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抨击浪费现象,成了近几年“两会”热点。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高度对各个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了密集的口诛笔伐。既然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将遍布各个领域的怵目惊心的浪费现象揭出来见见阳光,从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浪费的黑洞到底有多深,同时也可以知道节约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一
在各类浪费中,政府浪费最引人注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浪费 2005年深圳市政府投资审计专业局一共审计510个政府投资项目,核减工程款15亿多元,七年共核减77亿元。全国有680多座城市,像深圳这样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也有几十个,要是都像深圳市那样,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该节约多少宝贵的资金,反之,浪费数字也相当惊人。
会议浪费 我国每年开会“开掉”的费用惊人。会议多,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一定级别的机关干部,每年参加的大大小小会议不下50场。一般会议都要印发领导讲话、会议交流材料等,且越印越精美。可是不少与会者一散会就把大本大本的材料扔进了宾馆的废纸篓。据新华社2005年7月底的报道,调查显示,我国公务人员的人均纸张占有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
有的小会大开,本来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与会就能解决问题,非得扩大到百人甚至数百人参加;有的短会长开,半天,甚至个把小时就能开完的会,硬要拉长到两天或三天,甚至更长,把旅游或打牌消遣内容都安排在会议之中,有些地方形成开会就是旅游,旅游就是开会的公式;有的把可以联合召开的会议,化整为零拆开来开,形成大会套小会,一会接一会。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的会议沾染上了豪华风气。大小会议都不计成本,从会场布置到会标制作,从会议文件到文件袋的印制、纪念品的安排,一味追求精美和豪华。食宿高标准、接待高规格、礼品高档次已经成了许多地方政府会议的通病。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开会像过年,酒肉都齐全”;“开会开会,一开就醉”;“一天会议两天玩,四天五天是参观,六天七天算中转,八天九天把家还,回来还要歇一天,凑足十天花万元。”
职务消费浪费 全国政协提案曾披露过一组数字:“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7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资约3000亿元人民币,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计程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运输成本却仅为公车的13.5%。有消息说,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据北京一项统计显示,中高档以上的饭店,单位消费或公款消费占7成。花公家的钱不心疼。长期以来,我国行政职务消费由财政大包大揽,产生了不少弊端。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大吃大喝等奢侈浪费行为屡禁不止。
安徽省有个欠发达的地级市,书记、市长(含副职)人均6间豪华办公室。有个县1个书记、3个副书记、1个县长、4个副县长,机关现成的宿舍不住,却常年在宾馆包住高级套房,不仅吃喝和来宾招待免费,而且烟、酒、口香糖等都由宾馆特供,财政负责统一结算报销,个人一分钱不掏,享受着现代化的全方位的“供给制”。广东吴川市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教育经费已经捉襟见肘,但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就吃喝掉教育经费600多万元。据央视焦点访谈披露: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5个人去年吃喝费用高达388万元,人均每天2126元。由于财务上有规定可以报销招待费,不少地方钻了这个空子,把发礼品、洗桑拿、发奖金、旅游的费用全部通过假账打入吃喝招待费用,还有些腐败分子把嫖娼费用也打入招待费中报支。有些地方的吃喝招待费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有学者估计,近几年来全国的公款吃喝支出年均在2000亿元以上,直通3000亿元!
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人公费出国成了职务消费中的又一黑洞。据《中国统计年鉴一2000》资料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开支中,国防费用(军费开支)为1076.40亿元,文教、科学和卫生事业费(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为2408.06亿元。干部公费出国费用3000亿元,也就是说,该年干部公费出国所消耗的费用,将近是当年我国军费开支与文教、科学和卫生事业费的总和。
政府采购浪费 这项浪费,是近几年来政府浪费方面出现的新情况。自2002年《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2004年超过千亿元。不少政府机关采购办公用品时往往求大求新,有些单位给所有办公人员都配备了近万元的电脑,但大部分只用来打字。像这种用高射炮打蚊子的情况在机关里普遍存在。据财政部政府采购中心统计,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n产品采购金额达30亿元,比2003年的7亿元增长了300%以上。另据了解,2004年政府采购千亿多元中,仅因大材小用造成的浪费就占了近一半,加重了财政负担。专家认为,IT产品的情况不同,价格差异性会很大,政府采购应根据实际用途按需采购,盲目求大求新是对有限财力的极大浪费。
政绩工程浪费 一个人口不过四五十万的县级市,建了个可容纳近十万人的体育中心。草坪和塑胶跑道都是进口材料,每年养护费就花上百万元,赛事却寥寥。——这类事情并不鲜见。一些地方不是把宝贵的资金和资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上,而是不切实际地比赛建大广场、宽马路和各种奢华的形象工程。
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提出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事实上已成为一些地方领导人获取政治资本的手段。各种各样的政绩工程,都有可能为一些地方官员捞取政绩、中饱私囊铺平道路,形成典型的权贵经济。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各地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的工程款高达700亿元。
政策性浪费 一些地方政府要面子,限制小排量车,是典型的政策性浪费。《中国青年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城市都曾经出台了各种政策,或明或暗地限制小排量汽车,以下是国内一些大城市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的“限小”政策:
上海:全天禁止排量为1.2升(含)以下的机动车驶入高架道路;全天禁止排量1.3升(含)以下且车身高度在1.5米(含)以上的小型面包车通行高架道路,内环线(含)以内地面道路每天7时至21时禁止通行。广州:限制本市排量在1.0升以下的车辆上内环路和 市区主干道,限制外市籍排量在1.0升以下的车辆进入市区。南京:微型货车停止上牌,高峰期间不能进入市区。沈阳:微货白天不能进城。大连:1.0升以下微车不能进入主干道行驶。太原:新购微车要缴2000元/辆汽车新增费。包头:购微车要缴道桥费1000元/辆。安徽:铜陵、淮南、滁州、蚌埠、阜阳、黄山等地不准微面上出租车牌,芜湖限制所有微车上牌。
夏利牌汽车在中国首都面临被驱逐的局面,因为它的排气量小(1.0左右),而且档次不高。其他一些小排气量汽车,比如奇瑞QQ,也有同样的遭遇。包头市公安局的一项规定要求,车的长度在3.5米以下,排气量在1.0以下的车,2005年8月1日后不允许在几条主要干道上通行。
2005年8月15日,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被各大媒体突出报道,而很多媒体都强调其中的一句话,“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二
大拆大建浪费 近几年来,人们都能感受到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大气魄:一片片老街区、老建筑,甚至旧而不老、半新不旧的建筑,在旧城改造、危旧房拆建的旗帜下,被推土机或炸药夷为平地,代之以高楼广厦、大广场、宽马路……
广西藤县提出要建“西江第一长桥”。由于资金不足,建建停停,耗时3年,花了资金千万元,只建了个桥墩,先后共投入8400万元竣工后,又无钱修路,成了一座毫无用处的闲桥。
2002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2亿平方米,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的37.5%;2003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2%;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的41.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建成的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大拆大建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但也带来巨大的浪费。
处于安全使用期的建筑,其资源潜能还没有用尽就被拆掉,客观上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大拆后紧接着要大建,而大建需要大量钢材、水泥等等,生产这些建筑材料要消耗大量能源。近几年来,在各类房屋建筑存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建筑能耗直线攀升。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7%,加上施工生产环节的能耗,建筑能耗总量超过社会总能耗的46%。2005年,我国消耗了占世界产量36%的钢材和50%的水泥。 ,重复建设浪费 重复建设在电信部门最典型。我国电信网络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光是铁塔一项就浪费约240亿元。即使在一些偏远小镇,也经常能看到两个电信部门的铁塔并立,一条马路四、五条光缆并行。目前我国只有两家国家控股投资经营的移动通信企业,由于没有移动基站(铁塔、机房等设施)资源共享机制,两家企业各建各的。建一个铁塔至少需要投入30万元。在现有的24万个铁塔中,如果其中三分之一实行共建共享,就可节省投资240亿元。干线光缆的浪费更加严重。2003年全国电信行业的干线光缆近60万公里。本来全国有一个省际干线光缆就足够了,而现在,每个电信商都有自己的网。建一个干线网需要投资200亿元以上,五、六个网并行,总投资已超过了1000亿元。他们分别属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此外,广电部门和军队也在投资建设自己的网络。仅这一项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就约1000亿元。据悉,连续5年来,国家每年用于电信的投资约2000亿元。
三
经济学家胡鞍钢撰文说,根据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的经济损失计算,在90年代后期,仅以上四种主要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占GDP比重的13.3%一16.9%之间,1999年至2001年期间这一损失平均每年占GDP比重高达14.5%至14.9%。官方公布的1993年至2000年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91.3亿元,以此为基数可以推出我国由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00亿元上下。
金融腐败损失浪费 在目前的查处案件中,公职人员动辄贪污挪用公款几百万、几千万,乃至几个亿,在各类腐败经济损失中居首位。另外,外逃贪官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惊人,据商务部一份调查报告称,全国外逃贪官数量约为4000人,卷走资金约500亿美元。
不诚信损失浪费 有学者把不诚信定位为社会腐败。目前,我国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六大形式:商业信用缺失、企业信用缺失、银行信用缺失、生产信用缺失、消费信用缺失、股份信用缺失。我国因诚信缺失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因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5855亿元,此外还会有一些如人情、道德、法律、行政等方面的间接损失,每年因不诚信而被拖垮的企业也不计其数。
四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内地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在上海南京西路的梅龙镇广场,装修一新的全球顶级化妆品品牌迪奥新形象专柜已经正式开张。而这样的专柜是迪奥最奢华的销售平台,此前只有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开设了两家,中国是第三家。
令人担忧的奢侈品市场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奢侈品销售将以10%至2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拥有全球最昂贵汽车品牌之一的宾利公司称,自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创造三项纪录:总销售量亚太地区第一;销售增幅全球第一;价值1188万元的宾利728型销售量全球第一。
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额的30%。一份研究报告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日趋成熟,预计从现在到200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此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2008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
“到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安永中国零售消费品行业主管及合伙人李港卫表示,届时,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其规模仅次于日本。
2005年6月,号称亚洲首次顶级奢侈品展览——上海国际品位生活展登陆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主办方英国公司称,有法、意、英、美等国众多顶级品牌参展,从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到钻石珠宝、时装名表、贵族百货,应有尽有。据统计,2000多名精英人士应邀参观,每位参观者个人资产均在千万美元以上。
中国似乎正在成为全球新兴的消费主义国度,成 为国际奢侈品开拓的新天地。
奢侈的过度包装 近几年来,商品过度包装呈愈演愈烈之势。据中国包装协会发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近年来的包装耗材直线上升,一些礼品、食品过度包装,出现了“豪华酒”、“豪华烟”、“豪华月饼”等。另有一项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包装用品废弃垃圾已经占到30%。据统计,每年全国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9万棵碗口粗的树。月饼的过度包装,仅仅是近年来诸多商品过度包装的一个代表。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平均每生产10009万盒月饼,就要耗费400至600棵胸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做包装盒。我国每年花在月饼包装上的费用高达25亿元。去年中秋节月饼行业仅花在包装上的钱就达近30亿元。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同月饼一样具有礼品功能的茶叶、烟、酒等商品包装用材越来越高档,有的包装成本已经占到总售价的70%到80%,甚至出现了1斤茶叶6斤盒的怪现象。过度包装的商品,主要是迎合部分消费者好面子的心理。这些商品大多用于礼尚往来,购买者自己使用的极少。正因为有市场,一些商家才互相攀比追求豪华包装。
奢侈的节庆活动 搞豪华节庆和奢侈促销活动,在各地时有出现,浪费惊人。以下三个镜头可见此类浪费的严重。
镜头一:新奇观——天空下起啤酒雨。
第五届中国重庆国际啤酒节开幕那天,上万名热情疯狂的市民相互泼洒啤酒,将啤酒节变成了泼酒节,四小时泼掉35吨啤酒。进入啤酒节狂欢现场的市民纷纷将手中的啤酒泼向空中,形成一柱柱啤酒喷泉,最后发展到人们互相用啤酒泼洒、追逐,整个会场就像在下啤酒雨。为让到场观众都能畅饮一番,主办方准备了近25吨啤酒,但是由于不少市民将啤酒节变成泼酒节,原本准备的啤酒根本不能满足现场的需要,主办方又马上补充了近10吨啤酒,很快又被现场观众泼洒一空。
镜头二:大手笔——90吨啤酒造喷泉。第四届哈尔滨啤酒节提出要打造全国第一个啤酒喷泉,让人们从中感受啤酒文化。先是注入1011屯啤酒,用来试验是否能喷出酒花。等到啤酒节开幕当天,池内陆续被注入80吨啤酒。一共挥霍掉9011屯啤酒。据了解,生产9011屯啤酒所消耗的1.8万公斤大麦和大米足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吃1-32年;而消耗的1800吨水,是54户城市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
镜头三:绝点子——炎炎夏日办冰雕展。去年盛夏,山东济南市百花公园举办冰灯冰雕展。冰雕展占地约2000平方米,总用水量近千吨,各种灯具数千盏,开放时间为早9点至晚9点,连续举办3个月。在炎炎的夏日里办冰雕展,虽然美轮美奂,耗电却大得惊人。现场有4台制冷机用来保持室内温度在零摄氏度到零下2摄氏度之间。据保守估算,这个大“冰箱”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
餐饮浪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人均消费576元。2005年,全国餐饮业消费总额超过8000亿元。创造了巨大财富的餐饮业,背后的浪费数额令人震惊。
2005年8月中旬,在沈阳开幕的国际美食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注的热点不是美食节本身,而是在这次美食节上公开展演的满汉全席,共展出冷热荤素196道菜品,动用演员80余人,高级厨师30余人,其他工作人员30余人,前后耗费资金20余万元。3天展演期结束后,这些真材实料制作的美味佳肴大部分都倒进了垃圾桶!
美食节上有业内人士算出一笔不为常人所知的细账: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就要倒掉50公斤剩饭菜。仅对陕西一个省的统计,一天就浪费掉5000吨饭菜。2005年上半年,陕西省餐桌上造成的直接浪费就超过10亿元。这样算来,全国2005年在餐桌上的浪费高达700亿元左右。
一份材料显示,近年北京市食品垃圾呈稳步上升趋势,平均每天约产生160011屯的剩菜剩饭泔水。在上海,每天的餐厨垃圾就将近1200吨,占全市生活垃圾7%左右。不仅仅北京、上海,其它的城市甚至县城饭店、酒楼等餐饮场所浪费现象同样严重。据天津市一些饭店工作人员介绍,中档饭店一天倒掉的饭菜在75公斤到100公斤之间,而大饭店倒掉的饭菜在250公斤以上。在节日或是结婚高峰日,这些数字还会成倍增长。天津市中等规模的饭店少说也有上万家,按最保守计算,一家饭店每天平均倒掉150公斤剩菜,全市每天就有150万公斤以上剩菜被倒掉。
走访各地大中小许多中低档饭店餐厅,可以发现一次性餐饮用品,包括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饭盒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次性木筷,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国家推广以后,迅速普及开来,如今俨然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就餐用具。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约2200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如果把这些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同时,一次性木筷的浪费还不仅仅限于木材。大多数一次性木筷还有一层塑料薄膜作为包装,这层塑料薄膜一旦被撕下就变成毫无用处、污染环境的白色垃圾,而生产塑料薄膜用去的石油也就被白白浪费了。
存在于各个领域的浪费现象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警觉。《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列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各地正自上而下开始从完善管理体制人手,构筑有利于节约的制度环境。行政机关内部正在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成本监控体系,用制度来保证节约行为和勤俭习惯的养成。从引入外部监督机制看,许多地方推行政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积极引入重大事项听证、人大预算审查和行政机关问责等制度,增强对行政管理行为的制衡和监督,真正解决决策、职能、体制和作风等方面的深层问题。
(责编:平 桦)
一
在各类浪费中,政府浪费最引人注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浪费 2005年深圳市政府投资审计专业局一共审计510个政府投资项目,核减工程款15亿多元,七年共核减77亿元。全国有680多座城市,像深圳这样的副省级以上城市也有几十个,要是都像深圳市那样,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该节约多少宝贵的资金,反之,浪费数字也相当惊人。
会议浪费 我国每年开会“开掉”的费用惊人。会议多,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一定级别的机关干部,每年参加的大大小小会议不下50场。一般会议都要印发领导讲话、会议交流材料等,且越印越精美。可是不少与会者一散会就把大本大本的材料扔进了宾馆的废纸篓。据新华社2005年7月底的报道,调查显示,我国公务人员的人均纸张占有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
有的小会大开,本来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与会就能解决问题,非得扩大到百人甚至数百人参加;有的短会长开,半天,甚至个把小时就能开完的会,硬要拉长到两天或三天,甚至更长,把旅游或打牌消遣内容都安排在会议之中,有些地方形成开会就是旅游,旅游就是开会的公式;有的把可以联合召开的会议,化整为零拆开来开,形成大会套小会,一会接一会。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的会议沾染上了豪华风气。大小会议都不计成本,从会场布置到会标制作,从会议文件到文件袋的印制、纪念品的安排,一味追求精美和豪华。食宿高标准、接待高规格、礼品高档次已经成了许多地方政府会议的通病。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开会像过年,酒肉都齐全”;“开会开会,一开就醉”;“一天会议两天玩,四天五天是参观,六天七天算中转,八天九天把家还,回来还要歇一天,凑足十天花万元。”
职务消费浪费 全国政协提案曾披露过一组数字:“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7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资约3000亿元人民币,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计程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运输成本却仅为公车的13.5%。有消息说,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据北京一项统计显示,中高档以上的饭店,单位消费或公款消费占7成。花公家的钱不心疼。长期以来,我国行政职务消费由财政大包大揽,产生了不少弊端。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大吃大喝等奢侈浪费行为屡禁不止。
安徽省有个欠发达的地级市,书记、市长(含副职)人均6间豪华办公室。有个县1个书记、3个副书记、1个县长、4个副县长,机关现成的宿舍不住,却常年在宾馆包住高级套房,不仅吃喝和来宾招待免费,而且烟、酒、口香糖等都由宾馆特供,财政负责统一结算报销,个人一分钱不掏,享受着现代化的全方位的“供给制”。广东吴川市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教育经费已经捉襟见肘,但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就吃喝掉教育经费600多万元。据央视焦点访谈披露:贵州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5个人去年吃喝费用高达388万元,人均每天2126元。由于财务上有规定可以报销招待费,不少地方钻了这个空子,把发礼品、洗桑拿、发奖金、旅游的费用全部通过假账打入吃喝招待费用,还有些腐败分子把嫖娼费用也打入招待费中报支。有些地方的吃喝招待费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有学者估计,近几年来全国的公款吃喝支出年均在2000亿元以上,直通3000亿元!
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人公费出国成了职务消费中的又一黑洞。据《中国统计年鉴一2000》资料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开支中,国防费用(军费开支)为1076.40亿元,文教、科学和卫生事业费(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为2408.06亿元。干部公费出国费用3000亿元,也就是说,该年干部公费出国所消耗的费用,将近是当年我国军费开支与文教、科学和卫生事业费的总和。
政府采购浪费 这项浪费,是近几年来政府浪费方面出现的新情况。自2002年《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以来,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2004年超过千亿元。不少政府机关采购办公用品时往往求大求新,有些单位给所有办公人员都配备了近万元的电脑,但大部分只用来打字。像这种用高射炮打蚊子的情况在机关里普遍存在。据财政部政府采购中心统计,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n产品采购金额达30亿元,比2003年的7亿元增长了300%以上。另据了解,2004年政府采购千亿多元中,仅因大材小用造成的浪费就占了近一半,加重了财政负担。专家认为,IT产品的情况不同,价格差异性会很大,政府采购应根据实际用途按需采购,盲目求大求新是对有限财力的极大浪费。
政绩工程浪费 一个人口不过四五十万的县级市,建了个可容纳近十万人的体育中心。草坪和塑胶跑道都是进口材料,每年养护费就花上百万元,赛事却寥寥。——这类事情并不鲜见。一些地方不是把宝贵的资金和资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上,而是不切实际地比赛建大广场、宽马路和各种奢华的形象工程。
五花八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目前中国的600多个城市中,竟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提出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事实上已成为一些地方领导人获取政治资本的手段。各种各样的政绩工程,都有可能为一些地方官员捞取政绩、中饱私囊铺平道路,形成典型的权贵经济。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各地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的工程款高达700亿元。
政策性浪费 一些地方政府要面子,限制小排量车,是典型的政策性浪费。《中国青年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城市都曾经出台了各种政策,或明或暗地限制小排量汽车,以下是国内一些大城市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的“限小”政策:
上海:全天禁止排量为1.2升(含)以下的机动车驶入高架道路;全天禁止排量1.3升(含)以下且车身高度在1.5米(含)以上的小型面包车通行高架道路,内环线(含)以内地面道路每天7时至21时禁止通行。广州:限制本市排量在1.0升以下的车辆上内环路和 市区主干道,限制外市籍排量在1.0升以下的车辆进入市区。南京:微型货车停止上牌,高峰期间不能进入市区。沈阳:微货白天不能进城。大连:1.0升以下微车不能进入主干道行驶。太原:新购微车要缴2000元/辆汽车新增费。包头:购微车要缴道桥费1000元/辆。安徽:铜陵、淮南、滁州、蚌埠、阜阳、黄山等地不准微面上出租车牌,芜湖限制所有微车上牌。
夏利牌汽车在中国首都面临被驱逐的局面,因为它的排气量小(1.0左右),而且档次不高。其他一些小排气量汽车,比如奇瑞QQ,也有同样的遭遇。包头市公安局的一项规定要求,车的长度在3.5米以下,排气量在1.0以下的车,2005年8月1日后不允许在几条主要干道上通行。
2005年8月15日,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被各大媒体突出报道,而很多媒体都强调其中的一句话,“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
二
大拆大建浪费 近几年来,人们都能感受到城市建设的大手笔、大气魄:一片片老街区、老建筑,甚至旧而不老、半新不旧的建筑,在旧城改造、危旧房拆建的旗帜下,被推土机或炸药夷为平地,代之以高楼广厦、大广场、宽马路……
广西藤县提出要建“西江第一长桥”。由于资金不足,建建停停,耗时3年,花了资金千万元,只建了个桥墩,先后共投入8400万元竣工后,又无钱修路,成了一座毫无用处的闲桥。
2002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2亿平方米,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的37.5%;2003年全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2%;相当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的41.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建成的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大拆大建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但也带来巨大的浪费。
处于安全使用期的建筑,其资源潜能还没有用尽就被拆掉,客观上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大拆后紧接着要大建,而大建需要大量钢材、水泥等等,生产这些建筑材料要消耗大量能源。近几年来,在各类房屋建筑存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建筑能耗直线攀升。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7%,加上施工生产环节的能耗,建筑能耗总量超过社会总能耗的46%。2005年,我国消耗了占世界产量36%的钢材和50%的水泥。 ,重复建设浪费 重复建设在电信部门最典型。我国电信网络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光是铁塔一项就浪费约240亿元。即使在一些偏远小镇,也经常能看到两个电信部门的铁塔并立,一条马路四、五条光缆并行。目前我国只有两家国家控股投资经营的移动通信企业,由于没有移动基站(铁塔、机房等设施)资源共享机制,两家企业各建各的。建一个铁塔至少需要投入30万元。在现有的24万个铁塔中,如果其中三分之一实行共建共享,就可节省投资240亿元。干线光缆的浪费更加严重。2003年全国电信行业的干线光缆近60万公里。本来全国有一个省际干线光缆就足够了,而现在,每个电信商都有自己的网。建一个干线网需要投资200亿元以上,五、六个网并行,总投资已超过了1000亿元。他们分别属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此外,广电部门和军队也在投资建设自己的网络。仅这一项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就约1000亿元。据悉,连续5年来,国家每年用于电信的投资约2000亿元。
三
经济学家胡鞍钢撰文说,根据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四种主要腐败类型——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的经济损失计算,在90年代后期,仅以上四种主要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占GDP比重的13.3%一16.9%之间,1999年至2001年期间这一损失平均每年占GDP比重高达14.5%至14.9%。官方公布的1993年至2000年因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91.3亿元,以此为基数可以推出我国由腐败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000亿元上下。
金融腐败损失浪费 在目前的查处案件中,公职人员动辄贪污挪用公款几百万、几千万,乃至几个亿,在各类腐败经济损失中居首位。另外,外逃贪官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惊人,据商务部一份调查报告称,全国外逃贪官数量约为4000人,卷走资金约500亿美元。
不诚信损失浪费 有学者把不诚信定位为社会腐败。目前,我国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六大形式:商业信用缺失、企业信用缺失、银行信用缺失、生产信用缺失、消费信用缺失、股份信用缺失。我国因诚信缺失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因不诚信造成的经济损失合计5855亿元,此外还会有一些如人情、道德、法律、行政等方面的间接损失,每年因不诚信而被拖垮的企业也不计其数。
四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内地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并且还在迅速增长。在上海南京西路的梅龙镇广场,装修一新的全球顶级化妆品品牌迪奥新形象专柜已经正式开张。而这样的专柜是迪奥最奢华的销售平台,此前只有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开设了两家,中国是第三家。
令人担忧的奢侈品市场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奢侈品销售将以10%至2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拥有全球最昂贵汽车品牌之一的宾利公司称,自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创造三项纪录:总销售量亚太地区第一;销售增幅全球第一;价值1188万元的宾利728型销售量全球第一。
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额的30%。一份研究报告分析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日趋成熟,预计从现在到200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此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2008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
“到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安永中国零售消费品行业主管及合伙人李港卫表示,届时,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其规模仅次于日本。
2005年6月,号称亚洲首次顶级奢侈品展览——上海国际品位生活展登陆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主办方英国公司称,有法、意、英、美等国众多顶级品牌参展,从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到钻石珠宝、时装名表、贵族百货,应有尽有。据统计,2000多名精英人士应邀参观,每位参观者个人资产均在千万美元以上。
中国似乎正在成为全球新兴的消费主义国度,成 为国际奢侈品开拓的新天地。
奢侈的过度包装 近几年来,商品过度包装呈愈演愈烈之势。据中国包装协会发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近年来的包装耗材直线上升,一些礼品、食品过度包装,出现了“豪华酒”、“豪华烟”、“豪华月饼”等。另有一项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包装用品废弃垃圾已经占到30%。据统计,每年全国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9万棵碗口粗的树。月饼的过度包装,仅仅是近年来诸多商品过度包装的一个代表。有关部门统计显示,平均每生产10009万盒月饼,就要耗费400至600棵胸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做包装盒。我国每年花在月饼包装上的费用高达25亿元。去年中秋节月饼行业仅花在包装上的钱就达近30亿元。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同月饼一样具有礼品功能的茶叶、烟、酒等商品包装用材越来越高档,有的包装成本已经占到总售价的70%到80%,甚至出现了1斤茶叶6斤盒的怪现象。过度包装的商品,主要是迎合部分消费者好面子的心理。这些商品大多用于礼尚往来,购买者自己使用的极少。正因为有市场,一些商家才互相攀比追求豪华包装。
奢侈的节庆活动 搞豪华节庆和奢侈促销活动,在各地时有出现,浪费惊人。以下三个镜头可见此类浪费的严重。
镜头一:新奇观——天空下起啤酒雨。
第五届中国重庆国际啤酒节开幕那天,上万名热情疯狂的市民相互泼洒啤酒,将啤酒节变成了泼酒节,四小时泼掉35吨啤酒。进入啤酒节狂欢现场的市民纷纷将手中的啤酒泼向空中,形成一柱柱啤酒喷泉,最后发展到人们互相用啤酒泼洒、追逐,整个会场就像在下啤酒雨。为让到场观众都能畅饮一番,主办方准备了近25吨啤酒,但是由于不少市民将啤酒节变成泼酒节,原本准备的啤酒根本不能满足现场的需要,主办方又马上补充了近10吨啤酒,很快又被现场观众泼洒一空。
镜头二:大手笔——90吨啤酒造喷泉。第四届哈尔滨啤酒节提出要打造全国第一个啤酒喷泉,让人们从中感受啤酒文化。先是注入1011屯啤酒,用来试验是否能喷出酒花。等到啤酒节开幕当天,池内陆续被注入80吨啤酒。一共挥霍掉9011屯啤酒。据了解,生产9011屯啤酒所消耗的1.8万公斤大麦和大米足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吃1-32年;而消耗的1800吨水,是54户城市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
镜头三:绝点子——炎炎夏日办冰雕展。去年盛夏,山东济南市百花公园举办冰灯冰雕展。冰雕展占地约2000平方米,总用水量近千吨,各种灯具数千盏,开放时间为早9点至晚9点,连续举办3个月。在炎炎的夏日里办冰雕展,虽然美轮美奂,耗电却大得惊人。现场有4台制冷机用来保持室内温度在零摄氏度到零下2摄氏度之间。据保守估算,这个大“冰箱”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
餐饮浪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全年餐饮业零售额实现7486亿元,人均消费576元。2005年,全国餐饮业消费总额超过8000亿元。创造了巨大财富的餐饮业,背后的浪费数额令人震惊。
2005年8月中旬,在沈阳开幕的国际美食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注的热点不是美食节本身,而是在这次美食节上公开展演的满汉全席,共展出冷热荤素196道菜品,动用演员80余人,高级厨师30余人,其他工作人员30余人,前后耗费资金20余万元。3天展演期结束后,这些真材实料制作的美味佳肴大部分都倒进了垃圾桶!
美食节上有业内人士算出一笔不为常人所知的细账: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一家餐馆平均每天就要倒掉50公斤剩饭菜。仅对陕西一个省的统计,一天就浪费掉5000吨饭菜。2005年上半年,陕西省餐桌上造成的直接浪费就超过10亿元。这样算来,全国2005年在餐桌上的浪费高达700亿元左右。
一份材料显示,近年北京市食品垃圾呈稳步上升趋势,平均每天约产生160011屯的剩菜剩饭泔水。在上海,每天的餐厨垃圾就将近1200吨,占全市生活垃圾7%左右。不仅仅北京、上海,其它的城市甚至县城饭店、酒楼等餐饮场所浪费现象同样严重。据天津市一些饭店工作人员介绍,中档饭店一天倒掉的饭菜在75公斤到100公斤之间,而大饭店倒掉的饭菜在250公斤以上。在节日或是结婚高峰日,这些数字还会成倍增长。天津市中等规模的饭店少说也有上万家,按最保守计算,一家饭店每天平均倒掉150公斤剩菜,全市每天就有150万公斤以上剩菜被倒掉。
走访各地大中小许多中低档饭店餐厅,可以发现一次性餐饮用品,包括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饭盒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次性木筷,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国家推广以后,迅速普及开来,如今俨然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就餐用具。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约2200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如果把这些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同时,一次性木筷的浪费还不仅仅限于木材。大多数一次性木筷还有一层塑料薄膜作为包装,这层塑料薄膜一旦被撕下就变成毫无用处、污染环境的白色垃圾,而生产塑料薄膜用去的石油也就被白白浪费了。
存在于各个领域的浪费现象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警觉。《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列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各地正自上而下开始从完善管理体制人手,构筑有利于节约的制度环境。行政机关内部正在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成本监控体系,用制度来保证节约行为和勤俭习惯的养成。从引入外部监督机制看,许多地方推行政务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积极引入重大事项听证、人大预算审查和行政机关问责等制度,增强对行政管理行为的制衡和监督,真正解决决策、职能、体制和作风等方面的深层问题。
(责编:平 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