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17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析其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60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1.67%(31/60),17例结
【机 构】
:
450052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河南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450052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河南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450052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17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粪便中分别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析其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 60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51.67%(31/60),17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17,30名正常对照中无一例检测到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结论 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粪便中波形蛋白基因甲基化分析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之一。
其他文献
肝细胞腺瘤( 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有破裂出血和恶变的风险,与其他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困难,误诊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6例HC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
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表达谱系特异性基因,其他基因受抑制,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细胞形态和类型,在机体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分化成熟的细胞含有全套基因,存在一定的再分化潜能.在一些生理或病理过程中可观察到机体的自发性转分化现象,这常被认为是自我适应和修复的方式。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是我们经常说的的一句话。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更难长时间的维持学习的动力。所以,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写作的技巧,才能高效地进行写作,可以说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基于此,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探究几点小学语文写作技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兴趣教学 小
腹水按病因可分为良性腹水和恶性腹水,恶性腹水可起源于肝脏、胆囊、胰腺、胃肠道、肾脏、卵巢、子宫等腹腔脏器,明确诊断其来源十分困难.目前临床上除积极寻找原发灶外,主要采用2种方法进行渗出性腹水的鉴别诊断:①腹水中酶类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腹水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 125、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等,但这些标志物的器官组织特异性差,在良恶性腹水之间
患者男71岁,因肝癌术后7年余,间断发热5个月伴黄疸入院。入院30年前因乙型肝炎多次住院,痊愈后未复发。2003年4月MRI检查发现肝右叶膈顶部-2.8 cm×2.6 cm肿块,局部切除病理提示为高分化腺癌。2年后因肝右前叶2 cm×2 cm病灶,再次局部切除并作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2005年3月发现肝右叶膈顶部有一4 cm×5 cm病灶,遂行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至2007年7月先
目的 探讨各种因素对内镜医师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间行内镜检查的10 765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析内镜下充血渗出、糜烂、胃溃疡、胆汁反流、胃息肉病例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CAG内镜及病理诊断的影响.结果 病理检查CAG的诊断率为69.41%,内镜检查CAG的诊断率为54.27%,两者符合率为
患者男,59岁,在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过程中,食管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6 cm食管前壁及后壁处黏膜多枚大小不等隆起型赘生物(图1),其中前壁处一枚最大,0.6 cm×0.4 cm×0.4 cm,表面粗糙不平,后壁处最大者0.4 cm×0.3 cm×0.3 cm,最小者0.2 cm×0.2cm×0.2 cm。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发挥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形式的优化改革。可以看出,互联网新技术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使得信息检索以及利用更为方便。对于高中语文课程来说,其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作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注意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利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利用多种媒介提升阅读
患者男,56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2个月就诊.患者2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上腹部胀痛,有时较剧,伴恶心感,无其他明显症状,未扪及明显肿块.行口服声学造影剂超声检查见:胃壁弥漫性增厚,累及全胃,胃体部增厚最为明显,最厚处约14 mm,黏膜皱襞增厚、光整,未见明显溃疡和胃壁缺损,胃壁5层结构不可分辨,呈低回声,血流不丰富,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尚清,探头加压胃壁僵硬,未见明显蠕动波,肠系膜根部见多个肿大淋巴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和TNF-β252基因型与血清TNF-α、β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证实的57例胃癌患者,49例来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8例来自湖北省肿瘤医院.同时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1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57例胃癌患者及18名对照者的血清TNF-α、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