。效率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是指教师在物理课堂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是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学习的环境越逼真、越生动、越融洽,学习就越有效率。在某种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物理内容中的情感,使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而其中对所学知识是否产生兴趣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学习中一些枯燥、抽象而生硬的问题,怎样让学生感兴趣?在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有多种感官参与的实验情境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说学生对物理实验是有天生的好奇心的,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培养,这种好奇心就会消失。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并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效的手段。
  按照实验操作的主体,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1.用直观的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展示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它不仅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还能通过实验、讲解,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不打破外壳,如何识别呢?我把鸡蛋放在桌面上,让鸡蛋旋转。我们发现,一个鸡蛋转得快,转得时间长,另一个转得慢,转得时间短;当我们想让它们停止下来时,一个碰一下就会停止,另一个继续转几下才会缓慢停止。我们能根据这些特点判断出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在学生想回答又回答不清楚的状态下,我进入了惯性的教学。虽然教学内容是抽象的,但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专注的学习状态。我这还有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我们还可以做另外一个实验,在一个集气瓶里少放一些沙子,然后点燃一张纸放进瓶里,再把鸡蛋放在瓶口观察发生的现象,接着进入大气压的学习。
  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很容易使学生从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同时也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用丰富的学生实验创设情境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重要途径,它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通过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规律、过程获得感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充分挖掘实验的典型性、可重复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走进一个活生生的物理世界,就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物理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的故事可分为各种类型,有科学史实类的故事,如“曹冲称象”“阿基米德测皇冠”“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也有生活类的故事,如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讲飞行员伸手抓子弹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三、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
  当前,STS被看做是“一个对今日学生进行理科教育最适合的方法”。STS教育的基本理论是:科学是通过它的理论及它的技术应用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并在社会生活中被普及的。学生应当在对实际问题的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尽量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情境中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不太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更关注课程的技术性;我在进行“浮力”教学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我在讲到“并联电路的应用”时,用学生在参加智力竞赛时用的抢答器,教室里的电路展现并联电路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这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切入点较小,学生比较熟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展开讨论和实践,并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情境设置就是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借助多媒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分子热运动这节课时,我运用Flash制作动画把微观看不见的现象模拟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理解。在教学中还能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物理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变声期,如何充分了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变声期 教学问题    近年来,随着美育在中小学校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日渐得以重视,而唱歌教学则是中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是陶冶儿童性情,培养情操,表达感情的最初的、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在教
从熟悉到热爱,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例子都告诉我们这一真理: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蒙特卡洛世博会陈述现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张艺谋拍摄的申博宣传片,5分钟里获得5次掌声,说明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的旋律,在西方人中传唱不衰,深入人心;2008年5月18日,央视抗震救灾募捐晚会现场,《爱的奉献》那熟悉的旋律一次次响起,泪水就一次次地湿润了眼眸……  
摘 要: 在众多抒发牛郎织女七夕情的文学作品中,秦观《鹊桥仙》不拘一格,立意高远,高调指出爱情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彼此感情的真挚永久,而不在于朝朝暮暮。  关键词: 秦观 《鹊桥仙》 别样七夕情    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引得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诗词寄托自己的情愫,表达对牛郎织女的美好祝愿,也使得“牛郎织女”的传说更加动人、意蕴丰富。如:“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国家命脉,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上的优势,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大力发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保障党的中心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会发达,经济就发展,国家就强盛。反之,便会遭受重大挫折和损失。  近年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在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
摘 要: 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渗透到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它将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直观、形象、有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从利用图片描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音乐,以声音触动情感;增加课堂容量,拓展知识面;更新语文教学方式四个方面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语文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探讨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就是优化阅读模式,增强阅读效果的关键所在。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是阅读的重点;过程与方法是阅读的亮点;情感与价值是阅读的升华。协调三者关系是扭转传统教学中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现象。三维目标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和交流合作,也重视问题教学,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以活动促说,以活动促用,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实现三维目标。  一、以教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沿用到现在,出现的问题逐渐增多,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为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最致命的一点是学生普遍产生“厌作”、“怕作”心理。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障碍。究其原因,是作文教学的源头出现了问题,即没有掌握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关键词: 作文素材 积累方法 有效阅读 科学收集 观察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要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
摘 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能完成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既增强文学作品欣赏的直观性、情境性,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学生
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放学回到家,他很不开心,很委屈地告诉我:“本来语文考试可以得100分的,可是有一道题,明明是对的,老师却判为错的,被扣了3分。老师还说我只知道想着‘吃’和‘玩’!”经细问,我弄清了事情原委。语文试卷上有一道看图写话题,画面是“太阳从东边升起、小朋友背着书包、小鸟在树枝上叫”。儿子写的话是:“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小鸟在树上唱歌,小朋友背着一书包好吃的东西,高高兴兴地去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