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投掷”学习单元的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投掷学习单元构建的依据
  George Graham明确表明了运动必须思考的几个范畴:最内层的分类,也就是位移性动作技能、操作性动作技能和非操作性动作技能;各种动作技能的内容性规定,如,可操作性动作技能有投掷、持球等;动作技能的可能性变化,如果技能轮按照箭头的方向向左或向右转动,动作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动态的变化,如,位移性动作的跑步是单纯的位移动作,如果联系运球,这种位移性动作便转化为操作性动作技能;各种运动本身的内在关联性,表现为综合性,如,空间意识中的路径、方向等要素;运动本身宏观要素的描述,如,身体、意识、关系等[1]。
  依据George Graham研究的“运动要素关联图谱”,以图谱第2层中的动作(内容规定)为学习主题,以“图谱”中第3层、第4层中各要素作为运动条件和运动课题,按照由易到难顺序逐渐变化或增加要素,及将动作与其他已学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各年级投掷单元学习体系[1]。
  二、投掷学习单元的构建策略
  1.以让学生储备多样的动作模式为目的确定学习动作。依据George Graham的“运动要素关联图谱”中第1层、第2层确定操作性动作技能——投掷学习主题,但由于“投掷”的概念是指“向一定目标投或抛”,从而可以看出“投掷”是指一类动作的总称。因此不能仅将它理解为田径运动中投标枪、铅球、实心球、垒球等几种特定的投掷动作。田径项目中的特定的投掷动作,之所以特定,是因为它是由所要解决的运动课题(如,远度、准度)和所处的运动条件(无人干扰下的封闭式运动)以及器械的重量和形状所决定的,但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都含有“投掷”这一动作,如,篮球运动中的各种投篮、传球,手球运动中的射门、传球,足球运动中守门员的抛球等都含有符合“向一定目标投或抛”的动作。尽管运动项目众多,但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为封闭式运动技能,另一类为开放式运动技能。所谓封闭式运动技能是指运动员在做动作之前,事先已知下一个动作怎么做[2];而开放式运动技能是指运动员在做此类技术动作之前,不能事先做出决定下一个动作如何做[2]。由此可以看出,许多开放式运动技能中的投掷动作是多样的,也就是在NBA篮球比赛或手球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为什么经常会用一些非常规动作得分的原因。因此,动作定位除了常规动作(运动项目中常见的规定技术动作)之外,应尽可能让学生储备多样的动作模式,如,操作性动作技能——投掷动作就应当包括扔、抛、甩、挑、拨、推等多种动作模式。
  2.依据“身体练习三要素”理论确定递进性运动技能学习目标。构建上下连贯的各阶段的运动技能学习目标,是整个单元体系构建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借鉴贾齐所提出的“身体练习三要素”——技术动作、运动条件、运动课题。技术动作是指对具体身体姿态(即动作)的规定,运动条件是指实施技术动作时所给出的空间环境和人为的规定,运动课题是指技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关注的对象[3]。所有的运动都离不开用什么样的身体姿势完成动作,用这个动作达成什么目标,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可根据“身体练习三要素”理论确定递进性运动技能目标(表1)。
  动作学习单元是将技能目标定位于学生身体练习3个要素中的“技术动作”;动作技术学习单元是将技能目标定位于“技术动作 运动课题”学习;动作组合学习单元是将技能目标定位于“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 运动课题”学习;运动技能学习单元是将技能目标定位于“技术动作 技术动作 运动条件 运动课题”学习。从以上4个单元中可以看出,下一个单元的学習均是以上一个单元学习为基础,难度逐渐增加,成递进关系,且逐渐接近于实际运动的需要。这样构建各阶段的运动技能目标,使之具有上下连贯性、一体性。
  3.根据动作技能目标确定各水平段学习要素。所谓的“学习要素”就是“运动要素关联图谱”中第3层、第4层所列举的动作要素(运动概念)。如果基本动作技能是能用身体完成动作,那么运动概念是我们如何改变和修正这些动作[4]。这里所说的“运动概念”是指“运动要素关联图谱”中的那些动作要素。如此可以看出,动作要素在运动中的重要性。但如此多的要素应怎样学习呢?当以“身体练习三要素”确定运动技能目标后,该问题便迎刃而解。因为要达成一定的运动课题或考虑一定的运动条件,就必然导致要调整、改变、修正这些动作。如,投掷动作技术学习单元,技能目标要求能用已学过的各种投掷动作,协调连贯地将球投向一定远度、高度及目标处,就必然要求出手时注意方向、力量、角度等要素的控制。而在动作技能学习单元中,技能目标要求能在有人防守和与同伴合作下,运用各种已学的投掷动作及投掷组合动作,将球投向一定距离的目标处。此时的运动条件,就涉及有人防守、有同伴配合,这时就需要注意与人的关系(同伴、对手)等要素。由于运动条件和运动课题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学习要素的多样,每一个条件或课题的变化,随之会引入不同的学习要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刻意选择学习要素,而是根据课题和条件的需要选择要素,而课题和条件的设置要充分考虑运动的需要,结合运动需要设置课题和条件。
  “投掷”是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主要学习内容,但以“运动要素关联图谱”为依据构建投掷学习单元,可以让投掷内容更加丰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但具体如何利用好“运动要素关联图谱”,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本文结合“身体练习三要素”理论,从“以让学生储备多样的动作模式为目的确定学习动作”“依据身体练习三要素理论确定递进性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及“根据动作技能目标确定各水平段学习要素”3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一些自己的构建策略,与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孙喜和,翟孟杰.以“我”为运动学习主体的教学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6(2):24-29,49.
  [2]王晋.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贾齐.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方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美]Amelia Le,[美]Ping Xiang,潘邵伟,等.小学体育教学法·动作和学习:面向未来的小学体育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笔者以运球、传球、投篮等技术为基础,通过各种“闯关”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  一、“过关斩将”  游戏目的:提高控球水平,发展灵敏性,提高运球奔跑能力。  游戏方法:10名学生一组,再均分为2小组,5人防守、5人进攻。半块(或1/4块)篮球场地内划5个连续的平行于端线的长方形区域,每个区域有1名运球的防守人(图1)。进攻
一般而言,上课要进行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师与学生活动、组织要求等方面的预设,如此设计就能设计出一节好课吗?实则不然,这就如交响乐演奏一般,诸多乐器汇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指挥,那就不能合奏出天籁之音,无法体现出交响乐的特征。所以,课堂是需要预设的,好的课堂是需要精心预设的。结合笔者对体育教学的实践与认识,谈谈精心预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研究模式、整体构建  在教学中唯模式化,
编者按:“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下发10年来,重视学校体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也涌现出了一批成绩斐然的地区和学校。与此同时,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仍面临着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堪忧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建立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中央
网络教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体育教师可以跨越时空,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专业成长。  一、网络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教师,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是教育教学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阅读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网络阅读已成为教师日常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借助微信公众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研究和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专业质量标准”的要求,5月21-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成都市温江区承办的“2018年十城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培训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举行。中国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耿培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专业学组
体育课堂因学科的特殊性时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理清影响体育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如,外界环境、教材内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运动负荷等,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流行元素”融入体育课堂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在此以教学器材、教学情境、教学语言、教学音乐4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介绍。  一、将“流行元素”融入教学器材,吸引学生关注  (一)现象分析 
“以方法为教学内容”是近年来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充分体现了《纲要》“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用教材教”的核心理念。本次九城区活动的主题是依据“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所构建单元的适切性,研讨各课时“方法”设计的合理性、课时之间“方法”的关联性、教“方法”策略的合理性及改进意见等。在本次活动的评课环节,观摩教师结合2节课例及单元练习方法的展示,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意见比较
一、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水平二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将瑜伽运动引进教室,丰富室内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达到“身心合一”的锻炼效果。教学中,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标教学理念,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享受瑜伽带来的平静和谐,学生通过互助学习,鼓励同伴,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目标,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
一、坠球机介绍  坠球机是网球教学中重要的教具之一,它可以代替教师人工喂球工作,保证每次落球点的准确性与统一性,不仅有利于组织大班教学、降低教师教学难度,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坠球机设备分为支架、装球器和滚筒3部分。装球器是核心机构,长0.59m、宽0.49m、高0.54m,使用时需安装在支架上。支架高度可调高低,最高可调至2m,滚筒共2只,每只长度约1.3m,安装在装球器两侧。坠球机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首都学校体育工作向科学化发展,提升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加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体育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借鉴,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良好的科研氛围,2018年12月8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