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教师手抄教案是“懒政”思维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x1989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案是证明教师备课“足迹”的文字材料。一名老师说,许多地方中小学教师每年都要准备一本有别于往年的教案,由学校教导处检查教师教案的完成情况。很多学校硬性要求老师手抄教案,记入年终考核和奖金挂钩。于是,临近期末,一些帮老师“代抄教案”的广告开始频现网络,8000字的教案要价至少600元。(2014年12月12日 《贵阳晚报》)
  【点评】难道“手抄教案”就一定是教师自己的东西?以“手抄教案”作为评判教师是否备课的标准,说明学校管理模式太过僵化,是一种“懒政”思维。要检查教师是否认真备课,应该出台可行的评价标准,设置科学的抽检方式,更重要的是应检查教案是否经过了教师自己的思考,是否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而不应仅把关注点集中在“手抄”上。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参与调查的310例