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唤醒学生的自律、自觉、自省,激发他们潜藏的能力、志趣、爱好,用“无用”的阅读、思考、交流来充实更加厚重的人生。
当他们离开学校以后,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创造的灵感,不会因为工作的自由而松散怠惰,也不会因为前途的迷茫而失去心中的信念,更不会因为一朝得势,成为有始无终的人。本人在职业学校任教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要做好教育工作,不妨考虑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中职生,大部分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精力旺盛,自尊心强,情绪波动大,调节情绪的能力低,情绪的冲动往往胜于理智。他们一方面有欣赏追求美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展示美的愿望。面对这类特殊的群体,教师应该有深入、细致的认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随时随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性格孤僻、暴躁的学生,教师应以主动温和的态度肯定其“闪光点”,然后引导他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修正行为的方式、方法;对性格外向、刁蛮、好捣蛋的学生,这种学生一般教师较难控制,科任教师应和班主任齐抓共管,把他安排到前面侧边的位置上来,和他一起订出可能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并随时监督、检查、总结,让他看到自身的进步,重振自信的风帆,让他也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面对活的对象,教育工作是能力和智慧的综合体现,不是抽象的概念。只有依据对象和情境的合理选择,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因此,把握对象和情境才是真本事。
2、尊重学生
“尊重”这两个字,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听到,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去讲话、做事,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是造成人与人关系不和谐的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注意到教育学生要尊师守纪,却往往自己上课迟到、脱岗,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气、语调,口不择言,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重新点燃对知识、对理想的追求。
3、学会宽容、包容
大凡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令人相当痛苦。因为教师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难以逾越的个性,你要他宽容、包容那些任性刁蛮的学生的短处,简直是件劳其筋骨的事。故所以说,终身学习是教师的一场修行!这句话说得真好!
于丹说,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中会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应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学会宽容与包容,要以智慧去解决,以人格去感化;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
4、选拔好班干部,培养正能量
科任教师应配合班主任选拔好得力的班干部,标准1、是要品行端正,这是首选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品行不好的人,无论其能力多高,都不能任用;2、是懂得团结同学们,在同学们中威望较高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较好担当起教师的左右臂的作用。教师要充分结合好他们,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指导他们既要做好各自的班工作,也要注意配合其他人的工作。在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把学习目标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有两个,1、是“成人”的目标,也就是要求他们成长为怎样的人,这里就体现了教师做人的精神品格;2、是“成才”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班干部,树立典范,培养正能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荣誉感,让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都把自己看成是其中的一员,自己离不开班集体,都乐于为班集体作贡献。
5、“育”是培养品格和提升品位
教育,“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育”是培养品格和提升品位。儒家教育概念中的“君子不器”——指不作“容器”、“器皿”即工具性人才。一是反对灌输式教育,不能只积累知识和技能而缺少主体觉悟和创新;二是指“贵于道而不器”,指人从事某种职业不能停留在应付具体岗位职责“专主一职”和“专供一用”,只有哪些不满足完成岗位职责,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职业突破的人,才能提升该职业的境界和其自身价值,才是摆脱工具性人格(“器”)的“才”而非“材”——这才是“品位”。故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能力和良好品格、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项伟大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浇灌那一棵棵幼小的树苗;更需要每个家庭、社会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工作,和学校一起对教育教学工作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我们的日夜守望才不会成为水中花,镜中月,才能破茧成蝶,最终守得云开月明!
作者 :徐爱珍 单位: 梅县第一职业学校
联系地址:梅州大道18号赤岌工行A栋201房 邮编:514700
电话:13421006558 邮箱 : 1366953950@qq.com
当他们离开学校以后,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失去创造的灵感,不会因为工作的自由而松散怠惰,也不会因为前途的迷茫而失去心中的信念,更不会因为一朝得势,成为有始无终的人。本人在职业学校任教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要做好教育工作,不妨考虑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中职生,大部分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精力旺盛,自尊心强,情绪波动大,调节情绪的能力低,情绪的冲动往往胜于理智。他们一方面有欣赏追求美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展示美的愿望。面对这类特殊的群体,教师应该有深入、细致的认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随时随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对性格孤僻、暴躁的学生,教师应以主动温和的态度肯定其“闪光点”,然后引导他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及修正行为的方式、方法;对性格外向、刁蛮、好捣蛋的学生,这种学生一般教师较难控制,科任教师应和班主任齐抓共管,把他安排到前面侧边的位置上来,和他一起订出可能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并随时监督、检查、总结,让他看到自身的进步,重振自信的风帆,让他也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面对活的对象,教育工作是能力和智慧的综合体现,不是抽象的概念。只有依据对象和情境的合理选择,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因此,把握对象和情境才是真本事。
2、尊重学生
“尊重”这两个字,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听到,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去讲话、做事,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是造成人与人关系不和谐的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往往注意到教育学生要尊师守纪,却往往自己上课迟到、脱岗,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语气、语调,口不择言,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重新点燃对知识、对理想的追求。
3、学会宽容、包容
大凡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令人相当痛苦。因为教师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难以逾越的个性,你要他宽容、包容那些任性刁蛮的学生的短处,简直是件劳其筋骨的事。故所以说,终身学习是教师的一场修行!这句话说得真好!
于丹说,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中会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应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学会宽容与包容,要以智慧去解决,以人格去感化;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
4、选拔好班干部,培养正能量
科任教师应配合班主任选拔好得力的班干部,标准1、是要品行端正,这是首选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品行不好的人,无论其能力多高,都不能任用;2、是懂得团结同学们,在同学们中威望较高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较好担当起教师的左右臂的作用。教师要充分结合好他们,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指导他们既要做好各自的班工作,也要注意配合其他人的工作。在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把学习目标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有两个,1、是“成人”的目标,也就是要求他们成长为怎样的人,这里就体现了教师做人的精神品格;2、是“成才”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班干部,树立典范,培养正能量,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荣誉感,让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都把自己看成是其中的一员,自己离不开班集体,都乐于为班集体作贡献。
5、“育”是培养品格和提升品位
教育,“教”是手段,“育”才是目的。“育”是培养品格和提升品位。儒家教育概念中的“君子不器”——指不作“容器”、“器皿”即工具性人才。一是反对灌输式教育,不能只积累知识和技能而缺少主体觉悟和创新;二是指“贵于道而不器”,指人从事某种职业不能停留在应付具体岗位职责“专主一职”和“专供一用”,只有哪些不满足完成岗位职责,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职业突破的人,才能提升该职业的境界和其自身价值,才是摆脱工具性人格(“器”)的“才”而非“材”——这才是“品位”。故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能力和良好品格、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项伟大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去浇灌那一棵棵幼小的树苗;更需要每个家庭、社会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工作,和学校一起对教育教学工作达成共识,齐抓共管,我们的日夜守望才不会成为水中花,镜中月,才能破茧成蝶,最终守得云开月明!
作者 :徐爱珍 单位: 梅县第一职业学校
联系地址:梅州大道18号赤岌工行A栋201房 邮编:514700
电话:13421006558 邮箱 : 1366953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