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D147、hs-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硬度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74751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刺激因子147(CD14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硬度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及观察组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硬化程度、动脉斑块超声分级患者的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

结果

观察组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斑块超声分级1、2、3级患者血清CysC、hs-CRP、CD14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CD147、hs-CRP、CysC联合检测能指导临床判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及硬化程度,有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调查了PICU住院的不同种族/民族癌症患儿存活率是否存在差异。设计使用来自报告中心的虚拟儿科系统(virtual pediatric systems,VPS)数据进行回顾性多中心分析。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信息,儿科死亡风险(PRISMⅢ)评分和预后变量以评估病死率差异。场所135家美国PICUs。对象美国PICUs住院的癌症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本研究详
新生儿呼吸道微生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失衡不仅会导致新生儿期的某些疾病,也会提高日后患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其多样性及演替方式的异常,会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故深入研究新生儿期呼吸道微生态的定植和演替情况,及其与新生儿期疾病的关系,有望为预防性治疗和选择临床最佳治疗时机,提供新思路。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发生冠状动脉事件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血栓栓塞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死亡。综合管理包括急性期积极的抗炎、抗血栓治疗,恢复期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和心肌缺血评估结果制定治疗和随访方案。期望通过积极治疗和系统管理改善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整体预后。
期刊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至2017年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转运危重新生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新生儿转运入院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非死亡组,分析两组间转运时呼吸支持方案、胎龄、体重、转运时间、转出医院级别、转运距离、死亡原因等的差异。结果(1)转运新生儿的病死率(1.74%,26/1 496)高于同期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病死率(1
目的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和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体格生长和神经发育差异,促进早产SGA出院后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且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门诊规律随访满1年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进行身高、体重和头围测量及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并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分为SGA组和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比较3枚空心螺钉与3枚空心螺钉加前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垂直不稳定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1名男性志愿者,34岁,身高为173 cm,体重为75 kg。应用螺旋CT对髋关节至胫骨中段行薄层连续扫描,在股骨CT数据基础上,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对股骨颈进行必要的切割,模拟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分别行3枚空心螺钉倒"品"字形固定(单独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老年髋部骨折病区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治疗的2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共管组)。男66例,女194例;年龄为(78.7±5.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5例。并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采用传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围手术期发生谵妄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3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谵妄分为2组:谵妄组(n=57)和非谵妄组(n=341),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常规、CAR、生化指标、凝血指标及合并内科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先将患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资料。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68.7岁。初次内固定方式:动力髋螺钉固定12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4例。内固定失败原因:头切割8例,骨折不愈合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