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有效学习汉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的使用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习惯。 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汉语知识变成技能,就要在汉语课堂中有效地学习,只有保证了汉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汉语知识变成技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保证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汉语
  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汉语的能力。运用汉语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汉语目的语的大环境中,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变成技能。只有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变成技能,学生才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以曾经的语言基础为铺垫,学到更多的语言知识,并通过这些语言知识学习到更多的,更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为了保证汉语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变成技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言知识及科技文化知识,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多听,多说,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在学校组织汉语歌咏比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从而给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及学习的习惯以后就可以为自主学习语言和知识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语感,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形成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也只能只为空话。汉语语感是人们对汉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汉语语音的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汉语语感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汉语语言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有了良好的语感,在汉语交际中能一听就清,一说就顺,而且听得快,说得好。学生有了语感,就可以为学习语言排除障碍,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省去用母语思维和翻译的环节,直接用汉语思维,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倒装句和病句。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就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报刊﹑杂志学习到更的多新词汇,而且也可以借助语感把新词汇内化成技能。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没有良好的语感,学习再多的词汇也没用,说话﹑写文章都不通顺,没有良好的语感,无法揣摸上下文的意思和情感色彩,因而给“听力理解”能力也造成障碍,最终会造成阅读理解能力低下。而许多信息和知识都是通过阅读理解能力来获取的。所以说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没有有良好的语感,就无法形成探究学习的能力,没有以上语言基础及能力,在语言学习中终会形成恶性循环,无法形成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说,要想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变成技能,要想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汉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自主学习,并种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地投入学习并能独立的作出决定并实施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汉语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小组中,通过积极配合、互相学习来补充、来完善、来表现、来发挥。单枪匹马的冲锋陷阵是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的,个人的能力、观点、学习方法如果在学习小组中完善、酝酿、斟酌,有时在学习小组中得到小组的批评、纠正、反驳都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比单枪匹马的冲锋陷阵要强百倍。因此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该使学生的这种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并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常的方法就是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汉语学习的最佳手段。因为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学生需要一个“听”“说”的场所,语言是“练”会的,不是“学”会的,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讲授的语言知识,需要学生在小组中“听”“说”“练”,从而使学到的语言知识变成技能。汉语课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在和田这样缺少语言环境的地方,教师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创造语言坏境,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小组中互相交流,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语言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才能变成技能,才能通过学生的语言能力创造浓厚的语言环境。
  总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汉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都对有效学习汉语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它在汉语教学中运用的前景是广阔的,它的汉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的,学生亲历知识的过程,从中发现知识。科学学科的特点就是观察和实验。观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对自然生活实际的观察,从中发现事物的规律,认清事物的本质。可见,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科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培养提高
目的:  帕瑞昔布(特耐)在对各类骨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副作用小,是骨科围手术期的常用镇痛药。本综述表明帕瑞昔布(特耐)对骨性疾病临床运用的疗效显著。 
【摘要】新课标影响下的现代教学课堂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阐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结合化学思维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主学习 ;化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51-0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  个中原因,虽说十
目的: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表皮或附属器的恶性肿瘤,增长迅速,恶性程度较高,应用传统治疗方法容易造成面容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